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杰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理事、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主任医师,因善用太溪穴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故得名 张太溪 。 张老擅长针灸兼通方脉,在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遵循《易经》、《老子》、《黄帝内经》等著述,运用阴阳离合、开阉枢等理论,结合临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
胡希恕经方医学 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 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 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弟子与再传弟子的临床文章汇编。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本书是从段富津教授近年来临床医案中精选典型验案,整理而成,包括发热案、胸痹心痛案、消渴案、痹证案、月经不调案等。段富津教授是第二届国医大师,首届***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六十余载,善治疑难杂病。《BR》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每例医案下列初诊、病史、辨证、治法、方药、按语等项。按语部分重点阐述辨证要点、组方原理、用药特点及医案之间的关联与辨疑,经段富津教授字斟句酌修撰而成,凝结了其大量心血,甚为珍贵,集中反映了段富津教授遣药组方特色及其学术思想。
黄元御(公元1705~1758年),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著名医家。黄氏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考授御医 ,因其医术精湛,而受乾隆帝青睐,亲题 妙悟岐黄 匾额赐之,以示褒奖。 黄氏医著,结构严谨,条绪清分,文笔精炼,风格独特,内容宏富。发四圣之微旨,前后融贯,一脉相承,理必《内经》,法必仲景,尊古崇圣之特色,至为鲜明。黄氏自拟方颇多,其立方之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施之临床,多效若桴鼓。 《黄元御药解》为《长沙药解》与《玉楸药解》之合编本。《长沙药解》四卷,乃取《伤寒》、《金匮》所载药物162种,此书论药释证,抉其机理,以药系方,以方言证,参病机辨证于其间,对比类同之药于其内,理法方药相贯,以彰药物功用之作,实为启迪后人、参考研习之佳作。《玉楸药解》
吴棹仙(1892一1976),重庆巴县人,*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得针灸大师许直初子午、灵龟针法秘传,享有“神针”之誉。毕生治学严谨,崇尚实践,经验丰富,医理精深,长用经方,屡起沉疴,为当代知名经方学家。1956年2月,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将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主席,受到赞誉。 《吴棹仙子午流注说难》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除珍贵的“子午流注环周图”外,共分上下两卷。上卷收集子午六十六穴及别络十二穴、下合三穴,分析穴位、证治、可针、可灸、忌针、禁灸,并用十二小图,依据灵枢骨度篇尺寸,分经量定穴位,说明它的基本原理。下卷主要解释“五脏五腧、六腑六腧”“终始根结”的意义,说明补泻、寒热、升降、卧针迎随、进针、催气、调和营卫等手法,并将用针脉法、针效、针害、针灸禁忌及经
经典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即 医案篇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医案讲习录》乃张锡纯先生的医案,又名《志诚堂医案》。被誉为 所出之书,其审病也,洞见隔垣,纤微悉彻;其用药也,化裁因心,措施咸宜。故无论证之至危、至险、至奇、至变,一经诊治,莫不立起沉疴。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
李仲愚(1920--2003),四川省彭州市人,*名中医临床家、针灸学家。长期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临证深求古训,博采新知,施术时能取各家之长,因时、因地、因人、因症而活法用之。精于方术,善用针灸,常以中医传统的汤液、针灸、角、砭、导引、按摩、薄贴、膏沫、浴熨等方法治疗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疾病,尤擅长使用***招杵针、气功等法,内外合治、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常见病及各种奇难杂证,疗效显*。多次进京给中央首长治病,多采用杵针、指针之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马烈光编*、钟枢才整理的《李仲愚气功灵源发微》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是李老早年皈依海慧禅师所学习的内养秘功。该功法取佛、道两家锻炼之精华,与中医哲学思想相吻合,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有利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李老本人和他的许多患
