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刘绍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学术思想、临证体悟、个人经验的收集整理。全书共分以下几部分:前三部分是刘老在不同时期讲解《三部六病》的学生笔记;第四部分是刘老口述的回顾性医案和学生跟随刘老门诊记录的验案汇编;第五部分是刘老的医话、医论及学生的临证见闻;第六部分是历史资料和学术传承,简要罗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和图片、手稿;附录部分包括刘绍武传记和刘绍武学术思想研究及文献资料等内容。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张琪临床医学丛书》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本书系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数十年来诊治肾脏疾病的经验集锦,从其对肾病的认识、论治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三篇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简要介绍中医肾病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探究张琪教授对肾病理论的认识,并系统总结其治疗肾病的学术思想以及运用中医药诊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和肾衰竭等肾脏疾病的经验及部分临床医案。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法、方、药不同的角度阐明老中医的经验,实用性较强。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是集唐宋金元4个朝代22位著名医学家著作而成的丛书。唐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展迅猛,中医药学也同时得到巨大的发展。在继承古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学术争鸣,新的学派不断涌现,使中医药学特别是在方剂学及临床各科都有长足的发展,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编者系统总结了首届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毕生临床经验,整理其临床医案和学术思想成册,主要内容包括大师传略、萎缩性胃炎、常见脾胃病精论、杂病心法、医论医话和验案撷英共六篇,医案部分附有李老按语。全书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尽量展现李老中医学术思想之原貌。李老博览兼收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各家学说,熔古铸今,中西并蓄,行医70余载,功擅内科,尤精于脾胃疾病。
本书以作者多年跟随刘渡舟教授临床抄方学习的笔记为依据,深入地研究了刘渡舟先生运用15首仲景经方的思路和手法,研究了先生在运用经方中,转用或合用时方的心得。其中所介绍的刘渡舟先生的医案全部是根据我们跟师门诊的记录新整理的医案。在医案之后对其辨证思路,用方思路,加减变化的手法,方证对应与抓主证的要点等做了提炼与总结。这部分内容即所谓“学”。
本书通过临床随诊以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整理、挖掘、传承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治疗痹病(含痿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药。本书上篇简要回顾了《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及新安医家对痹证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下篇从医案解析、自拟方解析、常用治痹药物解析和痹病证治经验谈等方面对李济仁教授的痹证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作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和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无
本书是一部总结“颜氏内科” 学术流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关于疑难病诊治的学术经验专著。第一篇,提纲挈领介绍了颜老诊治疑难病临证思维特点, 第二?三篇,着重介绍颜老创立的“衡法” 理论与实践及倡导的“瘀血” 学说理论与实践, 第四?五?六篇, 分别为颜老诊治疑难病的医论?医话及医案选,全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翔实,充分展示了颜老在诊治疑难病中的临证思维特点及处方用药经验,体现了“衡法” 及“瘀血学说” 在诊治疑难病方面的优势和独到之处,不仅有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书是作者的临床医案集(2019年至2022年),共90例医案,详细地记录了辨证立法处方系统治疗经过,充分展现了郑卢扶阳医学临床学术思想精粹,即以人为本、病脉症舌并治的核心学术思想。郑卢扶阳医学有三大特色,即三法治万病、脉法药一体论、治病次第论。特别是扶阳治病次第论,作者总结出:祛邪、建中、填精六字真言,始终贯穿于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之中。本书医案按照病症、处方、处方排序、法药意解、按语与治病次第格式书写,特别是法药意解,再现了卢铸之学术思想与思维方式,是作者学习感悟之精髓。本书适合于各级临床医生、在校大学生,以及扶阳医学爱好者学习与临床参考。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蒙尘。改革开放以来,研究五运六气之人渐多,但鲜有成功运用于临床者。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继承了该流派重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特色,疗效凸显,屡起沉疴,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临床一线医生开启了破冰思路。《中国中医药报》在2014年及时开设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专栏,报道临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取得的一些验案,推动了 外掀起学习五运六气的热潮。应广大读者要求,现将该报的有关五运六气文章汇编成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中医从业者开启学习临床运用五运六气的大门,也能为热爱中医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中医、认识五运六气的窗口!
