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内容从督脉开始到肝经止,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综合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而撰成。穴名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深部脏腑,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 经脉的关系,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古典词章,文字十分精炼。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作者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内容丰富,说理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五行针灸简明手册》旨在把“五行针灸”这一特殊针法介绍给大家,使人们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书中的一些病案,认识五行针灸的极大益处,继而愿意体验五行针灸,造福于自身健康。“五行针灸”帮助人体恢复平衡,不仅能治疗生理上的症状如头痛、腰痛等,还能调整心理问题,可治疗抑郁症或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各种精神压力,五行针灸因此成为当今治疗多种复杂疾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
《谢锡亮灸法医案》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教授数十年来用直接灸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疑难病的独特经验以及直接灸法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全书共分五章,第一、二章简要介绍灸法基本知识,第三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直接灸法治疗医案,第四章为免疫性疾病医案,第五章为其他疑难病医案。这些医案是运用灸法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是传统医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范例,也是学习灸法的可靠借鉴。本书内容简明实用,通俗易懂,所述方法便于掌握,医案记载翔实,疗效确切,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适合肝炎、风湿免疫性疾病及疑难病患者阅读。
颊针疗法是指在人体面颊部的特定穴位上针灸或按压、磁疗、激光等治病保健的方法,是针灸的新技术。颊针理论来自全息论,在面颊部存在着反映人体各部位的缩影。本挂图是通过对颊针的穴位解剖定位的展示,方便作者记忆学习颊针穴位的主治功能、取穴原则、操作方法以及作用机制,发现该疗法对某些病症的疗效。
俞云教授从事西医、中医、针灸医疗工作近50年,特别是在研究中医切脉针灸治疗疑难杂症和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切脉针灸是俞云教授通过遍访有切脉经验的医家,依据《内经》针灸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而研究出的治疗方法。特点是:切脉指导辨证,切脉指导针刺取穴,切脉指导针刺手法,切脉指导针刺补泻,切脉判断针灸疗效。同时,切脉可以克服针灸的盲目性,解决针灸疲劳现象,提高了治疗疑难杂症的效果。切脉针灸安全微痛,金针银针搭配治疗,创新补泻法,临床应用屡获奇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病效果,尤其是治疗肿瘤、痛症等重病、疑难病、慢性病,常有针入病减的奇效。 《切脉针灸(黄帝内经针法)》理论联系实际,与临床紧密结合,列举了较多的临床案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切脉
由杨涛主编的《仁心圣手田从豁/北京针灸名家丛书》从5个方面介绍了田从豁教授的学术思想。①医家小传:介绍了田氏的学习经历及其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②谈针论灸:记载了田氏20世纪80年代起珍藏的教学讲稿及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③针林撷英:记载了田氏对27部针灸古医籍的研究概要,同时选取了他对,古籍中25种疾病针灸病案的点评。④医案精选:记录了田氏28种疾病的48个临床医案,附病案分析,从中可窥田氏的针灸用药特点。⑤薪火传承:收集了他亲,传弟子及再传弟子发表的文章或学术论文共12篇,是其学术思想的延续。
《针灸治痛》汇集了古代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痛”的经验。结合国医大师贺普仁70余年的临床实践编写而成。内容包括:疼痛理论的沿革,疼痛的病因、病机、症状的辨证及针灸治疗。书中详尽具体地介绍了临床常见痛症的治疗方法,书后附有“治痛腧穴一览表”,并增加了近些年来的新资料、科研新成果,使全书内容更加全面、充实。 《针灸治痛》可供临床针灸医师、针灸爱好者使用,亦可为针灸工作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切脉针灸治癌》首先概说切脉针灸治癌的探索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接着阐述针灸、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切脉、针灸二者的结合点,最后从癌症的临床诊断、切脉针灸治疗癌症的常见配穴应用、治癌的特殊针法、针灸治癌与中草药的配合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并结合具体病案,充分展示切脉针灸治癌的临床疗效。
郭长青、郭妍、张伟主编的《针灸组合穴速查(超值彩图版)》为《中医速查宝典系列》丛书之一,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专家、教授联袂根据多年的针灸教学实践与临床实践,精心撰写而成。组合穴是由作用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穴位组成的穴组,穴组中各穴相互配合,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可提高疗效。本书重点描述了56组合穴的穴组主治、标准定位、取穴技巧、穴位解剖、毫针剌法,并配以精美的体表图和解剖图,读者可按图准确取穴,便于组合穴的临床应用。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针灸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外国留学生及针灸爱好者参考使用。
梁立武、孙申田、徐继信、卢俊卿编著的《一针灵(常见疾病单穴一针疗法)》以普及、实用为目的,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治法简明,便于学用,适用于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全书共收录近200种临床常见病症。 本书采用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病名相辅相成,便于学习。强调治法简明、有效,选择的治法都经广大医务人员临床验证,并且多数治法经过编者长期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每法仅取一穴,一穴即效,多取十四经穴、奇穴,也有阿是穴。重点介绍治疗方法,使读者会其法、知其用,实用性强,便于推广应用。