张素芳小儿推拿系列丛书从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小儿常见病治疗经验、小儿疑难病治疗经验、精选医案医话、常用清灵小方等方面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张教授的学术特点和临床经验。 在学术理论上:张教授的理论体系可总括为 八卦为体,五行为用,阴阳为本 。从系统论的高度概括了人的生理、病理机制,既强调了人的一气行周特性,又清晰划分了四肢百骸脏腑的属性和布列,以调整阴阳为致病的根本大法,根据五脏的生理特点,运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确定小儿推拿治法。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金匮要略》共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为读者提供了辩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本次出版是以明赵开美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本书在继承原来第一、二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旨在与时俱进,使中医临症主要知识更加系统和实用。第一篇为证治药方篇,以临床常见基本证为重点,分别介绍了各基本证的证候、治法、药物和方剂。第二篇为临症备要篇,结合中医药学新近进展,收录了辨证、选方、用药的相关资料,以供临症查阅和参考应用。本书立足临床、突出重点、简便使用,可供临床医师随身携带、随时查阅之用。
1朱良春教授早年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 海派 中医章次公先生,深得章老真传。朱良春教授已经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医学生涯,在中医药治疗疑难危急重症方面始终不渝。方邦江、周爽是朱良春大师的门生,长期从事中医急诊及疑难病诊治工作。本书涵盖了朱良春大师治疗疑难危急重症学术思想、典型验案,经验处方与用药等,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诊治危急疑难病症的佳作。
1 本书是作者从其50多年临床诊疗中,常用的上千首方剂中精选出的100首方。包括经方50首,自创方10首,时方40首。被挑选的条件,首先必须是作者常用、习用、拓展用、创新用,并久验其屡用皆效者。第二是照顾覆盖面,所选之方基本上能满足临床各科大部分病证的使用。第三是方便可行,皆无特殊制作要求和稀罕药物。对于经方中病机涉面极广,临床用途极多,且方具系列的桂枝汤、小柴胡汤二方,则特别作了专题串讲。 每方在标明出处和列出组成药物及剂量后,深入剖析其药味组合的奥妙及剂量比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其临床主治,一一列出其使用指征,并着力突出作者提炼出的其所主证候的特征性,且就这种特征性进行寻根究底的探讨,以保证读者在掌握其用法的同时,能明其机理。每方后都附有作者亲治病案,作为对机理的实践印证和临床的
本书是编者临床一线的真实经验记录,以其医生的角度,将临床诊疗一一记录在案,是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所得到*准确的外感、发热、咳喘疾病病案集;以其教育者的角度,这份被实践过的诊疗经验对中医初学者是中医辨证思维的珍贵资料。譬如:中医治疗的健康观、发病观,把握住治疗疾病的关键,治病先知本,把握阴阳平衡的观点下再进行分析;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逝,详细了解疾病发展的特点;详细论证中医的诊治原则与用药原则,中医不是慢郎中,树立中医诊疗疾病的信心,推荐学习中医的八字方针博学强记,慧悟通达;外感病易传变迅速,难以摸清疾病病情发展所向;本着传颂经典的原则,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详细分析外感疾病引经典用经方,将复杂的病机简单而直接化;现代发热并不局限于外感发热,通过六经辩证分析发热
本书为 一代名医 姜春华的遗作。全书汇集姜春华一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精选启运用经方的临证经验。。
本书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心得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为首批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优秀学员。全书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 读经典 , 收录了作者对中医经典的临床感悟, 包括对《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后世各家经典名著医论、医方的研究心得及临证体会。中篇 勤临床 , 重点介绍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病、内分泌代谢病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的多种疑难杂病的新见解与诊治经验,有医论,有验案,有观点。下篇 跟名师 ,收录了作者总结导师以及曾经私淑或侍诊的多位名老中医, 如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秦伯未、董建华、王永炎、黄文政、刘渡舟、李克绍、张贵印、韩志和、杜庆云等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及其临床应用体悟。
陈苏生(1909 1999),江苏武进人,曾先后师从沈仲芳、钟符卿、祝味菊诸名家。上世纪30年代,悬壶沪上,蜚声杏林。新中国成立后应卫生部之邀赴京,是中国中医科学院 32位元老之一。1990年列入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有《伤寒质难》《陈苏生医集纂要》等学术专著。 陈苏生善治内科疑难病症,其所倡导的调气解郁及二麻(麻黄、麻黄根)同治哮喘,保真泄浊疗肾病等观点和方法,独树一帜,为许多医学家所耳熟能详。陈熠编著的《陈苏生(第2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分为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佘漫话、年谱四部分。《陈苏生(第2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部分介绍了陈苏生生平及成才之路,第二部分收集整理总结了陈苏生论治心病、中风、哮喘、胃病等十几种常见疾病的经验与心得,并附有验方和医案
本书较系统地总结了孙幼立先生毕生的临床经验,对基层农村的内、外、妇、儿科常见杂病中医证治,论述较为详细,尤其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不孕不育、恶性肿瘤等现代医学还不能攻克的疑难杂症,是本书一大特色。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文字简朴,操作性强,是一部可供广大基层及农村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实用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