本书是文史大家杨天石先生的散文集,收集了作者写作长文、大书之余短小却精炼的随笔。作者杨天石出自人才辈出的北大中文系1955级,最早研究文学,又研究中国思想史,后又跨入历史学研究领域,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称 钩挂三方来闯荡 ,本来学文出身,却横跨文史哲,可谓 横生斜长 。本书包含杨天石先生多年来的随笔文字,众多未出版、未刊登杨天石先生的小品文与随笔收录于本书。在极其有限的篇幅中,要言不烦,信笔写来,挥洒自如。可使读者读来有长知识、启心智、娱性情之效。集中展示了杨天石先生横跨文史哲的学术功底及能力。
......
本卷收录作者社会思潮研究及一些文化大师的专题研究,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展现了百年前近代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思想的变化与革新,再现了那一代人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不朽岁月。本书重点梳理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儒学的看法、戊戌维新以来的 国民国家 思想、文艺思想变化等,涉及黄遵宪、鲁迅、钱玄同、章太炎、张继等数十位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深刻揭示了近代思想变化的内核、缘由、过程、成就、不足等。 最后附录了作者杨天石先生这一横跨文史哲三界大家的研究历程和研究心得。
本书是王元化先生的传记。王元化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等领域均有极高建树。作者吴琦幸为王元化的弟子,追随王元化数十年,近距离地接触与观察王元化,对其生平和学思历程有深入的了解,并因其弟子身份获得翔实的*手资料。该传记真实、可靠,体现了王元化作为一位左翼文学革命者,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道路上、追求学术思想独立过程中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该传记为目前研究王元化人生与学思历程的书。
袁缉辉、王爱珠,1953年复旦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他们同龄、同窗、同教,于1955年结成伴侣。2005年在他们母校步入百年华诞的时候,也迎来了他们的金婚时节。《同爱共辉》一书,是他们向母校百年校庆的献礼,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金婚庆典盛会 。 此书是他们的学术生涯和爱情生活的真实记录,反映了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半个世纪以来的特殊经历和难忘岁月。书中有家族史专家为他们撰写的“传略”,也有他们自己写的“心路回眸”,又在“学术撷英”中辑录了他们的论著,并有许多专家学者写的“序”“跋”和“见证历史”等内容。 《同爱共辉》问世已久,而今他们又步入了钻石婚。为此,他们在本书首版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多增删,尤其增加了“百年校庆金婚庆典”和“从金婚到钻石婚”两篇内容,以展示他们的金色
本书作者杰西·诺曼是英国国会议员,作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实践经历和学术训练背景的政治家,本书的内容 了一般性的学术讨论,基于对亚当·斯密生平细节和思想脉络的剖解与发掘,在一个 广阔的范围内讨论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 亚当·斯密荣誉等身,思想体系磅礴且影响力深广,从达尔文、马克思、凯恩斯到哈耶克,在所有 我们所熟知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家的观点中,几乎都能够找到他的印记。但在 ,斯密也饱受争议,不少人抨击他为资本主义和个人自由的倡导者,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原动力,是不平等和人类自私的辩护人。围绕现代对亚当·斯密的信仰、偏见与重重迷思,作者从18世纪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着笔,追溯了斯密思想的源头和思想体系的构成与发展。如作者所述,斯密并非一个教条式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也远非一名经济学家这么
长久以来,支持者极力推崇,反对者强烈抨击,使得我们如今已很难知晓真正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入围了千禧年影响世界的名人殿榜,与柏拉图、马克思等伟人并列其中,足见其学说影响之大、之深远。 精神分析及方法,虽缘起德奥,但如今的重镇无疑在法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法语书写的弗洛伊德传记才会去触碰这个人——“他是谁”“他从何处来”——这样的根本问题,才会去追问“精神”分析的“意识”何以依托“身体”的“无意识”。 在启蒙和理性的名义下,弗洛伊德揭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张力,考察了人类“身体”快乐原则,分析了人性的恶之花盛开的动因,撕扯下人类文明的遮羞布。他的怀疑,他的矛盾,他的失败,他的洞察,以及他磅礴的 , 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自我质疑的精神与勇气。
汪应洛,安微芜湖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位博士生导师。《BR》 从事管理工程的研究和教育60余年来,汪应洛院士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开展了大量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为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相互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完成了“三峡论证”等十余项 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对我国管理科学学科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管理学科的体系结构:在 早提出从工程师中培养管理人才,并且推动了 培养具有双学位和MBA 管理人才的教育。《BR》 已培养硕士、博士120余名及一批 的博士后。出版著作23篇、教材21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
金景芳先生是史学名家,他从研究制度史入手,逐步扩展到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等诸多领域。吕文郁著的《金景芳先生编年事辑(精)》以时间为序,清晰地勾画了金景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活动,并深入揭示这些学术活动的背景,这些学术成果问世所经历的曲折,以及这些学术成果问世后在学术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全面地反映金景芳先生学术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在学术界产生的影响,不只注意于学术界对金景芳先生学术观点、学术成果的赞扬、回应和支持,还注意了学术界对这些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的商榷、批评或反驳,从而全面、真实、立体地反映了金景芳先生的学术人生。
......
本书主要讨论陈垣先生与顾颉刚先生之间的交往、他们对近现代中国史学的贡献与影响,以及他们对学生的培养。在近代史学大家中,陈垣与顾颉刚都重史料、重文献、重考证,但二人研究领域不同、治学方法迥异,因此历来很少并称,以往研究者也不甚重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细致爬梳《顾颉刚全集》《陈垣全集》,可以发现陈垣与顾颉刚有过密切的交往,其学术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合力,共同为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史料为 的中国史学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同时培养出了下一代史学界的中流砥柱。
......
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部全面的约翰·洛克传记。洛克好友众多,其中一位形容洛克“多才多艺,多能善用”,确为的见。本书作者罗杰·乌尔豪斯以诸多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举凡英国内战、宗教不宽容与偏见、反政府的
本书是“中研院”院士、秦汉史大家邢义田先生的访谈录,内容包括他的家庭、求学及师友杂忆,学术研究之路,以及他对新时代治学思想、人文知识等挑战的看法。人文社科类的读者都会有兴趣。不仅可加深读者对其学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