由谢锡亮编著的《谢锡亮灸法医案》介绍了 老中医谢锡亮教 授数十年来用直接灸法治疗乙型病毒 性肝炎、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疑难病的独特经验以及直接灸法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全书共分五章, 、二章简要介绍灸法基本知识,第三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直接灸法治疗医案,第四章为免疫性疾病医案,第五章为其他疑难病医案。这些医案是运用灸法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是传统医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范例,也是学习灸法的可靠借鉴。《谢锡亮灸法医案》内容简明实用,通俗易懂,所述方法便于掌握,医案记载翔实,疗效确切,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适合肝炎、风湿免疫性疾病及疑难病患者阅读。
杨长森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名师,现代针灸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长期致力于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在针灸学界享有盛誉。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记录了杨长森老师讲授针灸学的课堂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杨老师对针灸学基础理论的深入思考、研究成果和对针灸临床应用的经验心得,体现了杨老师对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娴熟驾驭和一以贯通。 讲稿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操作和临床治疗四大部分。其中,对于经络理论,主要突出经脉循行与病候的相关性,腧穴理论主要突出定位和取穴的一致性,刺灸操作理论主要突出临床实用性,临床治疗主要突出辨证思维和针灸临床辨证治疗模式。讲稿体现了杨长森教授对针灸之理、之法、之道的领悟,对针灸后学颇具启迪。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适用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本文通过寻访金针传人,搜集相关资料,梳理出了黄石屏金针一脉的历史源流。全书分为六卷,每卷收录了金针传人的相关著作和生平事迹。其中,第一卷收录了黄石屏《针灸诠述》的全部内容,这是该书民国初版百年后再次问世。
俞云教授从事西医、中医、针灸医疗工作近50年,特别是在研究中医切脉针灸治疗疑难杂症和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切脉针灸是俞云教授通过遍访有切脉经验的医家,依据《内经》针灸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而研究出的治疗方法。特点是:切脉指导辨证,切脉指导针刺取穴,切脉指导针刺手法,切脉指导针刺补泻,切脉判断针灸疗效。同时,切脉可以克服针灸的盲目性,解决针灸疲劳现象,提高了治疗疑难杂症的效果。切脉针灸安全微痛,金针银针搭配治疗,创新补泻法,临床应用屡获奇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病效果,尤其是治疗肿瘤、痛症等重病、疑难病、慢性病,常有针入病减的奇效。 《切脉针灸(黄帝内经针法)》理论联系实际,与临床紧密结合,列举了较多的临床案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切脉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 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 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
俞云教授从事西医、中医、针灸医疗工作近50年,特别是在研究中医切脉针灸治疗疑难杂症和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切脉针灸是俞云教授通过遍访有切脉经验的医家,依据《内经》针灸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而研究出的治疗方法。特点是:切脉指导辨证,切脉指导针刺取穴,切脉指导针刺手法,切脉指导针刺补泻,切脉判断针灸疗效。同时,切脉可以克服针灸的盲目性,解决针灸疲劳现象,提高了治疗疑难杂症的效果。切脉针灸安全微痛,金针银针搭配治疗,创新补泻法,临床应用屡获奇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病效果,尤其是治疗肿瘤、痛症等重病、疑难病、慢性病,常有针入病减的奇效。 《切脉针灸(黄帝内经针法)》理论联系实际,与临床紧密结合,列举了较多的临床案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切脉针灸(黄帝内经
实验针灸学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验针灸学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学科体系亦在不断完善。作者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围绕实验针灸学的基本学科体系,以“肯定现象、把握规律、阐明本质、指导临床”作为本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同时,贯彻学生易学、教师易教的要求,充分吸收所有版次教材的优点、重点,突出简练实用、“精编”的原则。本教材在编写内容安排上,围绕针灸作用原理这一基本学科主线,以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特点及影响因素、针灸效应及机制为主要编写内容,搭建实验针灸学的基本学科框架。余曙光、郭义主编的《实验针灸学》在实验针灸学新进展、新动态较多的情况下,在编写资料的选用上,力求选用相对公认、切实可靠的资料为编写素材,做到材料精选,
学好针灸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准确掌握针灸取穴的方法和要领。本书以精练的文字和近百幅彩色照片阐释了全身腧穴的取穴方法,同时书中还附有各经穴位骨度分寸歌、74个常用穴位的主治病症及作者本人的临床用穴体会。主要由作者亲自示范讲解了取穴的原则、经验和技巧,使广大读者一目了然,举一反三,为大家提供了一条快速掌握针灸取穴的捷径。
本书定名为《人体药库学》,只有用钥匙打开人体药库的大门,才能充分调动体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药源。 中医有两大药库:一是大自然药库,那是中草药,是外药;二是人体经络学,那是人体药库,是内药。明确地提出“人体药库学”这个词,是我自学中医几十年来思想解放的结晶,可以说来之不易,来得艰辛。这个“人体药库学”的思想,是中医所独有的,也就是说人自呱呱坠地体内就拥有一个丰富的大药库,而且越用越丰富,直到其死亡。 《黄帝内经》是研究内药治病的经典之作,古代之名医如华佗、扁鹊,都是以调动内药治病而闻名。但中医所走之路也是曲折而不平坦的。一是由于“儒医分家”而形成大量“医盲”,不懂性命之学的性,不普及医学知识;二是重“外药”而轻“内药”,形成主次颠倒;三是重医疗,忽视家庭保健;
杨长森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名师,现代针灸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之一。长期致力于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在针灸学界享有盛誉。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记录了杨长森老师讲授针灸学的课堂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杨老师对针灸学基础理论的深入思考、研究成果和对针灸临床应用的经验心得,体现了杨老师对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娴熟驾驭和一以贯通。 讲稿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操作和临床治疗四大部分。其中,对于经络理论,主要突出经脉循行与病候的相关性,腧穴理论主要突出定位和取穴的一致性,刺灸操作理论主要突出临床实用性,临床治疗主要突出辨证思维和针灸临床辨证治疗模式。讲稿体现了杨长森教授对针灸之理、之法、之道的领悟,对针灸后学颇具启迪。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适用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