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校释是1963年国家医学科学研究十年规划(1963-1972)第三十六项[三]题,整理语译七本中医古典著作中的项目。本题主要负责单位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即今中国中医科学院),本题负责单位是南京中医学院(即今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大成》执行单位是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即今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这是本单位首次承担的*科研项目。为此组成了编写组,提出了《针灸大成》的科研设计书并定下了几项重要的前期科研题目。
编者整理了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三边、三间”取穴法,配以400余幅清晰的图片对穴位进行准确地定位与描述,使读者能直观、形象地学习杨教授的取穴经验并运用于临床,重点介绍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等近400个穴位的取穴方法。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的特异性、穴位操作提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针灸穴位图谱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读者更直观、更准确地掌握取穴部位和要领。
针灸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内容。全书分为绪言,包括针灸学发展简史、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包括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腧穴各论,具体介绍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中篇,刺灸法,包括刺灸法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刺灸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下篇总论,包括针灸治疗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针灸治疗作用、原则、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针灸配穴处方和内科、妇儿科、皮外科、五官科、急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附篇参考资料,包括针灸现代研究概况、古代人体部位释义、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针灸歌赋选
本书是《针灸秘验??50年针灸临证实录》的第2版。 作者是我国知名针灸专家。本书为作者50年行医经验的全面、系统的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作者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进行了提炼;二是将110个病症中经反复验证有效并进行规范的针灸处方向读者公开;三是介绍了235例在国内外行医所记录的针灸案例。本书的特点为:第一,重在真实,全书所列效方验案无一不是来自作者实践,且因针灸临床具有一定风险性,作者也介绍了亲历的多例失误,成功与教训并存;第二,突出特色,用占本书2/5以上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在眼病,特别是在难治性眼病针灸的独特经验,为同行所罕见。
岭南地区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岭南针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诊疗体系。靳瑞教授总结近50年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创立了以三针取穴为处方特色的针灸治疗新体系——靳三针疗法。在靳老及其弟子、传承人的《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收录了编者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优化方案的研究”时补充的挛三针、腕三针、踝三针、开三针等组穴,然而开三针未附图详解。带教指导过程中,编者感到图片还不能完全传达针刺操作中复杂的信息,相比之下,视频更有助于初学者掌握操作要领。为营造犹如靳老亲自指导、耳提面命的阅读体验,编者组织拍摄了部分组穴操作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于《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的组穴图解下,并补充了开三针的图解:按照优势病种对内容进
《炮炙大法》是继《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书所记诸种中药炮制品基础上扩充而成,载药439味,分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兽、禽、虫鱼十四部,后附用药凡例、叙制剂、煎服药及宜忌等。本次重加整理,新增了点评,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为提高针灸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阅。
本书为针灸单穴应用集成之作,收集以单穴为主治疗疾病的有效医案医话,涉及医案达1000余则,范围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科等。所涉及的单穴包括十四经穴(181个)、经外奇穴(88个)以及阿是穴,还包括少量其他针法如刺血疗法、耳针疗法、全息疗法、头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等的穴位应用。可供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者、针灸学习及爱好者参考阅读。
