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辞典》由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主编
章次公,名成之,号之庵,江苏镇江人。我国杰出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名医丁甘仁、曹颖甫及国学大师章太炎。行医后与陆渊雷等合办上海国医学院,并任教于中国医学院。对药物与医史亦颇有研究。长期在上海从事中医教育及临床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应召赴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同时,他又是最早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亚非团结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对中医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本书共分四篇,汇集先生遗著,辑为“医论篇”;整理诊疗病案,编为“医案篇”;谨选药物按语,作为“药物篇”;“缅怀继承篇”则是先生门人和有关人士所撰先生之生平、学术思想及学习先生经验的体会。书中次公先生“发皇古义,融合新知”的治学理念:“崇古不泥,博采众方”的临床实践:“革故鼎新,中西结合”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受东方哲学思想的启迪和指导,在与古代自然科学交融、渗透、结合的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是世界之瑰宝。本书以时代先后为序,为读者一幕幕揭开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帷幕。全书分为七章,勾勒了从先秦两汉到清代中医学术发展的历程,并强化了文化对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书特别强调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哲学、科技与医学的交融,尤其是哲学的时代突破对医学理论突破的重要促进与指导作用,体现了“有大儒方能有大医”。强化了中医药对外学术与文化交流,凸显中医药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元素在历史上的过往,对当今的中医药对外学术与文化交流提供平台与进一步的研究素材。
本书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铅印本为底本,针对《黄帝内经·素问》所有原文,以原文独立篇章为单元,分为导读、校注、释义、知识链接四个模块,综合古今文献、理论、临床以及实验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当代诠释学方法,从原文讲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讲、讲对了还是讲错了、为什么说讲对了还是讲错了、讲的内容现代有什么样的价值等5个层面进行分析,既要搞清楚原文所讲内容的思想渊源、临床及日常生活实践经验基础,又要搞清楚原文所讲观点、理论的后世演变、科学内涵(与现代相关科学的融通)、现代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养生乃至指导社会生活的价值。
《明哲保身 徐文兵说成语里的中医智慧》 “明哲保身”一词出自尹吉甫的诗篇《烝民》,记载于《诗经·大雅·烝民》中。原文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是一本表面上讲成语,实则说透正确的防病治病之道、让我们好好活着的明心见性之书。比如,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我们知道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而普通人喜欢争名逐利,得物则喜,失物则悲,这往往是易患病又迁延难愈的重大原因。又如“修身养性”,告诉我们什么才叫养生,什么是正确的生命观——首先是贵生,然后追求生命的量,其次追求生命的质…… 《黄帝内经的智慧》 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但其实多是不肖子孙。为什么现在年过五十的人动作皆衰的不多,猝死的多?到底是天时、人世变化,还是我们失去了顺应时世变化的能力导致早衰呢?现在,很多人接近活得神魂颠倒,所
《审查征集验方》(以下简称验方)是近代中国官版验方汇编,又名《审订良方汇》,中医改进研究会编。近代山西省政府通过行政与鼓励相结合的手段,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于1929至1937年间通过行政强制手段与教育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民间验方,并组织专家引导验方的征集与审查工作。该书共收录民间 秘方、名家效验良方近6000余首,分为6册。这些民间验方皆具有“贱便验”的特征,“贱”是指药材价甚廉,易于一般人购买,“便”是指药材多为普通应用之物,俯拾即得,“验”是指验方具有疗效。这使验方“一是供家庭自疗之用;二是为仓促无医、亦无力延医者,检方自疗之备”。惜完整出版之际,适逢抗日战争爆发,中医改进研究会解散,刊行推广工作戛然而止,直至 ,也鲜有关注和研究。1.主要内容(1)民间验方传统中医“有禁方之传授,
王辉武主编的《中医百家药论荟萃(修订版)(精)》是一本中药临床工具书,收录了古今名家临床用药经验。通过它可以一览历代药论精华,发掘中药新用,启迪用药思路,拓展新药研究,提高临床疗效。 本书分上、下两编,搜集历代名医临证典籍、本草专著、经史百家、文学札记等六百余种,总结近代临床和药理研究的主要成果,经精选撰编、条分缕析而成。上编为单味中药药论,收载 常用的中药四百余味,以及能体现单味中药独特疗效的验方、单方、秘方五千余个;下编为专题中药药论。书后附有《历代剂量对照表》《引用书目一览表》。 本书专论中药的临床效用,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 整理问世,具新颖、实用的特色。适宜于临床医生、院校师生、中药专业人员、科研工作者和中药爱好者参阅。
《武之望医学全书》收录了武氏存世的医学著作3种,即《济阴纲目》《济阳纲目》《疹科类编》,凡110余卷。 武之望字叔卿,号阳纡,明代陕西临潼人,生于公元1552年,卒于公元1629年,享年77岁。武氏自幼习儒,万历17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县、吏部考功主事等职,晚年以少司马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卒于宫。 武氏尤长于医术,公余之暇常为人治病,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医学理论造诣很深。其所著《济阴纲目》,至今仍被誉为是中医妇科 性著作。书中阐述了从调经、止带,到求子、产育以及产后杂病、乳疾等多种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济阳纲目》是一部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外科杂症经验的大型综合性医著;治症涉及84种内科疾病及24种外科、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症治。《疹科类编》收录了疹科类疾病24类,载方148首,是研究明代中
张寿颐(1872-1934),原名张寿祥。字山雷,一字资生,清末民初 的中医家、教育家、著作家。张氏注重经典,主张中西汇参,强调诊治以临床实用为准则。张氏在引经据典的同时,常结合西医新知与临床实践,探求中医的生理病理与诊疗机理。在内、外、妇、儿、经络腧穴、文献整理及培养人才方面,均有 的贡献。对中风的治疗,推翻前人“外风”论,以“内风”立论,创立治中风八法;疡科方面,注重内病外治,创新了疡科的理法方药;以校勘、训释、笺正、平议等形式,研究整理中医古籍,多有发明;创办学校与杂志,教书育人。代表性著作有《中风斠诠》《疡科纲要》《脉学正义》《本草正义》等。
《陈修园医书全集(上中下)》汇集陈修园医学著作全十六种,包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灵素节要浅注》(一作《灵素集注节要》)、《伤寒医诀篡解》、《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浅注》。这十六种著作浅显易懂,文字清晰通达,问世后广为流传,深受读者欢迎。为医者倍加推崇,特别是初习医者 之书。今选取优良版本,精审精校,横排简体,便于阅读。
《陈修园医书全集(上中下)》汇集陈修园医学著作全十六种,包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灵素节要浅注》(一作《灵素集注节要》)、《伤寒医诀篡解》、《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浅注》。这十六种著作浅显易懂,文字清晰通达,问世后广为流传,深受读者欢迎。为医者倍加推崇,特别是初习医者 之书。今选取优良版本,精审精校,横排简体,便于阅读。
为了进一步传播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事业,增进人类健康,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特地汇集业内 专家编写《走进中医(领略中医药文化的无穷魅力文图版)》,图文并茂,对中医药历史源流、基本概念、理论精义、关键技术等做精要介绍,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力求专业可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同时,利用融合出版技术,为读者提供文字、图片等数字资源,甚至还有中医专家的讲课视频,多角度展示中医的理、法、方、术,体现中医思维与特色,从而提高国民健康意识,促进家庭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