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大杀手之一,一直备受关注。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一些老的传染病时有卷土重来之势,生物战、生物恐怖导致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不可轻视。传染病监测、疫情预测与控制三者相互关联,如何基于实际监测结果快速、准确地进行疫情预测?如何基于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预测结果进行科学控制?又如何通过监测、预测与控制三者的相互反馈信息,提出最优控制方案使疫情发展引起的损失和控制代价最小?如何实现传染病一体化防控?以上都是传染病疫情防控领域的科学技术难题。本书从传染病监测、疫情预测和疫情优化控制三个方面较系统和深入地论述了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大部分属于原创性研究成果,在本书中首次公开。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
王素萍主编的《流行病学(供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临床医学类专业用第3版)》分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为理论课讲述的内容,实践篇为课间实习教程,也可看作案例教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教材的合二为一,形成简而精的教材编写理念;坚持编写内容以总论为主,分支小总论和疾病小总论为辅的原则,疾病各论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内容不在书内安排;理论篇的设置既强调重点突出、经典内容为主,又体现与时俱进的理念,在第2版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增删,新增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章节;实践篇作为课间实习教程既涵盖了各类重要的流行病学方法应用技能的培养,又包括了综合应用流行病学理论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既设置了流行病学传统的案例讨论内容,又安排了分子流行病学相关技术的操作,以强调实践教学的
本书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专业人员个人防护与洗消流程及注意事项;日常急救时的基本防护,现场问诊、体检、处置;院前转运的基本要求,隔离措施与转运要求,转运流程,重症患者评估与转运;医学防控措施包含疫情信息监测、隔离传染源、加快疑似病例的诊断、密切接触者管理、聚集性疫情防控、返程人员的疫情防控、院内感染防控、社区防控;心理健康与调适。
本书共4章,包括概论、后勤保障人员防护要求与方法、不同岗位人员感染控制要求、督导人员检查标准。书中介绍了适合医疗单位后勤保障人员的各种防护技术,重点介绍了标准预防、手卫生、职业防护、常用消毒方法等防护要求与方法,详细阐述了保洁、保安、陪护、餐饮、洗涤等后勤保障人员的各种防护要求和注意事项。本书的特点是配有大量图片,同时,书中还专门提供了呼吸卫生与咳嗽礼仪、卫生手消毒、口罩戴脱流程及隔离衣穿脱流程等14个实用操作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学习。
公共卫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我国卫生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其发展还不充分。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缺乏是主要制约因素。本教材不但系统介绍了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重要的经典理论知识,帮助读者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还详细讲解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对基层卫生工作者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效果。
*在“十二五”期间对高校教材建设提出了“高质量,多样化”之要求,本教材就是依据这一精神,为适应不同的人才定位、不同办学层次而编写,编写思路为:以教学型、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为主体,立足于培养素质过硬、能力过硬,适合有基层需要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努力打造老师爱用、学生欢迎、有影响力的品牌教材。注重素质培养,强化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突出“三基”,内容“必需、够用”,注意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实现“宜教宜学、科学严谨”,克服传统教材“高大全”的通病。
《预防医学(第3版)》共4篇30章。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二篇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服务,阐述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包括生活环境、职业环境、膳食对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传染病、慢性病、伤害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及防制策略,突出临床预防的特点。第三、第四篇为人群健康研究中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分别阐述了数值变量、分类变量、直线相关与回归、病例随访资料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筛查等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及资料分析方法。与同类教材相比,《预防医学(第3版)》具针对性,其临床预防服务、健康管理、健康风险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卫生保健策略、循证医学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将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有机地融合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服务的水平。
本教材是在2011年*版汲取了以往流行病学教材精华的基础上,适应案例式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21世纪流行病学发展趋势和医学教育标准,尤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写而成,共分22章,除了系统讲述传统流行病学和现代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如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外,更加侧重临床流行病学相关知识的讲解,如医院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疗效的评价及预后研究等,同时,本次改版还参照了2015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概论,并将公共卫生监测和疾病暴发调查、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独立成章;并且各个章节的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多数知识点有了加深。本教材各章均从案例教学、PBL教学的需要出发,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导向展开讨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