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药理学》(第9版)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要包含学习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几部分内容。本配套教材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版《药理学》的相关修订内容进行更新,并改进上一版习题的题目与备选答案的设计,使之更贴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和今后进行执业医师考试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方剂学》第3版,是在2012年8月出版的第2版基础上,经过修订编写而成。前一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各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各中医药院校师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故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前一版教材进行修订,期冀在保持前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突出精编教材应有的精炼、准确、实用的特点,体现继承与完善的统一。本教材主要分上、下两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着重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概述;下篇各论主要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20类,选入基础方、代表方及临床常用方共381首,其中正方207首,复方174首;附录包
张仲景(150―219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作者钟相根、郑子安)全面收录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王清任(1768-1831年),清朝河北玉田县人,著名中医学家,医术精深。《王清任传世名方》(作者张冬梅)全面收录了王清任自创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王清任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撷英取华,汇编而成。《王清任传世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中药炮制学(供中药类专业用第2版)》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基本反映了中药炮制学科的整体面貌和发展现状,具有“精、全、新”的特色。对书中的错漏之处进行了改正和补充,体现了近年*研究成果,特别是纳入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的“质量要求”等内容,但对“生品性状”做了简化处理。对书中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删除了一些复词赘语,使概念和语言更加精炼。本书由贾天柱主编。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共收集100味中药的故事和传说,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功效将其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分别介绍了每味中药的药性、功效、产地以及关于它们的故事和传说,图文并茂。这些小故事和传说融药学、史学、文学于一炉,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取材广博,妙趣横生。既能丰富大家对中药文化的知识,又能帮助中医药初学者阅读学习,还可做为医药院校师生和中药相关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全书共上下两篇。上篇共10章,第1章为总论部分,介绍处方的基本知识,包括处方的概念、性质、分类,处方审核,处方调配等内容。后9章为各论部分,选择了临床常见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药物处方,包括合理或不合理处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处方分析,解决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职业岗位的需要。下篇共24章,我们收集了这些有关合理用药的案例资料,在编写原则上,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分章节分疾病编写,结合实际工作,贴近岗位需求。相信这些案例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合理选药有所启发和警戒,要使学生明白,评价临床用药是否合理,应从疾病的特征、药物的特点以及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各方面因素考虑,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出合理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达到安全、有
本教材是中药学、药学类专业及中医药科技人员研究开发新药的教材和参考书,是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7月颁布施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近年颁发的相关法规、办法和指导原则,汇集各中医药院校自编教材,参考己有文献和著作,结合当今中药新药研制的实际情况及从事中药新药研制的经验体会编制而成的。本教材共分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中药新药研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有中药新药的申报、选题与立项、中药新药研究中的统计分析、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的稳定性研究、中药新药药理研究、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等内容。
本书所述19味药,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品种,却也是经方未用之药。其中8味首载于《本经》、1味首载于《名医别录》、10味首载于汉代之后的诸家本草著作。本册广收博采古今有关文献,去粗取精,精心编撰,合理编辑,切合实用,这是各医家以19味之单味药治病,或以某味药为主的小方治疗各科疾病的宝贵经验,学以致用,必能提高临床水平。本书适合从事《中药学》之教与学的人员参考,特别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学习。
本教材参考**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在体现学科的专业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同时,突出了时效性,与现行药事管理体制、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及药品标准精密结合,突出了实用性。本教材简化了基础理论,侧重知识应用,增加实践(实训)内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本教材特别强化案例教学,每章精选1~2个与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编写体例上尽可能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各章设有知识链接、案例分析等内容,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笔者结合50余年研习与教学、临证经验,取经文要义、药物解读、名著选论、临床应用注意等形式对《神农本草经》所收载常用中药品种和临床性能、功效进行全面解读,以期帮助读者寻根溯源,探究《神农本草经》的根本涵
本书主要内容有:开篇即有“对饮上池水的研究”。 诊法篇收集了九峰老人“八脉该28字脉象”之说,文中括乎诸脉于其中,文字简洁,撷精采华,堪称后学准绳。进而又阐述了《难经》“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把“大要会”三字释为“信息”可谓发挥古义了。篇中尤其把“胸腹诊法”提高到一个更为主要的位置,并附有图案。指出了胸腹之诊的重要性。 经络与针灸篇重点论述了十五络脉的临床意义,并对脾胃之大络大包与虚里进行了理论上的发挥。对脏腑俞穴与募穴的互为应用以及八会穴的针灸方法均做了重要介绍。并对刺期门穴法,及“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分别介绍了临床应用技巧。这对于临床行针刺法者,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奇经八脉篇重点论述了奇经八脉的起止穴位,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意义。 篇中筋维相交,对于中风偏瘫
本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方剂与方剂学的的概念、方剂的起源与发展、方剂的组成、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剂型、方剂的使用等;各论部分内容包括解表剂,泻下剂等18类方剂的主治症状表现、病机、辩证、治法、选药与方解、配伍特点、用法与运用、方歌等。
本书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符合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课程体系,以“实验药理学”替代“药理学实验”,为药学学生独立开课,其内容包括两部分:*部分为药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药理学实验设计方法,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选择介绍一些重要研究方向的实验方法,为学生提供有关方法学的实例;适当介绍新技术新方法在药理实验中的应用。第二部分为实验课,实验项目涉及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和生物活性物质检定;范围涉及在体、离体、组织和细胞;实验方法涉受体动力学测定,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光光度计,化学发光法等多种检测手段。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的配套教材。每一章都由学习目的和要求、内容提要、综合例题解析、综合练习一解答、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等几部分构成。在充分体现知识归纳与自我测评功能的同时,为主干教材收录的习题提供了详近的解析,还特别增加了综合例题解析,让学生了解知识综合运用的具体方法。
本书共有7个章节,分别是卤化反应、烃化反应、酰化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每章节基本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讲解、习题和参考答案及参考文献。题目有难有易,读者可以各取所需。本书旨在通过这些环节的练习,使读者巩固基本概念、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作为辅导用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生物医药、制药、药物合成及精细化学品等专业的学生,还可供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天然药物化学是根据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而编写的,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特色。全书共10章,系统地阐述了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方法与技术等,把基础知识融合到研究实例中,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培养特点,以满足实际工作应用的需要。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同时也可作为成人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和自学考试用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