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8章,主要内容包括联合用药原则、指征及注意事项等的概述,感冒和各系统(科)常见病的病因、症状、用药方案、联合用药及相应疾病的生活管理、用药建议和涉及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等提示。内容丰富实用,切合临床实际。 本书可供医院如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人员,药品经营单位如药品批发、药店等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等参考使用。
全书图文并茂,共包含9个章节,第一章—— 医药经典源流长;第二章——破除障碍学经典;第三章——入品本草是良药;第四章——本草配伍非霸道;第五章——大病之主有深蕴;第六章——本草名称藏智慧;第七章——优选本草是精品;第八章——十探药性明源流;第九章——名称原有多层次。作者在对《神农本草经》5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找到了一条通向神农本草的捷径,体悟出一些道理,本书将揭示一些谜底,并将亲自拍摄精选的照片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打开《神农本草经》之门。
陈婷、方晴霞主编的《实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教材高等院校数字化融媒体特色教材)》系统阐述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内容主要包括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概念、建设及维护、无菌操作技术、静脉药物治疗知识和调配过程的各个环节,如静脉药物医嘱审核、调配操作规程、中心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处理及应急管理等。书后有10套模拟试卷,供学生自测。 目标是使药学专业学生构建有关静脉用药的知识,掌握静脉药物调配的实践操作技术以及日常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从事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打下基础。 利用 互联网 技术,重要知识点后附有二维码(共有9个教学PPT、17个操作视频及9个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查阅。 本书将
本书共计16卷,是王继志先生吸取邹澍等前人之经验,仿效黄元御《长沙药解》而著的。该书以药为经,以经排方,排比《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参稽《灵枢》《素问》《难经》,对经方的应用多有发明,并载述了先生在临床中所总结的经验效方,制方上师法仲景,立方配伍严密,主治明确,注重药物炮制,精而不杂,在介绍经验方时,多附有个人医论,对读者临床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在校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及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第3版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之一。全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产地与采集、炮制、性能和应用;各论按照分类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等基本知识;书后附有应用中药学教学基本要求。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从便于学习、掌握、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主,兼顾生源途径和来源,并体现中药学的特点。*章概要介绍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强调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的主要区别;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中医药继承、发展、提升、创新中的作用;以及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二章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的鉴定的一般研究方法,在保留主要的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第三到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中药中常见的各类化学成分。第十四章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中药化学成分活性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常见的研究方法。
《中药栽培学》是论述中药栽培现代科学与新技术的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栽培学》的特色是着重介绍中草药的栽培。《中药栽培学》内容分总论、各论两大篇,内容包括上篇总论中的绪论、中药栽培的产地生态环境、中草药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形成、中药优良种质与繁殖等,以及下篇各论中的86种中草药GAP栽培技术等共17章;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国中草药栽培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理论指导性强,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可产生高经济效益的栽培品种多,药用功能齐全。另外书后附有附录及中草药彩图。《中药栽培学》特点是图文并茂、适用性强。
《虫类药的应用》主编朱良春教授是我国国医大师,也是虫类药临床应用大家,在应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见解独到,疗效卓著,堪称国内第一人。 《虫类药的应用》就是朱老临床应用虫类药的专著。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述了虫类药的发展史、虫类药的应用部位、虫类药的主治功用、虫类药的现代研究和虫类药的加工、炮制与贮存以及拓开虫类药应用途径等内容。各论收录虫类药113种,按功效分为14类。每味虫类药按概述、应用和按语三方面分述,其中:概述又分别名、科属、生态、药理、炮制、药性、功效、用量、禁忌和前贤论述。特点:①每味虫类药内容全面系统,以便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②融入主编70多年临床应用虫类药的经验体会和其他专家的心得,临床指导性强;③收录大量临床应用虫类药的医案,便于读者
《面向21世纪高等学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中成药药理学》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专业俞丽霞教授主持编写。参加编写的人员均在教学线,有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教授。《面向21世纪高等学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中成药药理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我国著名药理学专家沈映君教授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还得到了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分绪论、各论。绪论对祖药良方(单方、小方、专方)的定义、起源、治病要义等做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各论是将仲景全书之经方所用药物164味,以功效为主分为16类,即16章。每章都是先列每味药的功效与主治内容提要,此乃参阅诸家本草,含英咀华,述其专长。重点内容是博采古今文献中名家及现代医者以祖药良方治病的独到经验,摘录下来,精心编辑,对内容多者,分科按病证归类,以便于学习。对选录的内容加了“编者按”,以此与读者心心相通,提高学习效果。本书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中药文献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教科书其内容在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文献学》(第1、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包括中药文献学基础知识、古代中药文献、现代中文中药文献、外文中药文献、国外重要出版社全文数据库及文献的应用等。书后附录将重要的网站域名、中药文献数据库及SCI收录国内外药学相关核心期刊目录等收录其中,可供便捷查阅。
本书介绍了中国炼丹术的发生、发展情况和主要内容(炼丹场合与设备、炼制、炼丹术文献、与医药的合流等),并分别叙述了氯化汞、硫化汞、氧化汞三个独特类型的丹药方剂,同时将各有关文献中比较实际而有意义的丹药方剂140余种,分为升丹类、降丹类、烧丹类、对丹类四个类型,详述其主治、组成、制法和运用。未尽之意在附篇中逐条交代,并编有中国炼丹术大事年表。
