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耳穴的特性提出耳穴类型的六种分类法即相应部位穴位、五脏六腑的穴位、内分泌系统穴位、神经系统穴位、特定穴、耳背穴位和其他,并提出有点、区、沟、线、经等,这些穴位对耳穴定性诊断有特定意义,在治疗上有特异性。1999年在全美中医公会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了新耳背穴位图,其中有七个点、五个沟、四个区、上下两个三角区。 2.耳穴功能上的归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穴位特异性验证,把具有同类功能的有协同作用的耳穴组合在一起,组成46组配方,并作记忆口诀,便于记忆及临床应用,提高耳穴治疗效果。 3.揭示耳廓与人体分布规律的关系学说应用这种关系学说对耳穴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有独特作用,以此穴位分布对应关系,在治疗上有加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4.为耳穴诊断及治疗提出理论基础 5.在耳穴诊断上综合系列
本书汇集了10年来音乐治疗在精神科的抑郁症、精神创伤、精神分裂症,老年科的老年痴呆症、脑卒中,特殊教育儿童领域的儿童孤独症、脑瘫,综合医院中的癌症、烧伤、分娩、内窥镜手术,以及运动员临场紧张、中学生考试紧张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共17篇,既有实验研究,也有个案报告。
黄丽春编著的《耳穴治疗学(第2版)》共分三篇,上篇为耳穴治疗基础理论,充分介绍了耳穴定位、耳穴分布规律、耳单穴、46组功能穴位、特定穴、耳背穴等内容;中篇为耳穴治疗总论,介绍了包括耳穴治疗的适应证、忌证、耳毫针法、贴压法、放血法、埋针法、电针法、药物注射法等内容;下篇为耳穴治疗各论,介绍了治疗效果显著的200余种疾病的耳穴治疗,包括普遍用于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的穴位配伍和耳穴治疗体会。
桑福德的这本《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40版)》内容涵盖全面,适于临床各科医师和相关检验科室医师参阅。在编写上有如下特点:①内容全面:包括有各系统器官感染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传播途径、诊断要点、*和备选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及预防用药等。并辅以有关文献来体现循证医学的权威性;涉及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②提供了抗感染药物的药效和药理学特性,使得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③针对临床中的一些特殊用药情况,也给予了对应性治疗方案,如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妊娠期用药和儿童用药及预防性用药;④每年都有增补和修订;⑤表格和各种检索方式的编排便于杏阅和比对。
本教材依据2014年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结合基层和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特编写了*篇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基础和第二篇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其中*篇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运动系统疾病的生理、运动系统疾病的常用辅助检查。第二篇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骨折概论、常见骨折、关节脱位、手外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颈肩痛及腰腿痛、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骨与关节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