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原书卷帙浩繁,现代人阅读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特地为读者量身定做了这本《彩绘图解本草纲目》。全书选取了250余种药材,几乎囊括了古书《本草纲目》中所有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中草药,翔实严谨地为读者展现了古书的精华,力图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从而生活得更加健康。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症冰鉴》等书名。
《辨证录》为清代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敬述。系综合性医书。14卷。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容包括内、妇、外、幼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吃泥、胎毒等126门773证,约1479方。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并说明方药作用,以及配伍关系(略具后世“方解”之雏形)。每一证除有一个主治方外,多数还以双行小字形式附有一备用方剂,以资互参。全书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以“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为特点,故称为《辨证录》。该书虽每以《灵枢》、《素问》、仲景、东垣诸说为立论根据,但师古而不泥古,其辨证尤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辨证录》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参考。
本书是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专题著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综合历代运气著作,去芜存菁,整理成章。先述运气学说的由来和产生的科学基础;次述干支甲子的基本知识和对运气学说的意义;再述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以及运气同化诸问题;最后列“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专节,以《素问·藏气法时论》为范例,阐述运气学说在中医临床中运用的原则和大法,使理论密切结合实际;文后附有“六十年运气交司表”,以便于读者学习和运用。全书解说明晰,体系清楚,可供学习和研究运气学说者参考。
陈达夫(,四川省西昌人,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出身中医世家,精通中医内、妇、儿、眼等科,尤以眼科独步。他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其学术思想在中医眼科界独树一帜,颇具影响。所著的代表其学术思想的《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曾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本书作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除了重点介绍了陈老六经辨证、八廓学说以及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等在中医眼科学术上的创新理论和独特见解外,还真实记录、总结了陈老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所附陈老的遗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集中代表了陈老的学术思想,被誉为“中医伟大的眼科著作”,曾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千金翼方》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避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痈、色脉、针灸、禁经等共30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伤寒、养生、中风、针灸等方面尤为详悉。该书内容广博,收载了我国唐代以前大量的珍贵资料,涉及现代医学的药物学、传染病学、食疗养生学、老年医学、性医学、心身医学及社会医学等诸多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隋唐以前医药学的发展水平和辉煌成就,对后世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次,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李景荣等同志经过系统研究,对《千金翼方校释(精)/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进行了全面校勘和注释,力求既可优选限度地反映《千金翼方》原貌,又能萃集古今有关《千金翼
叶橘泉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抢先发售提出了“方证学”的概念,此后他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从他的经方临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备经方临床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他认为:“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证’,论治施‘方’,方证相对,疗效卓著”。他提出的方证学,是现代经方研究目前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上,诸多与会专家们认为:叶橘泉先生作为“方证药证派”的代表,与“脏腑经络派”的代表刘渡舟先生、“谨守病机派”的代表胡希恕先生,构成中国现代伤寒学术目前的三座高峰。叶橘泉先生一生著作颇丰,至93岁辞世时,先后编著出版44册著作,并发表了500多篇文章。很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过全面整理,归纳出叶先生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鲍艳举、花宝金所著《独立全解 经方实验录 医案》,完全独立解析了100则经方医案,相当于临床带教、现场诊治100个疑难病患。