本书是系统论述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证经验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三个部分介绍了他教学、行医70余年的学术心得和临证经验。第一部分学术思想篇主要记载了李老对脾胃病及部分内伤杂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用药经验。第二部分医论篇收载了李老对阴阳五行学说、辨证思维方法及常见疾病治疗的论点和体会等。第三部分医案篇,有平素李老治疗的59种病证的收载;有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中的30份典型病案和李老的亲笔点评;有由李老口述、徒弟记录,保持原汁原味形式记录的十余份罕见或危重疾病的病案。不论是专题论述或临床经验,均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李老诊治疾病的独特见解。
中医使用膏方治疗疾病历史悠久,其正阴阳之不和,调疾病之偏颇,延寿夭之短长,有病治之,无病养之。应用膏方,不损胃气,易于消化,有利吸收,老少皆宜,口感怡人,便于携带,宜于保管,省时省事,省力省钱,行之有效。尤宜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调养。 王绪前主编的《中医膏方大全(精)》根据历代中医药典籍所载膏方,撷取其精华,从膏方的起源、发展、组方原则,围绕膏方的特点、特色、优势、应用、制作等诸方面进行了介绍,论述了膏方常用治则,并结合四季应用膏方、体质调理用膏方,以及膏方的服用、保存、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书按照脏腑特点,从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疾病、五官疾病、杂证病证等12个方面介绍了膏方的应用。是一部应
本书是当代经方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一部重要著作。娄绍昆医师多年来致力于仲景学说的临床研究,注重《伤寒论》方证辨证及日本汉方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擅长针灸等外治法与方证辨证内治法相结合治疗疑难病证。 娄绍昆医师以自己青年时代自学经方的经历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古朴的仲景医学在现代基层社会的生存状况。作者用浅近平实的笔法来叙述经方医学的丰富内涵,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中医的大门。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活龙活现地把一百多个典型病案的诊治经过,全方位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了解到经方医学重经验、重实证的鲜明特色。 本书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给喜爱经方的人去魅解惑;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的诊治思路与疾病治疗的秘诀;也可以给文学者提供一个民间中医师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样
针刀医学应用解剖,是集人体大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微观解剖学、病理解剖学、体表定位学等学科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解剖学科。 易秉瑛主编的《针刀医学应用解剖》其分6章: 章,颅面部解剖;第二章,颈项部解剖;第三章,躯干后部解剖;第四章,上肢解剖;第五章,躯干前部解剖;第六章,下肢解剖。每章的具体内容,依次为:各部的境界、体表标志等;各部的组织结构、层次;各部的骨骼及其连接;各部的肌肉;血管神经等节。每块肌肉的解剖,又分别以肌肉的位置、层次、毗邻、起止、体表投影、神经支配、功能、病变的表现、针刀治疗的原则等内容予以描述。 全书共约60万字,其中有彩色解剖图片637帧,予以对照、印证文字的说明。故《针刀医学应用解剖》是一本图文并重的实用解剖专著,适宜于针刀医
《伤寒选录》,明代 医家汪机著,全书八卷。卷一为专题论说,将『诸先贤所论』中『于仲景有发阴者』,如『六经传变论』等『并采辑卷首,以广见识』。卷二至卷六以病证为纲,六经及治法为目,将《伤寒论》的条文进行了重新归纳整理。卷七专论脉法,包括『辨脉法』『伤寒诸脉』等。卷八为『伤寒选录药方』,分方、药两部分,『药方加减例』将全书所用方剂集中叙述并予以加减;『伤寒药性主制要略』将书中所涉及的药物逐一罗列,略述其性味、归经、功效、用法及注意事项等。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三年(1575)敬贤堂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