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孙重三孙老以林氏的手法为基础,又精研了《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等专著,集众家之长于一体,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于1959年编著《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出版问世,颇受国内同仁赞誉,并作为山东中医学院本科教材试用。于1960年,他又编著《通俗推拿手册》付印发行,进一步系统地总结了他多年来推拿治疗儿科疾患的经验。于1974年医院组织力量,拍摄了他的 小儿推拿 教学片,延用至今。 孙重三先生推拿主要传自林椒圃老中医,通过孙老的继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之一的孙重三流派。孙重三流派以山东省中医院为主要传承地,跟随孙重三先生学习的毕永升、程本增、张素芳等专家也成为孙重三流派第二代传人。本书为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的精华。
龙江医派是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在动荡不安、不断更迭的历史条件下,相互碰撞争鸣、撷取交融,所形成的风格独特、蕴育了北寒地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优势与特色、在我国北方地区崛起的医学流派。 本书为“龙江医派丛书”的一个分册,整理汇集了我国现代中医推拿界资深专家、龙江医派著名医家王选章教授的著作、医论、医案等,分为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和特点、著作撷粹、医论辑要、临床经验、医案撷菁六个部分。本书内容丰富、求真务实,系统总结了王选章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中医整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广泛的流传在中国民间,为广大劳动人民大众解除了不少骨伤之痛苦。中医整骨取材简捷,使用方便,疗效明显,所以流传了数千年,经久不衰。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的中医政策,发掘整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医院领导选派我与李宗民、韩志鸿三人,调往中医科学习中医。我有幸接触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大内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按摩、正骨,各科,并参与了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的临床实践,勘称中医全科,由此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六十多年,对于 中医整骨 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应他人要求,曾经合作编写出版了《中医正骨手法》一书,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的变化过程中,又积累了不少新的理论经验和治疗体会
上篇诊脉基础篇,主要是对脉学有关理论的探讨,对脉诊原理和寸口分候脏腑法依据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较有新意的看法。同时介绍了一些至今在民间上仍有所运用的古脉诊法如遍诊脉法、气口九道脉法等。并阐述了脉诊临床运用方法,包括指力脉诊方法的运用及症脉同辨临床运用方法等,对脉诊其他临床运用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阐述。下篇诊脉提高篇,主要是病脉的诊辨及论治,以八纲二十八脉分类展开。重点论述了脉象辨析及体会,并结合古今医家脉案案例详解症脉合参在临床运用的具体方法。
为适应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促进中医医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国际中医医师队伍的学术地位和整体素质,保障其合法权益,增加社会认可度,保证中医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的制定,既要重视与世界各国医师管理法律法规相协调,又要充分反映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诊疗规律,既要考虑世界各国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实情况,又要利于未来国际中医医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既要与国际中医医疗市场需求相适应,又要有利于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事业发展。本文件规定了腰椎滑脱症的术语与定义、诊断、辨证、治疗等内容。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中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指导学生熟悉掌握脏腑推拿治疗疾病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体系。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为基础知识篇,内容包括脏腑推拿治疗概述、脏腑推拿治疗常用经脉腧穴、脏腑推拿治疗基本常识;下篇为临证治疗篇,内容包括内科、妇科、男科病症的防治。本教材围绕脏腑推拿医理阐明治法,突出强调“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结合处方用药思路,施用脏腑推拿进行辨证施术,着重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
《伤寒论》是后汉张仲景所著,原书叫《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全书的纲领,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主论伤寒,兼论杂病,被后世医家奉为辨证论治的典范。本书将《伤寒论》113方分类编排,分为麻黄剂、桂枝剂等类别,按类进行解释,间附医案,配有歌诀,深受读者喜爱。本书引用的条文和方剂,以明朝赵开美复刻的《伤寒论》为蓝本,在徐氏类方的基础上,沿用了类方概证方法,又进行了加工和补充,书名曰《新编伤寒论类方》,以资与旧《类方》而有所区别。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主干课程之一。伤科推拿是目前全国推拿学科的主流领域。其临床应用与规模在整体推拿学科占有重要地位。伤科推拿也是与传统中医外治法处方配伍应用最为密切、最能体现中医内外兼治特点的推拿领域。本部教材分成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主要包括伤科推拿作用机制、常用经穴及适应证和禁忌证;中篇为治疗篇,主要包括项痹痛、腰痹痛、胯痹痛、肩痹痛、肘痹痛、腕痹痛、膝痹痛、踝痹痛;下篇为拓展篇,主要包括传统外治疗法、现代外治疗法及伤科疾病常用外用方药。本部教材整体编写框架是以中医病名为纲,以西医病名为分型的创新编排模式,并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为蓝本,保留传统伤科推拿的中医思维,在推拿为主的前提下,融入临床最为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杂合以治,
