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微信公众号 外宣微记 优质文章40篇,围绕戏说翻译、细读外媒、戏说中外三大主线,以案例解析的方式探讨国际传播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特色时政话语的英译、网络热词的英译、外媒英译中国特色话语等。行文 以小见大 ,从翻译中用词的考量,延伸到对国际传播实践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对于国际传播工作者、高校翻译专业师生和CATTI考生,本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翻译思维和实践方案。对于一般读者,书中锱铢必较、惊心动魄的翻译案例不仅读之有味,还会打开认识之门,看到每一个词汇背后的深厚内涵。
本书从 语言 叙事 文化 三个维度分享国际传播实践的心得体会,思考对外表达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跨越差异走好国际传播的 最后一公里 。第一章以媒体视角,从句法、用词、节奏、细节、修辞、标题等六个方面介绍国际主流英文媒体的话语风格;第二章概括中国时政话语的重要特点,从 外媒视角 汉学家视角 观察中国时政话语英译的难点;第三章聚焦中西 政府观 差异视域下的国际传播身份困境与突破之道;第四章浅谈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新闻写作、社交媒体运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视角与风格,细读外媒,详说翻译,希望能启迪更多的年轻读者投身翻译与国际传播事业。
《 中 与 中庸 :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是北京师范大学李春青教授写的 小书 ,主要围绕 中 和 中庸 两个概念展开。在中国古代,从西汉(前206 25)武帝时代(前140 前87)直至清代(1644 1911)的两千多年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系统是儒家学说;在儒家的思想系统中, 中 和 中庸 属于核心范畴,与 仁 义 礼 智 信 心 性 诚 敬 等为数不多的概念属于同一层级,而且与这些核心概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过对 中 与 中庸 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的分析考察,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入儒家思想体系的内核之中,从而对其丰富意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和阐发。 在这本小书中,我们将按照时代的历史顺序展开对这两个概念含义生成与演变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所体现出的诸种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儒学概念网络中的核心位置。
本教材为上海交通大学同时通识核心课程《学术英语交际》的配套教材。内容体现学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检索资源、如何确立论文大纲、如何撰写主题句、摘要、引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以及如何列出参考文献、如何避免学术抄袭等学术写作过程的各部分要素。同时,本书还包括如何修改论文、如何将论文转化为演讲内容、如何有效演讲等一系列过程。该书适合文、理、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个年级和各个专业学生。该教材尤其适用于于希望出国深造、发表科研论文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
《英诗的境界》收录31篇翻译家王佐良谈论英国诗人、作品的散文,以轻松、亲切的语言呈现出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这些文章zui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读书》杂志上连载,国内曾出版多次,受到了较高评价。作者围绕英语诗歌的境界,谈论范围很广,包括中古民谣、弥尔顿、蒲柏、布莱克、华兹华斯、司各特、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艾略特、奥登等,包含诗歌翻译和个人心得两部分。诗歌翻译是王译经典英诗的完整版或片段,英、中双语,便于读者对照学习。个人心得方面,作者希望能以写意和点睛的笔法来传达诗意,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他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偏爱、激情,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读者能有耐心倾听他常年浸泡在英语诗歌世界中所获得的心得,并因此进一步阅读原著 果
本书的英文部分以1989年版为底本,包括1931年初版导言、《庄子》(内七篇)英文译文(其中穿插有郭象注的部分内容及少量译者注)和以"郭象哲学"为题的附录一,还特别收录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作为附录二。冯友兰译本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收录了晋人郭象的《庄子》(内七篇)注,更在于译者在此基础上对郭象哲学思想的评论和对《庄子》的阐释与解读,其详尽的译注对外国读者了解庄子哲学大有助益。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特别增加《庄子》(内七篇)和郭象注的中文部分。
《翻译之艺术》为张其春先生所著,初版于1949年4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列入《开明青年丛书》。作者以民中外大家,如林语堂、梁实秋、吴经熊、威利、理雅各等的大量经典翻译为案例,讲述翻译之艺术,分三大章:音韵之美、辞藻之美、风格之美。作者张其春中英文造诣俱深,故能将翻译提升至艺术的高度,点评各大家名译,文采风流,格调高妙。不仅适宜翻译专业人员精研提高,对一般读者而言,也可作为赏鉴品评英文作品的读本。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倾力推荐。
