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是当代经方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一部重要著作。娄绍昆医师多年来致力于仲景学说的临床研究,注重《伤寒论》方证辨证及日本汉方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擅长针灸等外治法与方证辨证内治法相结合治疗疑难病证。作者用浅近平实的笔法来叙述经方医学的丰富内涵,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中医的大门。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活龙活现地把一百多个典型病案的诊治经过,多方面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了解到经方医学重经验、重实证的鲜明特色。 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给喜爱经方的人去魅解惑;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的诊治思路与疾病治疗的秘诀;也可以给文学者提供一个民间中医师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样本。 也是面向没有医学知识但关心自己健康的人群,读者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
自2017年在灵兰开设了专题语音课“一方一针解《伤寒》”,已有近3000人订阅,反响热烈,很多读者要求出版纸质书。由此产生的纸质版书籍可以方便中医人和爱好学习,具有较大的受众群体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主要内容: ①初学《伤寒论》,不要纠缠在398个条文里,有些是后人演绎添加的。 ②临床时,别陷入那种中医对疾病分类辨证的固有思维模式中。 ③学经方要回到 “前经方时代”,不类经、要类方。 ④临床用经方,需要“默会知识”和“随证治之”,方能效如桴鼓。 ⑤《伤寒论》的疾病总论思维,可以提供一套高效的针灸取穴方法。
经方大家胡希恕运用“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经方医学,大道至简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成就,以《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为指导,摆脱《伤寒论》研究目前的某些误读,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解读《伤寒论》每条条文和方证,并进一步探讨每一方证的六经归属,使读者能够读懂《伤寒论》
经络和穴位的传说其来已久,其源已昧,是中医最基础、最深奥、最神奇的知识,占据《黄帝内经》近半篇幅,且文辞古奥,其中的原理至今云山雾罩,令人望而喟叹,但以此为基础的海量临床实践又证明了经穴之奇效,四海皆知,令人无限神往。宝山隐于云雾之中,而如何拨云见路,将各位读者引入其间,满载而归,正是本书之初衷。 中医江湖,医者如侠,对于初入江湖的少侠们,本书就是最简捷实用的秘籍,熟读精思,自能游刃江湖而有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着重应用技巧,旨在介绍常用治病穴位及技巧,犹如武功招式,专注临敌应急,故名《外治法剑诀27式》;下卷重在经穴原理,好似内功心法,培元固本,能助少侠早日变为大侠,故名《经络学心法18篇》。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专业为骨,科普为肉,对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针灸从业者来说,不啻入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重点论述浮针再灌注活动的定义、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各论部分具体介绍临床常用的四十块肌肉的解剖、功能、体表标志、患肌特征及相关症状,再灌注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具体操作,采用少量文字介绍,大量图片显示,二维码扫码视频的立体表现形式。本书大量采用图片、视频,从肌肉的解剖、功能、体表标志,再灌注活动,直观的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更快速的学习、记忆、应用再灌注活动。该书作为为浮针教学的主要辅助用书,可以使众多的浮针从业者、浮针爱好者,以及针灸、康复、中医、骨伤等专业人士受益。
基础知识部分:介绍砭石与刮痧的关系,刮痧保健与治疗原理等,以及刮法、边揉法、角揉法、角推法、按法等具体手法;介绍真空拔罐的作用原理、常用手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将传统火罐的缺点都克服了,操作变得更加容易,但其原理、操作与传统拔罐是相通的。 治疗部分:介绍200种病证的知识与刮痧拔罐部位。当前市场上王敬的书将刮痧和拔罐分开,其实作者的临床诊治特点是刮痧与拔罐相结合,因此本书更切合临床实际,疗效更加显著。 取穴、刮痧、拔罐一步到位:每个治病良穴都能在当页找到取穴方法,免去一次次翻挂图的困扰,真正边看边刮。
首都过医名师冯世纶教授举办经方医学传承班十八期,六年间激烈的学术经验。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教授逐条注解《伤寒论》,运用“六经-八纲-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本书笔者在从事50多年针灸工作的基础上,将自己在针灸教学、针灸临床和相关针灸内容研究的经验、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各部分的规律性、特殊性、实践性,以帮助针灸专业的学生和针灸爱好者尽快掌握针灸学的内容,尽可能提高针灸疗效,从而使针灸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对中医、针灸医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针灸知识、掌握针灸技能方面有所帮助。对针灸研究生在设计课题、完成研究方面有所启迪。对广大的针灸爱好者在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所贡献。
本书作者从《内经》《难经》《易经》《甲乙经》及《针灸大成》等中医古籍中,努力探求,深入研究,结合自己之针灸思路及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不断累积研究而成。本书内容丰富,对完善董氏奇穴理论基础,扩大了董氏奇穴的使用范围,提高疗效,发挥重要作用。本书编次分为六大编:总论、易理思维、经络思维、俞穴思维、手法思维、治疗思维等。
