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药理学》(第9版)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要包含学习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几部分内容。本配套教材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版《药理学》的相关修订内容进行更新,并改进上一版习题的题目与备选答案的设计,使之更贴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和今后进行执业医师考试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性、五气、五味、物质构成等方面揭示了中药的功效。下篇揭示中药临床应用之律,包括单味药应用之律,药物配伍应用之律,处方用药之律,处方的谋略等内容。语言生动、平实,重点鲜明。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方剂学》第3版,是在2012年8月出版的第2版基础上,经过修订编写而成。前一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各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各中医药院校师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故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前一版教材进行修订,期冀在保持前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突出精编教材应有的精炼、准确、实用的特点,体现继承与完善的统一。本教材主要分上、下两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着重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概述;下篇各论主要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20类,选入基础方、代表方及临床常用方共381首,其中正方207首,复方174首;附录包
《长沙药解》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二首,为黄元御总结《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药运用的心得之作。其写法每先论该药药性药理,然后细述其经方中运用及方解。论述详细,疏证精当,是学习伤寒方药的之作。供中医研究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的配套教材。每一章都由学习目的和要求、内容提要、综合例题解析、综合练习一解答、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等几部分构成。在充分体现知识归纳与自我测评功能的同时,为主干教材收录的习题提供了详近的解析,还特别增加了综合例题解析,让学生了解知识综合运用的具体方法。
王清任(1768-1831年),清朝河北玉田县人,著名中医学家,医术精深。《王清任传世名方》(作者张冬梅)全面收录了王清任自创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王清任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撷英取华,汇编而成。《王清任传世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11
本书简要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加深查检者对文献检索原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查检者的检索能力和效率;重点介绍常用的中医药检索工具的功能特点、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结合大量图片、图表、检索示例及思考题,便于查检者掌握检索要领;最后介绍运用检索结果的相关知识,包括文献信息管理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撰写综述等内容,有利于帮助查检者实现查与用的衔接。《BR》本书的特点是不乏检索理论的铺垫,简明扼要,易于理解;重在检索工具和检索技巧的介绍,突出实用性和资料性;注重查与用的结合,体现检索效率。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查检者的信息素养,增强查检者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傅青主(1607~1684年),著名中医学家,精于妇科,在当时有“医圣”之名。《傅青主传世名方》(作者钟相根)全面收录了傅青主首创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傅青主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傅青主传世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全书共上下两篇。上篇共10章,第1章为总论部分,介绍处方的基本知识,包括处方的概念、性质、分类,处方审核,处方调配等内容。后9章为各论部分,选择了临床常见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药物处方,包括合理或不合理处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处方分析,解决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职业岗位的需要。下篇共24章,我们收集了这些有关合理用药的案例资料,在编写原则上,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分章节分疾病编写,结合实际工作,贴近岗位需求。相信这些案例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合理选药有所启发和警戒,要使学生明白,评价临床用药是否合理,应从疾病的特征、药物的特点以及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各方面因素考虑,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出合理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达到安全、有
《药性赋》,原书不著撰人,据考证为金元时代作品。高学敏等编著的《药性赋白话解(第4版)》载药248味,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丁诵读记忆,是初学中药者的启蒙读物。由于所著用韵语编写,文辞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药性赋白话解》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屡印不衰,已成为最经典中医歌诀白话解之一。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我社对《药性赋白话解》一书进行了多次修订,现已至第4版。本次修订在3版基础上,密切结合现代临床应用的近期新进展,与时俱进,加强了对药性赋的注释,进一步完善一话解内容,以更准确反映原文主旨,并补充了药物临床应用以及安全用药的相关内容,使_小书更加贴近临床。本书可供巾医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及中
本教材是中药学、药学类专业及中医药科技人员研究开发新药的教材和参考书,是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7月颁布施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近年颁发的相关法规、办法和指导原则,汇集各中医药院校自编教材,参考己有文献和著作,结合当今中药新药研制的实际情况及从事中药新药研制的经验体会编制而成的。本教材共分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中药新药研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有中药新药的申报、选题与立项、中药新药研究中的统计分析、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的稳定性研究、中药新药药理研究、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等内容。
本书对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论治血证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内容涉及血证病机、血证治则治法、血证治法宜忌以及血证用方,对深入学习、研究唐容川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大有裨益。本书可供中医药类院校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本教材参考**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在体现学科的专业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同时,突出了时效性,与现行药事管理体制、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及药品标准精密结合,突出了实用性。本教材简化了基础理论,侧重知识应用,增加实践(实训)内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本教材特别强化案例教学,每章精选1~2个与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编写体例上尽可能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各章设有知识链接、案例分析等内容,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共收集100味中药的故事和传说,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功效将其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分别介绍了每味中药的药性、功效、产地以及关于它们的故事和传说,图文并茂。这些小故事和传说融药学、史学、文学于一炉,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取材广博,妙趣横生。既能丰富大家对中药文化的知识,又能帮助中医药初学者阅读学习,还可做为医药院校师生和中药相关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为了更好地推广第三轮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继续扩大影响和使用面,根据广大一线师生的反馈和要求,我们决定启动部分规划教材(根据市场调研)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编写工作。本次修订习题集,全书总字数尽量与上版持平,习题集包括“学习重点、难点解析、学法指导”等内容。
笔者结合50余年研习与教学、临证经验,取经文要义、药物解读、名著选论、临床应用注意等形式对《神农本草经》所收载常用中药品种和临床性能、功效进行全面解读,以期帮助读者寻根溯源,探究《神农本草经》的根本涵
本书择集前人常用方剂二百多首,结合个人经验方数十首,共分为十讲。第1讲谈临床运用方剂需要注意的问题;第2讲谈治气、理血、补养的方剂;第3讲谈发散、和解、表里同治的方剂;第4讲谈祛风、祛寒、祛湿的方剂;第5讲谈清火、消暑、润燥的方剂;第6讲谈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第7讲谈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第8讲谈重镇、解毒和具有抗癌作用的方剂;第9讲谈妇儿科常用的方剂;第10讲介绍我的一些经验方。 为了能够突出各个方剂的不同特点,便于密切结合我运用方剂的心得体会,比较生动灵活地进行阐述,所以文中每个方剂下除将“药物组成”部分首列于方剂名称之后外,其他内容的叙述顺序均不刻板画一,亦不列标题,而是根据各方剂的不同情况,有的先谈配伍原理或特点,次述运用体会,应用范围……;有的则直接谈其主治病证,继谈
鲁南民间中医许太海,临床经验较丰富,其个人临床医案以前未曾整理出版,现由百草居中医论坛协助整理成册。《医海存真(医海之水源于泉随诊实录)》共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涵盖伤寒病、温热病、杂病等。本书涉猎疾病种类众多,病程要点详尽明了,证候剖析精细准确,治则处方有理有据,辨证观点切合实际,病因病机体会深刻。本书对充实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医技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可供广大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所述19味药,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品种,却也是经方未用之药。其中8味首载于《本经》、1味首载于《名医别录》、10味首载于汉代之后的诸家本草著作。本册广收博采古今有关文献,去粗取精,精心编撰,合理编辑,切合实用,这是各医家以19味之单味药治病,或以某味药为主的小方治疗各科疾病的宝贵经验,学以致用,必能提高临床水平。本书适合从事《中药学》之教与学的人员参考,特别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学习。
天然药物化学是根据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而编写的,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特色。全书共10章,系统地阐述了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方法与技术等,把基础知识融合到研究实例中,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培养特点,以满足实际工作应用的需要。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同时也可作为成人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和自学考试用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