《独立全解 经方实验录 医案》的医案解析,突出“现在进行时”,还原真实的思考过程、思辨的细节。改“斩钉截铁”的平铺直叙,为“一波三折”的连珠炮疑问:对复杂的疑难病证反复权衡,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相对妥当的一种或几种。名家为何如此辨证?辨为其他证型是否可以?名家为何如此用方,用其他类似方药是否可行?以连珠炮的疑问,彰显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真实细节。“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独立全解 经方实验录 医案》力图开创中医医案写作的新风尚:尽可能做到每个推导步骤,都依照相应的“规矩”(辨证的依据)来推导。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有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著有《伤寒悬解》、《素灵微蕴》、《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玉楸药解》后世所称《黄氏八种》,后又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问世。
《灵枢经》是《黄帝内经》不可不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摄生等问题,并详叙了脏腑、精、神、气、血、津液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及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更翔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法。粗略地统计一下,全书八十篇专论中,与此有关的内容,占了五分之四左右,因此本书是总结汉代以前我国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最重要著述,为针灸学的发展奠立了基础。本书对该著作原文分别从提要、校勘、注释、语译、按语等编写,校勘精审,注释详明,语译通达,是对经典著作很有深度的全面整理。
张灿玾、徐国仟主编的《鍼灸甲乙经校注(下)(精)》分为:原文、校勘、注释、按语。收选文献丰富翔实,校勘精审,注释明晰,按语精当,体现了古今研究成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和影响非常大,被中医界视为经典之作。全书文献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现代中医文献理论研究成果。本书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的传世之作。
徐书师承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重量名老李士懋教授,民间陈瑞山老中医,在基层从医近30年,长期从事中医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临床上提出以经方作为龙头,经验方,时方作为龙尾,专病专药画龙点睛。治疗很多疑难病疗效颇佳。本书为徐书师承医集。
《金匮要略辑义》是丹波元简所撰《金匮要略》注释之作,全六卷,十册。日本文化三年(1811年)跋,刊。该书与《伤寒论辑义》为姊妹书,系考证学派《金匮要略》研究代表作,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该书客观参考前人注释,以文献考证学态度择其精当内容,加以己见而成,深受中日两国学界好评。《皇汉医学丛书》于1936年排印收录本书。
《伤寒论讲堂实录(上)》真实地记录了陈明教授为本硕连读七年制班级讲授《伤寒论》课程的全过程,让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找到现场聆听陈明教授讲课的感觉,帮助学生及伤寒论爱好者掌握伤寒论的理、法、方、药。
《本经序疏要》,清医家邹澍撰。全书八卷,病证名九十二项,以病为纲,下列主治该病证药物,并注明性味、功效,后有该病证名称、病因、病机、治疗等阐释。书后列“解百药及金石等毒”、“服药食忌”、“凡药不入汤酒”三篇。使读者能够方便地“循证求病,因病得药,从药检宜”,切合临床实用。今以清道光29年己酉(1849)刻本为底本,以同治癸酉反经堂重刊本、常州长年医局本为校本,重新整理出版。今以清道光29年己酉(1849)刻本为底本,以同治癸酉反经堂重刊本、常州长年医局本为校本,重新整理出版。
《亟斋急应奇方》系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叶风所辑,是一部以应对急症为主,又兼论各科杂病的方书。全书共分为23门,后附备急方。每病之下详论其症而慎于选方,每症只取二一屡验奇效之方,所用药物亦多为家常易得之品,并详述药物的煎煮、炮制、服用等。书中专列急救门,同时也选录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方法。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六年抄本为底本。
如何把伤寒论的学习和应用,从“难学、难精”的状态跨越到“易学、好用”的境界,很多中医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 南京中医药大学顾武军教授,师承著名经方大家陈亦人教授的学术思想,提出“《伤寒论》辨证体系是以六病为柜架,由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方证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组成的多层次综合整体”,本书的核心特色是:以“六经八纲方证”三解《伤寒论》。 本书还附有伤寒大家刘渡舟、陈亦人(俗称“南陈北刘”)对伤寒重点的对比阐释。 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教学研究者阅读。
《伤寒论讲堂实录(上)》真实地记录了陈明教授为本硕连读七年制班级讲授《伤寒论》课程的全过程,让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找到现场聆听陈明教授讲课的感觉,帮助学生及伤寒论爱好者掌握伤寒论的理、法、方、药。
《素问识/皇汉医学精华书系》作者为日本著名汉医学家丹波元简,撷取《素问》72篇(除外7篇大论与刺法、本病论)之精要,摘录王冰、马莳、吴岜、张介宾等注家之言,及朱丹溪等学术见解,参考经传百氏,对《素问》某些条文进行了训诂、解词、校勘和注释,是日本皇汉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