张素芳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推拿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从医五十余年来,张素芳教授一直从事中医推拿的教学和临床工作,擅长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诊治小儿腹泻、厌食、腹痛、便秘、感冒、发热、咳嗽、夜啼等方面颇有心得。对小儿脑瘫、先天性巨结肠、小儿抽动症、遗尿、肾病、血液病、腺样体肥大、生长发育迟缓等儿科疑难杂病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为张素芳教授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分为小儿推拿基本知识、常用手法、常用穴位,重点介绍了50种病证的推拿操作。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此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方药篇》,该书将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沈老学术思想。增加沈老在用药思路的独到之处,基于嫡传弟子个人临床经验,详解临床用药的方法,并补充部分沈老在临床上用而未述之药。以期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
泉州正骨源自于南少林武术文化,承接中医药文化,其理论是建立在《黄帝内经》、《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医学宗鉴》等历代医学思想和骨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主要技术特征是建立在南少林“医武结合”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注重正骨手法与南少林功夫训练的融合,把精纯的传统手法融入少林技击功力,巧妙将武术中的“听劲”及“指气”等应用于手法中,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法。本书主要系统总结泉州正骨疗法的理论体系及技术体系,总结其医院文化,并具体阐述如何掌握其疗法要点及操作细节,如何临证及辩证,这对骨伤临床一线医师的临床实践极有意义,能真正造福一方骨伤患者百姓,发挥中医骨伤简便廉的特点,减轻骨伤患者经济负提,并提高其治疗疗法。同时也可以做为骨伤在校生的辅助参考教材。
筋针疗法具有取穴简捷、无痛无感、速效高效、经济安全、简便易学等特点,是刘农虞教授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基于《灵枢·经筋》等有关经典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研创而成,可谓“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和典范。 在上一版基础上,本次修订增补了新的学术观点、新的诊疗技术、190余幅彩图、17种筋针适用病种、16幅十二经筋彩图(附于书末),9个筋针相关二维码视频,共分4章和附篇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了筋针疗法的由来、筋针命名的含义。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经筋的生理特性,经筋病的病因病机、病候特征、辨证分型、诊查方法、治疗法则等,对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治则进行了剖析,增补了卫筋学说、筋脉系统假说、调气分营卫、调卫气针法、筋(肌)急则痛等新的学术观点。第三章介绍了筋针疗法的特点、作用机制、取穴原则、取穴
《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为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教授逐条注解《伤寒论》,运用“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经方医学,大道至简。《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由冯世纶教授整理了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成就,以《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为指导,摆脱《伤寒论》研究目前的某些误读,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解读《伤寒论》每条条文和方证,并进一步探讨每一方证的六经归属,使读者能够读懂《伤寒论》。
膏方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形式,是临床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儿科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膏方在儿科领域应用日趋广泛,效果良好,特别是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长发育迟缓等方面的调养,更为明显。但是小儿的体质与生理功能与成人有明显的差异,对药物容易发生敏感反应。古人对小儿用药早有“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之告诫。因此对儿童膏方的运用必须要掌握好,明辨体质(包括兼症),了解年龄,抓住主因,掌握药味(剂量),正确(合理)服用等几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开处了一料好膏,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书对儿童十二大类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类病证均有代表性医案,予以阐述,并对儿童膏方特点、处方原则、适应症无不细备。在膏方医案中,既有病史简述、
