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文章是熊彼特在1910年至1950年这四十年间写的十篇主要的文章,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篇以外,都是由熊彼特本人亲自挑选的。除马克思外,作者和这些传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他敬佩他们的工作,而且是因为他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很熟悉,和其中几位还有着深厚的友谊。熊彼特的特点是,对历史的和纯理论的东西、计量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统计学,他持赞赏态度。如此广泛的兴趣也反映在这些传记性的作品中。
袁缉辉、王爱珠,1953年复旦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他们同龄、同窗、同教,于1955年结成伴侣。2005年在他们母校步入百年华诞的时候,也迎来了他们的金婚时节。《同爱共辉》一书,是他们向母校百年校庆的献礼,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金婚庆典盛会 。 此书是他们的学术生涯和爱情生活的真实记录,反映了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半个世纪以来的特殊经历和难忘岁月。书中有家族史专家为他们撰写的“传略”,也有他们自己写的“心路回眸”,又在“学术撷英”中辑录了他们的论著,并有许多专家学者写的“序”“跋”和“见证历史”等内容。 《同爱共辉》问世已久,而今他们又步入了钻石婚。为此,他们在本书首版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多增删,尤其增加了“百年校庆金婚庆典”和“从金婚到钻石婚”两篇内容,以展示他们的金色晚晴,并由
本年谱是以浙江义乌籍、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学者龚延明先生的学术、生活经历编年而成。主要内容分为求学之路、军旅生涯和高校立业三个阶段,前两阶段是学术兴趣的培养和学术精神的铸就,本谱只作简略交代,详情期待先生回忆录的刊布。 为了真实展现先生的学术经历、治学之道以及学术因缘等,本谱还增加了四个附录:一、论著目录;二、治学之道的学者访谈录;三、博士生的读博回忆录;四、学术交流的学者赠书录。这些是本谱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郝克明先生(1933-2023)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等职务。她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领域成果卓著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3年1月13日,郝克明先生逝世,来自北大教育学院、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等学界同人纷纷撰写追思、悼念的文章,表达对郝克明先生的沉痛哀悼。本书把相关悼念文章和郝克明先生生平部分照片,汇编成册,编成《郝克明先生纪念文集》,以志悼念和追思。 本书回顾和总结了郝克明先生一生教育科学研究的杰出成就及 贡献,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和纪念意义。
长久以来,支持者极力推崇,反对者强烈抨击,使得我们如今已很难知晓真正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入围了千禧年影响世界的名人殿榜,与柏拉图、马克思等伟人并列其中,足见其学说影响之大、之深远。 精神分析及方法,虽缘起德奥,但如今的重镇无疑在法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法语书写的弗洛伊德传记才会去触碰这个人——“他是谁”“他从何处来”——这样的根本问题,才会去追问“精神”分析的“意识”何以依托“身体”的“无意识”。 在启蒙和理性的名义下,弗洛伊德揭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张力,考察了人类“身体”快乐原则,分析了人性的恶之花盛开的动因,撕扯下人类文明的遮羞布。他的怀疑,他的矛盾,他的失败,他的洞察,以及他磅礴的 , 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自我质疑的精神与勇气。
陈铨,具有强烈民族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深具浪漫气质的小说家、戏剧家,同时又是一个卓有成绩的学者和业务精湛的大学教授。本书以“新材料,新发现,新问题”为基本原则,成果中大量使用了新发现的史料,即大量家书、日记、手稿等一手资料;以传为经,以评为纬,力求史、传、评有机结合,全面的对陈铨的生平、业绩、行迹等展开了信实可靠的考述与评估,对于构成传主一生重要事迹,如他对中德文化所作的堪称筚路蓝缕的比较研究,他的对尼采等德国哲学、文学的介绍,他与“战国派”的关系及其主张,他的戏剧创作与实践、特别是抗战时期引起轰动也引发批评非议的《野玫瑰》风波,他作为清华毕业、留学欧美的一代学术精英在时代中的奋发与浮沉等等,都做了有益的、具体深入的学术探究。同时也对传主所处的时代、所接触的人物,如吴宓
闻黎明的《闻一多年谱(群言典藏)(精)》运用大量的珍贵史料展现了作为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闻一多的一生。闻一多是享誉海内外的民主人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革命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无私无畏,面对 的手 ,宁可倒下去也 不屈服;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本书有助于读者 全面、深入认识和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