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相传共有十三稿……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桂林古本”名。 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宋本文献之缺失,又能借以订正不少条文因错简讹脱所致之谬误。如通行本太阳篇下谓:“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按脉证不合,其理难通。长沙古本作“表有热,里无寒,白虎汤主之。”此说似较为胜。而本书作“里有热,表无寒,白虎汤主之。”比长沙本就更
《四圣心源》,清·黄元御著,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此书中提出“枢轴运动”(圆 运动)之观点,并详加阐释,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符合临床。此书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精炼、风格独特,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堪称黄氏诸书之精华。清代冯承熙对黄元御及其著作给予高度评价:“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本次整理,增加“黄元御轶事数则”及“方剂索引”,丰富原书内容且方便学习及临床使用。 解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研习“四圣典籍”,须读此书。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本书的成书年代,据多人考证,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热论”、“本病论”两篇,今据别本补入,附于书后)。本书内容丰富,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预防、养生以及入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者的古典医书。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黄帝内经素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著。
《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全书共分五卷,卷前首载凡例十六则、劝医六则、七方论、十剂论、辟陶隐居十剂内增入寒热二剂论、辟缪仲醇十剂内增升降二剂论,对该书的编写目的、收药原则、七方十剂之义等进行了说明。卷一至五,以药名为纲,列举了二百七十七味药物,对每一味药物,均先述攻效于前,继发尚论于后。其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能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见解独特,发前人所未发。其对药味选用配伍宜忌的论述,尤切中于临床,实用价值很高。此次据康熙刻本、清抄甲本为底本,以何高民校订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为校本校点而成,可供中医科研、临床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中出生最晚.对中医学贡献优选的一位。其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奠定了滋阴学派的理论基础。朱丹溪精于临证,勤于著述,惟独无医案专书传世,其医案散在于《丹溪医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几十种古医籍中,不便后学研读效法。医名如溪而无足本医案问世,殊是憾事!《朱丹溪医案》从诸多书中甄别遴选、校勘注释,《朱丹溪医案》共辑录丹溪医案计七百七十三则,是朱丹溪医案集成之书。
《小儿推拿秘诀》为明周于蕃著,全名为《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又名《推拿仙书》,初刻于万历乙巳年(1605),是专门论述小儿推拿的专著。全书未分卷。该书论述了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和病后调理等各个方面,尤其对小儿推拿按摩手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图文并茂。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味经堂刻本为底本进行校注。
《注解伤寒论》系金代成无己对汉代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的注解。该书成书于1144年,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全书共十卷,二十二篇。书中列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证候,计397法,113方。在每条之下,成氏结合自己临证心得,本《内经》之旨,进行注释。其所采用的“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的研究方法,堪为后世以经释论的典范。 《注解伤寒论》既保持了仲景《伤寒论》之原貌,又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因此,是学习中医的重要读本。此次重刊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古典医籍,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灵枢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灵枢经》共十二卷,分八十一篇。全书除了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原理、脏腑功能、病因、病机等以外,并论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以及治疗原则等,内容非常丰富。几千年来,一直对中医的临床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所以仍是今天研究中医学、提高中医理论水平的古典医书。可供学习中医、中医教学,以及从事中医研究工作者阅读参考之用。 本书是根据明?赵府居敬堂刊本,经过校勘、标点排印的。 本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多年前,作者黄煌主持公益性网站”黄煌经方沙龙”,更是不停地敲打键盘,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引导大家学习经方应用经方。这本《黄煌经方医话》,就是作者近十年来临床与读书、讲学与访谈、回忆与思考的实录。 本册为云游篇,主要收录的是游记,更是有关经方的随想。也有部分是回忆录,其中大部分是写家乡的食物。
本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在助手协助下,总结其近30年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经验编撰而成的。 全书以六经辨证论治为纲,用归类论证的方法将《伤寒论》398条原文予以归纳,突出临床实用性的同时,又保持了原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诠释各条文时,尽量将相关条文与方证联系起来,并标示其有关条文号码进行对举比较。在有方证的条文后面,附有作者的治疗验案,便于读者对方证的学习与应用。附录中论述了《伤寒论》条文组织排列的意义,并附有古今剂量折算表、方剂索引和条文索引,利于读者学习时查阅。 本书辨证明晰,说理透彻,治验丰富,见解独特,对于学习《伤寒论》颇有参考价值。
冉雪峰编著的《冉雪峰内经讲义》以《冉雪峰医学全著》为蓝本,以《内经》解读为主线,将《冉氏内经举要》及《冉氏易理》编辑为一册,易学为冉雪峰先生解读内经的理论源泉。《冉氏内经举要》分为上、下编及附篇。上编为绪论,依次为源流考证、名称诠释、篇次分和、注疏概略、学术基质、义理分析、时代关系、研究方法、纂辑意义。下编为本论,依次为理气、形身、经络、气运、标本、病机、色脉、治疗。附篇为《灵枢》《素问》原文,以便读者使用。《冉氏易理》分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18个部分予以阐释。对于学习、研读、使用《内经》者,《冉雪峰内经讲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中,均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伤寒沦》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沦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日《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卷第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第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第三至卷第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第七至卷第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每卷各专论均有“提要”,介绍全篇内容大略。每条原文中生僻古奥字词或中医名词术语,均有角码,于“注”中对字形音义做了解释。 “语译”以直译诠释为主,闾或参以意译。全书译文深入浅出,晓畅通达,既反映了仲景原意,又便于读者读记习研。 《伤寒论语译》遵古不泥,通俗易懂,是历代语译《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书之一。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读者困难颇多,特编本书,名曰《金匮要略语译》。 《金匮要略语译》以何任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为底本进行语译。全书共52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一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冶;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每篇前有“提要”,介绍全篇中心大意。原文的生僻古奥字词或中医名词术语,在原文后“注”中,对字形音义均做了解释。“语译”以直译诠释为主,间或参以意译。译文流畅通达,既反映了仲景原意,又便于读者读记研习。 《金匮要略语译》是历代语译《金
