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是仝小林院士临证多年的诊疗心得。本版以第1版、第2版为基础,在上篇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糖尿病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糖尿病领域最前沿研究进展,更新了相应中医糖尿病理论认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阐释糖尿病中医理论,增加科学性;中篇临床验案部分,对一些章节病案进行合并,或增加了新的典型病案,以及对原有病案的跟踪随访,旨在为糖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本版还增加了近年来仝小林院士团队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中医湿病证治学》是凝聚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编委会近20年心血的我国第一部中医湿病专著。2013年本书第2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3版也在广大读者需求声中应运而生。全书分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全面阐述了湿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及湿病的研究进展、湿病的预防与护理;中篇分内科、妇科、儿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等,集中介绍常见湿病证治;下篇为名家论湿精粹,首先介绍了中医名家干祖望、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张琪、李今庸、萧熙、康良石、杨春波先生治疗湿病的宝贵经验,然后具体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附篇介绍湿病常用中药、湿病常用中成药、方剂索引。第3版新增了湿地、雾霾的相关内容,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之本的思想。
本书系对我国现存之唯一宫廷医学载体??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上自顺、康,下迄光、宣,作出的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包罗历朝帝、后、妃、嫔、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涉及内、外、儿、妇各科诸疾,分门别类,有案、有方、有评、有论。本书第一次将先期出版之相关专著悉数汇集,以成全璧,勒为300余万字之巨著。本书全面展现了清一代宫廷医学的医疗特征以及高峰水平,从中不仅可窥见有关长寿、种子、美容、养生等大内秘方,尤可学习到当年御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可供今日临床工作者之借镜。此外,禁苑秘辛、皇家医事并有与政治风云相关者,也可供今日史学之研究,或可澄清某些历史疑云。
王道坤教授是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创立敦煌医学学派的甘肃省名中医、教学名师。本书介绍了王道坤教授的治学方法、养生要旨、学术思想及临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根治溃疡病、减轻患者痛苦、延长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命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时又把王教授的 一站四室 立德树人举措及高徒们认真学用经典、勇于探索敦煌医学宝库的心得和临床应用体会、科研成果作了画龙点睛的展现,颇有参考和借鉴价值,非常值得广大读者珍藏和研读。
施杞教授在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基于对石氏伤科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形成了深邃的学术思想及独特的科研思路,创导“一体两翼”的中医药发展模式,强调继承应实现中医理论回归临床,又从临床回归中医经典的二次回归,创新应由临床转化实验,又从实验转化临床及社区的双向转化。为了继承弘扬全国名老中医施杞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笔者系统回顾和整理了施师的学术成就,并以施师多年积累的有关临床、教学、科研方面的资料和讲稿为基础编著了《石氏伤科施杞临证经验集萃》一书。全书共分传略、医理、方技、临证、科研五篇。
吴少祯编著的《黄元御医学全书(精)》收录了清代医家黄元御著录的11种医学著作。包含《素问悬解》《灵枢悬解》《素灵微蕴》《难经悬解》《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共计11部108卷。书中对《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进行了重新编次,逐段诠释,阐发经旨微义,诸如对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病机脉法、气血营卫等医理,多有创见、发挥。 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工作者、中医研究者及国学爱好者阅览研习。
《黄元御医学全书》收录了清代医家黄元御著录的11种医学著作。包含《素问悬解》《灵枢悬解》《素灵微蕴》《难经悬解》《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共计11部108卷。书中对《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进行了重新编次,逐段诠释,阐发经旨微义,诸如对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病机脉法、气血营卫等医理,多有创见、发挥。
全书共分七部。这七部内容,其间既密切联系、相互为用,又相对独立、各成体系。第一部,总论,或称理论部分。将收集到的有关痹病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系统化、规范化,是本书的核心,其对全书内容起高度概括和提纲携领的作用。第二部,词语汇释。凡带有“痹”字的词语和属于痹病范围的词语,统归入此类,进行详释。为了保持本书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应用性,也选录了部分与痹病关系密切的中医基础理论词语和相关的其他学科词语,其释义尽可能与痹病内容衔接。为了反映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及考虑到扩大本书的应用范围,还适当收集了相关的中西医结合名词及西医学中的风湿性疾病名词,其释义尽可能指出与痹病的关系。将所有词语按其性质分为五类。第三部,中药。在古今文献中,凡点明治痹病的药物或治疗属于痹病范畴的疾患的药物,归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