本书主要介绍代表方剂中炮制品的合理选用,分为【组成】【用法】【功用】【主治】【炮制品的合理选用】和【注解】6个方面来阐述;后面附常见方剂的列表,主要以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为重点,分别介绍方名、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的古籍原文,以及剂型和炮制品规格。目的为临床药师的合理用药点评和临床医师遣方用药参考。本书简化了【方解】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方剂的君、臣、佐、使;【炮制品的合理选用】与处方书写格式一致;重点为【注解】,【注解】从三个方面介绍方剂中有两种及以上常见炮制规格的中药饮片的合理选用,一是中药饮片在方剂中的作用,二是哪种炮制规格作用与其在方剂中的作用相近,三是确定选用炮制品规格。中药饮片炮制规格的合理选用依据方剂的功效主治和该饮片在方剂中的君、臣、佐、使以及其作用而确定,
石凤阁,集贤县第十届政协委员,2008年度感动双鸭山人物。从医五十年,白天出诊,夜间读书写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提出“症群分解辨证”法,并从该角度重新梳理解读中医药临床应用治疗常见病。本书为作者50年来对临床常见方药研习和使用经验的总结,以“症群分解辨证”为切入点,从十证辨证(寒、热、燥、湿、虚、郁、瘀、动、静、活)与对应方药解说其对方药的认识及临诊使用经验,同时,自编四字顺口溜,方便记忆使用。本书言语朴实,内容简明实用,适合临床中医师阅读参考。
“岭南陈氏针法”2015年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入选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岭南陈氏针法”历经五代人逾百年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包含飞针法、分级补泻法和导气法等,其中第三代传承人陈全新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该针法以“阴阳互济、通调和畅”为学术思想,遵循“远近取穴通经络”“俞募配穴调脏腑”“上下配伍和阴阳”“左右思变畅六经”的取穴原则,临证讲求整体辨证,提倡“无痛”进针和“无菌”理念,擅用飞针法。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岭南陈氏针法传承人陈全新教授、陈秀华教授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学术思想,介绍岭南陈氏针法的学术精粹、针法体系及针灸临证歌诀参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临证治验,详细介绍岭南陈氏针法在内科、骨伤科
该稿由四川省胡玲香传承中医药研究中心整理,是对四川省名中医胡玲香老师5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内容包括经络腧穴、治法治则、针法和疾病辨治方面18个专题。本书着重反映胡玲香老师的学术思想:以 “扶正调神” 为原则,结合子午流注针法,通过调理后天脾胃经、先天肾经及补益气血的腧穴以扶正;应用17鬼穴、四关穴、五心穴、鬼哭穴及膀胱经第2侧线腧穴来调理情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通任督、调五脏六腑经气治疗痿证;应用夹脊穴、神阙穴、调跷脉等方法来治疗慢性疾病、重症及妇科疾病等。胡玲香老师的针灸学术思想既有对历史经典文献的理论学习与继承,也有基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针灸临床的应用指导与开拓创新。
《216种疾病门诊处方全书》针对基层门诊实际工作情况,汇集了216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处方1500余个,并详细阐述了各科常见病的治疗方案。内容涉及内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外科、骨科、五官科等临床各科等多个科室,为全科处方手册。处方中用药均为基层基本药品,经济实用,并提出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作为广大基层医师以及全科医师、住培医师、医学院校学生的口袋书和常备诊疗用书。
本书系邓老临证四十余年部分理论认识及临证经验的汇集。展现了邓老在方药配伍学的独特成就,即中药功效控制的多因素研究——根据邓老重视多功效中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控制因素研究的思想,针对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和运用技巧进行深入研究,逐步总结出具有邓老特色的方药配伍理论。并且通过收集、整理邓老多年验案,从学术脉络、诊疗特色、用药特点等方面对医案进行研究与探讨。
“推拿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教材是由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10位针灸推拿方面专家,遵循“简明易学、易练好用”的原则编写而成,主要供三年制中医学、中医骨伤、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使用。 本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之一,内容上涵盖推拿功法、成人推拿手法、常见疾病推拿治疗、保健推拿和小儿推拿等内容。在本次编写过程中,编者认真学习了 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 要求,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中医药类专业教学标准中对本门课程的开设要求和课程特点进行了特色编写,尤其注意了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贴近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实际,对常用推拿手法和推拿治疗病种均进行了优选和精编,保证学生适用、能用、够用即可,不追求多而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起源于1877年清光绪年间,由徐谦光创立,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近代小儿推拿中极早申请非遗的流派。本书除收录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8种常用手法和8种特色手法,还详细介绍了30个常用穴位、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基础方,以及三字经派在近百年临床运用确有疗效的20余种小儿常见疾病的临证处方、加减应用等,并配以真人操作图片和视频,使读者 加直观地感受到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临床操作要点。
陈泽林主编的《针灸大成导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着重在“读”“学”“识”“思”“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提高针灸理论修养的同时,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本教材共12章,每章开头以“概要”说明本章的主要内容及其在《针灸大成》中相应的卷节位置。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内容包括【提要】、【原文】、【对校】、【注释】、【按语】五部分。【提要】部分用以说明本节内容的出处与要点;【对校】部分是将底本内容与参校本分别对校,保留相异的字句及可能引起内涵差别的标点;【按语】部分提示本节内容的关键点和疑点.或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说明。《针灸大成》内容庞杂,包罗群珍,本教材对大部分内容予以保留, 对其中来自《黄帝内经》的原文、针法专论、灸法专述、重要歌赋及标注“杨氏”字眼的篇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