杨长森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名师,现代针灸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长期致力于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在针灸学界享有盛誉。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记录了杨长森老师讲授针灸学的课堂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杨老师对针灸学基础理论的深入思考、研究成果和对针灸临床应用的经验心得,体现了杨老师对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娴熟驾驭和一以贯通。 讲稿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操作和临床治疗四大部分。其中,对于经络理论,主要突出经脉循行与病候的相关性,腧穴理论主要突出定位和取穴的一致性,刺灸操作理论主要突出临床实用性,临床治疗主要突出辨证思维和针灸临床辨证治疗模式。讲稿体现了杨长森教授对针灸之理、之法、之道的领悟,对针灸后学颇具启迪。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适用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广东省名中医黄建业先生,1965年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其父是广东罗定名中医,他从小受到医学薰陶,在学医期间,逢星期天,常与黎泽泉、刘录邦、肖鑫和等同学,到我父,岭南针灸名医,原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组老师韩绍康家中学习针灸和中医内科。当时我也随父学医,常与他共同探讨中医学中的疑难问题。毕业后,先后在南丰医院与封开中医院业医,并为封开中医院副院长,直至退休。他承传了“韩氏一针候气法”,熟练运用针灸、中医药辨证论治诊病,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和不少疑难病证,其医德、医风和医术深受群众称赞。 1992年8月,联邦德国(现德国) 中医学会 Prof.Dr.C.H.Hempen(韩鹏教授)曾到封开与他学术交流。他先后到美国、马来西亚、德国、香港讲学和学术交流,并多次被邀请回到广州中医
《岭南陈氏针法技术操作安全指南》是《中医特色疗法操作安全指南丛书》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岭南陈氏针法的学术思想、辨证论治、准备要领、练习方法、针刺操作手法、常见问题处理等。各论按病症分类,从概念和病因病机、诊断依据、辨证论治、岭南陈氏针法流派经验、其他疗法、评述、典型病案、注意事项及生活调护方面论述每一病症。全书所论有内科常见病症(如神经衰弱、癔症、失眠等)、骨伤科常见病症(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等)、儿科常见病症(如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多动综合征)、妇产科常见病症(如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以及五官科、皮肤科等常见病症。分别详细介绍了每一病症的临床辨证思路及岭南陈氏针法治则、操作方法。本书可供临床专业医学生参阅,也可供广大中医、针灸爱好者阅读。
本书针对颜面五官部、头部、颈肩部、四肢部、胸背部、腹部、腰骶部疼痛及妇科疾病、癌症等导致的疼痛,从中医辨证要点、治则与处方,主穴定位,病例诊治经过、诊治思路分析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配有简明清晰的主穴线条图,使读者能由浅入深、由博返约逐渐掌握针灸止痛要旨。本书对针灸医生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也适合中医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针灸处方学是由具体治病的针灸选穴配方衍生出来的学科。本书以部位为纲,处方为目,以腧穴组合治病。针灸治疗具有双向或多向调节作用,通过针刺手法和灸量实现对病性的调节。以部位为纲的处方体例, 符合针灸学。本教材, 版于2005年6月出版,已重印9次,累计印数近3万册。此次主编对 版进行修订,修订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处方的内容,二是针刺手法和针感。增加部分 切临床实用的处方内容,如组穴飞经走气等,以及增加针刺手法和针感, 切合教学临床实用并对 版中的部分内容予以修改补充。
靳三针被针灸界誉为“岭南针灸新学派”,其特色鲜明,简单实用。《靳三针穴位挂图》由四张挂图组成(人体正面、侧面、背面、头面部),共标示靳三针45个穴组,以靳三针穴组名称+穴位名标注穴位,充分体现靳三针疗法的精华——组穴处方特色;穴位提供传统穴位名称与 标准代码对照;配有使用说明书,其中靳三针穴组名称采用中英双语, 有利于靳三针疗法的 推广与传播;提供 衍生资源,如组穴速查、组穴速记歌诀等,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本书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从业者,以及中医爱好者。
《岭南陈氏针法技术操作安全指南》是《中医特色疗法操作安全指南丛书》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岭南陈氏针法的学术思想、辨证论治、准备要领、练习方法、针刺操作手法、常见问题处理等。各论按病症分类,从概念和病因病机、诊断依据、辨证论治、岭南陈氏针法流派经验、其他疗法、评述、典型病案、注意事项及生活调护方面论述每一病症。全书所论有内科常见病症(如神经衰弱、癔症、失眠等)、骨伤科常见病症(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等)、儿科常见病症(如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多动综合征)、妇产科常见病症(如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以及五官科、皮肤科等常见病症。分别详细介绍了每一病症的临床辨证思路及岭南陈氏针法治则、操作方法。本书可供临床专业医学生参阅,也可供广大中医、针灸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