本研究借鉴西方二语习得理论、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通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佤族中学生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视角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通过文献查阅,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其次,对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简要地阐述了佤族的起源、佤族的分布、支系和语系、佤族的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佤族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等。再次,本研究对资料采集、测量工具编制、数据分析等内容进行了阐述,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因子提取原则和因
《中国士绅--城乡关系论集(英汉对照)》通以中国士绅为主题,恢宏广阔地勾画了农民、士绅、 之间的结构型态,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秩序维持的实践图景。 作者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当时面临的危机以及转型时期可能的道路选择所作的系统深入的思考、科学严谨的分析及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与现代交织碰撞的当代社会仍然颇有助益。 重要的是,费先生是希望通过这些英文文章,向西方读者表达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这也是英汉对照双语版 在 市场推出的重要价值所在。
梅明玉著的《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与翻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靠前部分主要对英汉两种语言做了比较具体的对比分析。首先讨论两个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些不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体现,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发展造就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方式。然后本书分章对语言生成的模因现象、词语语义标记、蕴含关系、词语的隐喻含义、交际会话和错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些分析和解读是正确的语言理解和翻译不可缺少的基石。 第二部分对翻译中词语冗余、成语翻译、语序排列、公示语翻译、语篇分析等方面用很多的语言素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为了展示靠前翻译活动的开展情况和业界翻译的真实水平,本书很后安排了相关翻译比赛中的很好译文赏析,
全书共分五章: 章对节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把节奏研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进行的是狭义上的节奏研究,主要是对节奏单位及其组构方式的研究。 第二章主要对英语和汉语的节奏研究历史、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对比,提出:1.语言节奏的研究应该以各语言的节奏支点为基础,这是该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不同语言可能具有不同的节奏支点。盲目搬用其他语言的节奏支点理论,会给节奏研究带来很大的危害;3.节奏支点的存在会在该语言传统的节奏研究之中有所体现,这是寻找节奏支点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通过对比英语重音和汉语一般认为的重音,重点论述了重音不能作为汉语节奏研究支点的理由,指出两种语言中,重音在各自音系中的地位完全不同。英语重音在其母语者心中具有明显的心理现实性,在其各个层面都起着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于2004年8月24—30日在湖南湘潭成功举办了“当代应用数学的前沿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暨第八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年会。考虑到大会报告因其代表性和前瞻性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们集结成一卷出版。同时,在分组报告中也选取了一小部分。目前,数学模型在应用科学中的应用十分活跃,特别是在材料科学、流体动力学、图像处理、生物学等领域。希望,本书的出版将有力地帮助读者了解当前工业与应用数学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问题,它的问世也将有助于推动工业与应用数学的发展。本书可供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本论著以语言学、文体学以及语篇分析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文体学发展的新趋势,选用英语国家的*语言素材,对英语中的主要应用文的文体进行系统分析,利用文体分析方法从语言、语篇和语境三大层面和若干次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应用文变体的共性特征,分析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以及这些特征的基本功能。本论著分析的主要英语应用文文体有:英语公示语的文体分析、英语产品说明书的文体分析、英语招聘广告的文体分析、英语求职信的文体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英语应用文文体的一般性语言特征,有利于读者了解、学习和使用应用文文体,从而有效地提高读者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本论著可为语言学习爱好者提供文体学习的素材。
《汉英文化读本》是由吕家林和杨山青主编。他们选取从先秦到近代的名言警句、著名的诗章和*秀的散文名篇(短篇),也就是比较能够反映中华文化特色又为通俗较为熟悉的内容。我们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古诗文和名言警句之原文与出处,简明扼要的注释,白话译文,依据白话译文并斟酌原文而来的英语译文。他们的选文尽量选取比较可靠的本子,注释和白话翻译参考过名家和他人的意见,英语翻译参考过名家的译文(都不专门列出,在此表示谢意),但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观点,白话译文以忠实于原文为原则,能够直译的就直译并适当兼顾通俗流畅,以便于阅读。诗歌的英语翻译没有按照英语诗歌要求的格律进行翻译,而是翻译为更为通俗易懂的散文。