刘景源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温病学》主讲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温病学》等中医基础学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在温病学术上造诣颇深。本讲稿是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温病学》示范教学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而成。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总论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的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内容。其中尤对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较详细的讲解。中篇各论分为八章,分别讲述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八种温病。书中对每个证候、方药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释,对相疑似的方证作出了鉴别分析。为了使读者对每个病种的传变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在每个病种后都附
王洪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长期从事《内经》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在研究《内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本书着重介绍了王老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的经验、体会,以及对《内经》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的精华。 本书分医论、医案二篇。医论篇选载了王老有代表性的论文17篇。医案篇以《内经》某个理论或文句为纲,下列[临床应用]、[发挥]二项,[临床应用]部分详细介绍了王老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也有个别失败)的医案;[发挥]部分则是在经文和验案的基础上,阐述王老对有关理论的认识及对相关病证的诊治体会,此部分是本书的重点。 本书强调《内经》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使读者特别是青年中医,增加研习和运用《内经》的兴趣与信心。本书可广泛适用于中医临床人员、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参考使用。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是依据门纯德先生的生前录音整理而成,全书以漫谈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书中以先生口述的大量翔实的案例阐述和印证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并阐释了其独到的学术思想及精妙的方药运用经验。本书是门纯德先生晚年对自己多年临证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全书体现了先生“智圆法活”、“方精药简”的临证特点,也展现了先生“精勤实践,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所附《名方广用》一书,曾于1990年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反映了门纯德先生运用55首经典名方及6首自拟经验方的临床方证经验。本书出版后,深受欢迎,今再行整理,以供读者与《要录》一书共同参研。
全书依次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饮馔服食、灵秘丹药、尘外遐举八笺,共19卷,含目录1卷,总20卷。 本书为养生学专著。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冶、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 、艺术欣赏等却病延年、养生防病的知识与方法,取材精当,方法实用,文笔隽永,意趣高雅,不仅可使读者增长养生知识,也可增长文学艺术欣赏情趣。因此,本书是一本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佳作。
刘景源教授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温病学》主讲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温病学》等中医基础学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在温病学术上造诣颇深。本讲稿是他在**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温病学》示范教学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而成。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总论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的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内容。其中尤对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较详细的讲解。中篇各论分为八章,分别讲述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八种温病。书中对每个证候、方药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释,对相疑似的方证作出了鉴别分析。为了使读者对每个病种的传变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在每个病种后都附有传变
《肘後备急方》由东晋道教理论家、着名炼丹家、医学家葛洪编撰,是我国中医方剂历史记录重要的着作之一,对後世中医药学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在一定意义上说,《肘後备急方》在中医目前的价值与《伤寒论》平行,《伤寒论》是经方一路的创史之作和代表,《肘後备急方》则是简验方一路的开山之作和代表。 《肘后备急方校注》现存8卷。卷一戴诸急症的急救;卷二载霍乱、伤寒、时气、温病、疫疠等外感病方;卷三、四载疟疾、癫狂、风毒脚弱、大腹水病、痰饮、黄疸等内科病方;卷五戴瘴疽、恶疮等外科诸方;卷六载五官头面病诸方;卷七载虫兽晈伤、射工、沙虱毒、蛊毒等病方;卷八载百病备急丸散膏方及治牛马六畜水谷疫疠诸方。内容丰富,条理分明,有简明的医药理论,有皇富的临床经验。先简述病原,後详述病症、诊断治则、处方用
全书依次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饮馔服食、灵秘丹药、尘外遐举八笺,共19卷,含目录1卷,总20卷。 本书为养生学专著。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乌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台、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气功修炼、艺术欣赏等却病延年、养生防病的知识与方法,取材精当,方法实用,文笔隽永,意趣高雅,不仅可使读者增长养生知识,也可增长文学艺术欣赏情趣。因此,本书是一本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书为清代医家柯琴撰著,包括《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柯氏首次以证名篇,重新编次,纲举目张,条理井然,使仲景之作,从此一新,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可谓贡献卓越。本书批诸注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 本书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参阅,尤其是研究《伤寒论》的推荐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