张廷模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30余年,现为 精品课程《中药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本讲稿是在2004年全国《中药学》主讲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录音为基础,予以整理而成。讲稿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和中药学,中药的功效、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按功效分为二十二章,介绍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约350味。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融为一体,展示其精华,评价其利弊;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注重引导将中药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药物学习之中,教学方法 一格,能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中药学的特点,注重学术传承,又展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阐述中药
《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学习方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介绍了植物器官形态,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介绍了药用植物的分类,包括概述、藻类、真菌门、地衣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等。 《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可供中医药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函授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药师及自学中医者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的编写注重科学性、适用性、启发性及先进性,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更新内容,对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的一些经典药物内容适当缩减,增加新型药物的介绍,反映临床药物应用的实际,反映药理学研究新成果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每章设“学习要求”、“要点提示”或“问题讨论”、“复习指导”等项内容,明确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具备的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教材篇幅精简,定位明确。内容兼顾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符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药事管理学(供药学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规划教材)》(作者刘兰茹)紧跟国家药事法律法规的*发展,力求反映药事管理方面的新体制、新法规、新进展、新知识。并尽可能结合医药实践进行编写,文字语言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各章附有问题与思考、案例分析、相关链接、复习题,便于学生自学。本书可作为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临床药学、医药贸易、医药信息管理、卫生管理等药学类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物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院药学部门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以及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还可供药学函授、自学考试及其他形式的成人教育学生使用。
《药物化学(供药学专业用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规划教材)》征求了大家对上一版教材的修订意见,在内容和编排方式上作了某些改动。其中对第十五章“抗肿瘤药”的编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新型抗癌药物”一节内容;第十九章“新药设计与开发”新增“候选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概论”两节内容。此外,本书再版过程中对典型药物重新进行取舍,增加了一些近年来新上市的临床常用新药,摒弃了一些在临床上已被淘汰或很少应用的药物。 根据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为便于自学和掌握重点,本教材在每章开头列出学习目标,后列出了学习小结和复习题,以便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考虑到国内现行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在编写内容上尽量兼顾到执业药师考试
本书为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 刘文艳、李春艳主编的《药理学》共37章,包括理论和实验实训两部分,属于理、实一体教材。理论部分分为总论和各论,各论药物主要遴选国家基本药物、突出代表药物和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为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奠定了基础,对护理专业尤为适宜;实训内容独立成章,包括处方的基本知识、药理学实验实训基本知识及实验实训项目三部分。其中“药理学实验实训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常用药理学实验动物的选择、捉拿固定、性别鉴定、标记编号、给药方法及处死方法等知识,以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实验实训项目”部分选择了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实验内容,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
本版《药用动物学》教材,贯彻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作了较大补充、调整,强调内容应充分体现系统性、继承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注意吸收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使内容更充实、更鲜明、更准确,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如新撰写的绪论,从八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药用动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和发展概况、药用动物学的概念和任务、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在每章之前都设定了“导学栏”,扼要提示本章要点,为学生导读;为强调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专门增加了“药用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章;在各章的“药用动物举要”项目中,普遍都增补了“药用”内容,以体现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在结构上,将全书调整成为4篇(总论、药用无脊椎动物、药用脊椎动物、药用动物资源保
张廷模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30余年,现为 精品课程《中药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本讲稿是在2004年全国《中药学》主讲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录音为基础,予以整理而成。讲稿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和中药学,中药的功效、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按功效分为二十二章,介绍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约350味。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融为一体,展示其精华,评价其利弊;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注重引导将中药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药物学习之中,教学方法 一格,能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中药学的特点,注重学术传承,又展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阐述中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