《新古典针灸学大纲》是黄龙祥先生大纲系列的第三本,是黄龙祥先生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宗旨辛劳探索的心血结晶,不仅挖掘出了古典针灸中隐而不彰的诊疗规律,为现代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助力,而且揭示了更具普适意义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底层逻辑,发现了中西医双方在各自视角内都不曾捕捉到的事实和规律,明晰了古典针灸和现代医学都没有看到的盲区和误区,彰显了中医针灸的伟大价值,呼唤中国人、中医人要在未来医学的创建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套丛书是将古代针灸文献与现代临床相结合,汇总分析古代医籍中针灸治疗150余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相关文献。文献资料来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种重要针灸著作。通过数据库的应用全面、准确地整理出相关内容,对各病证的取穴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临床治疗的规律和特点,包括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针法灸法特点等,以求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并与现代临床进行比对,寻找异同点,最后提出合理的临床参考处方。此书涉及外伤科病症近30种,内容全面,分类准确,实用性强。
《经方临证思辨录》是书命名,以“思辨录”缀其后,夫“思”者,思考、思路、思索也。“辨”者,辨别、辨明、辨证也。“思”之与“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据所知所行,孜孜以求而发。于是“思辨”与“学”,构成完整思维过程。弗学则何所思,弗行则何所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提挈其纲领,此即余心目中之“思辨”。近来查阅文献,方知明末清初鸿儒陆世仪,尊崇程朱理学,著有《思辨录》一书。余读医书尚恨无多,至于陆氏《思辨录》等,或知其名,未睹其书,不敢高攀,谓其巧合可也。是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即《经方临证思辨录》,其中以《伤寒论》方为主,还有少数《金匮要略》之方。其排列方式,则不分彼此,只按方剂属性,以类相从,似无挂碍,况且其源相同。下篇乃《论文集
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或邻近四肢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活动,是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发明人为符仲华博士。本书是这是浮针发明二十年来最权威的总结;所写所用都是作者及其团队这些年的临床体会、研究总结和理论探索,彰显原创;基于临床,直面读者;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本书作者杨骏教授,全国名中医,勤耕针灸临床近四十年,每年诊治患者万余人次,在完善针灸理论、创新针灸方法、特色灸法运用、针灸标准化研究等方面成果突出。本书系统反映了杨骏教授对任督二脉腧穴的学术认识和临床运用经验,讲授任督二脉重点腧穴的定位取穴技巧、临床运用方法、临床配穴方法、运用禁忌、具体适应病种等,个人学术见解特色鲜明,案例生动,按语详实,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尤其是对初中级临床医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结湿病效验名方一百首,分别从方子的组成,来源,功效,主治,方解,方歌及临证应用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湿病名方的组成,作用及临床使用经验,本书是湿病的系列著作之一,基本概括了临床常用治疗湿病的验方,适用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等方面,通过对各个处方的分析及临床经验介绍,使各位中医从业人员,更好的领会和掌握该处方的应用,从而在临证中,面对复杂的湿病,做到有方可依,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中医湿病临床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推拿按摩手法在我国已然流传了数千余年之久,其起源要早于中药和针灸,在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因其不仅为人民大众治愈了疾病,而且避免了吃药之苦,扎针之痛。并且使某些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避免了开刀之苦,减少了经济损失。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上篇基础理论概要,1~5章。第1章推拿按摩总论,简介了各种手法的命名、分类;第2章推拿按摩常用的经络和穴位;第3章手法的手式和用具;第4章各种推拿按摩手法,共300多种;第5章推拿按摩手法的辨证施术,主要介绍了手法的施术规律,各种手法的不同排列组合及不同的医疗作用,和各种疾病的治疗手法套路、常规。下篇临床病症各论,6~12章,重点介绍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俞大方教授为中国著名推拿学家,曾于20世纪80年代担任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副主任,为1985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学》(通称“中医五版教材”)主编,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由俞大方教授讲授推拿学的讲义等汇编而成。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为“俞大方推拿学讲稿”,对推拿学相关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做了系统而又精要的介绍,重点突出了推拿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与相互关系;下篇为“俞大方推拿学讲座”;附录为“俞大方教授年表”和“论文选刊”。本书内容精当,体例新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供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以及从事推拿临床、教学与科研的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