著名语言学家GregThomson说的:“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掌握语言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讨论语言学习的原理,是件非常复杂的事,在下当然也没把握能描述得很清楚。而且因为外语学习就连学术界都存在很多尖锐的争论,本人也不敢说自己有把握能把争论化解。但还是决定先从简单入手,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吧,探讨一下外语学习的真谛,特别是对大家在外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误解进行分析和澄清,希望能对外语学习者有所帮助,对外语教学工作着有所启发,就知足了。
韩剑侠所著的《学生英语水平与中外合作办学成效研究(英文版)》以吉姆·卡明斯(JimCummins)的共同潜在能力假说、语言阈限能力假说为基础,采用准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初始英语水平在该教学模式的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包括英语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教学管理者和研究者等参考使用。本书的内容对于少数民族的双语(多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强调”是汉语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使用频率均较高的一个概念。然而,学界对此概念却一直未给予明晰地界定,使用比较随意;另外,学界对“强调”现象的关注点大都在具体、零散的句法结构上,很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更少从认知方面对其进行解释。 《强调范畴及其若干句法研究》在心理学“不随意注意”理论的启发下,尝试给予“强调”相对清晰的界定和判别标准。全书以“强调”为纲展开各章节,围绕对强调结构的认知解释、近义强调结构的强调级次等核心内容进行研究。
本书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诗歌创作选修课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介绍了英语诗歌的基本术语和基本创作要素(语法、用词和修辞等),并包含简单的三行俳(haiku)、四行诗(quatrain)、五行打油诗(limerick)、臧头诗(acrostic),以及相对复杂、不同主题的仿十四行诗(sonnet)。每个单元设置了网络学习、诗歌问答、填空和积极词汇训练,并附有历年学生的一些习作。本书的诗歌主题覆盖面广,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作为大学生、英语教师和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的实践指导材料。
语言学向来是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的一门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大多数院校的英语专业选择了《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2版)》这本精简过的语言学教材。尽管如此,很多学生仍然感到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领会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及难点,我们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以及统考中的考核点,编辑了这本自学辅导书籍,希望对广大学习者有所帮助。 本书的注解与原教材完全同步,每一章共分为六个大部分: 1.本章导读 *部分以提纲的形式概括了各章的重点、难点,以求引导学生对该章内容形成整体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2.参考译文 第二部分给出的是该章节的中文译文,译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通顺、流畅、易懂。对其中的专业术语我
邹文莉、高实玫主编的《学术英语教学与评估— —理论与实践研究(英文版)》是一本关于学术英语教学资源的专著,是学术英语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由台湾地区高校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与教师合作完成。全书共十章,分成三个部分。部分是关于学术英语教师培训等关键问题;第二部分探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等教与学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学术英语教材开发和评估问题。本书对正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广大教师很有帮助。
本书是一部高校研究者与中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行动研究的成果集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了行动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双方合作开展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报告了双方在合作开展行动研究中的经历、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中篇汇集了中学英语教师与高校研究者共同完成的18篇行动研究报告,以及双方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下篇是中学英语教师在参与行动研究中的读书感悟。
《语言规划学研究(2016年第2期)(总第3期)》内容简介:7月20日至21日,南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共同协办的2016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全书分以下两个部分: 部分 文科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第二部分 公共英语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赛项方案研究 其中,部分包括三章: 章 旅游英语专业 第二章 商务英语专业 第三章 公共英语(文科类专业) 第二部分包括两章: 章 英语速录速记实证研究报告及赛项方案 第二章 职场英文写作需求调研报告及赛训方案 全书后附有“高职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包括旅游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