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临床医院的60多位专家联合编写完成。 本图谱是中国人体形态学领域培育者几十年成果积累的汗水结晶,用一部图谱反映人体全身结构巨、微形态和断面与影像全部内容,在国内乃至国际尚属首创,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代表着我国形态解剖的最高水平,填补了该领域的市场空白。 本图谱所编绘的2000余幅人体形态结构图片,按人体的头、颈、胸、腹、盆与会阴、脊柱和四肢共七大部分进行编排。充分考虑到医学各专业和各学科的特殊性,从人体表面皮肤到各部位相关的器官系统,从细胞到组织,从断面到影像,从形态到功能,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临床对人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全景图片展示。 本图谱所提供的人体结构图片,大量采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该书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胎儿窘迫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等内容,而且用典型的病例图片展现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案例分享的方法 全面的展现该病在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及技巧。本书从胎儿的组织胚胎学发育开篇,阐述引起胎儿缺氧的生理机制,再论及临床上各种会引起胎儿窘迫的产科并发症、合并症,一一阐述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并提供相应的流程供读者参考、实践。本书搜集了大量临床病案资料、胎儿监护图像资料等,由全国各地的产科、儿科专家书写了病案分析。书稿内容章节结构布局合理,科学性良好。
为帮助各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好地加强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机制宣传组就2020年 联防联控机制信息发布大事记及2020年1月27日至12月30日持续召开的126场 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进行整理,汇编成册,内容涉及疫情形势、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科研攻关、复工复产、精准防控、依法防控境外输入等各领域社会关切。本书记录了2020年每场新闻发布会实况,忠实记载了我国政府带领人民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和成效,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发布 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等 信息的速度和力度,充分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本书共7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的设计原理、手术器械、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步骤与手术技巧、术后康复等专业知识,并配以大量的临床病例及图片资料。这一全新的脊柱内镜系统能够在实时、全程的内镜监视下安全、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脊柱手术操作。本书旨在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全新的脊柱内镜系统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将之很好地应用于临床。
通过对中医养生理论的研究,揭示古人对生命奥秘的研究成果,探求中医“治未病”的有效措施,必将有利于实现“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目标;通过对中医养生方法和经验的挖掘、整理、研究,总结其普遍规律与特色经验,揭示不同养生流派的特长与特色,从而为现代养生保健提供文献依据;通过对中医养生文献典籍的调查、收集,可结合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建立中医养生文献数据库,以进一步推动中医养生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对古代养生器具的调查收集和分类整理,有利于保护古代养生文化遗产,并对于现代养生保健器具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许逊撰述的《炼丹图(精)》是有关道教外丹制炼的专书,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吴猛序、灵文秘旨章和吴猛、陶相、吾绍仙、杨贞一、张玄真跋语,其中灵文秘旨章是本书的主体。灵文秘旨章将外丹之原始本末,仪轨制式,神色形态,修合法度、乃至制炼工具、器皿、场地处所等按照:丹之始、丹之祖、丹之母、丹之父、丹之胎、丹之兆、丹之质、丹之灵、丹之神、丹之圣、丹之室、丹之鼎、丹之釜、丹之灶、丹之基、丹之火、丹之律、丹之威、丹之照、丹之彩、丹之晷、丹之漏、丹之幄、丹之屋、丹之宅、丹之侣、丹之毕等二十七个方面予以详述,每节文字均附以彩绘图,图文并茂,使得本属世所稀觏、秘而不宣的外丹的修制仪轨和程式,乃至丹之气华形质,一见即明,直揭奥蕴。
本索引是一部有关中国医史研究的综合性工具书,同时也是一次对中国医史研究状况的全面普查。进行此项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给予研究者资料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捷地掌握所需资料的目录信息;另一方面是为读者呈现中国医史的百年发展状况,帮助研究者获得较好的研究背景和开阔的眼界。本索引的内容除医学的“内史”和“外史”相关研究论著和研究资料外,还综合汇集了社会学、政治学、文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成果信息,这些学科的相关成果,对医史研究的拓展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支持价值。本索引的主体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 (1)论文索引。包含自20世纪初至2019年刊载于中文杂志(含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 地区定期发行的期刊与学术辑刊)、论文集的论文,发表于中文报纸
侯春林主编的《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显微外科学)(精)》卷全面介绍了显微外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其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小血管显微外科、周围神经显微外科、淋巴显微外科、小管道显微外科、小器官移植显微外科和数字化显微外科等。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生理生态、代谢产物和遗传结构,以实现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学科。药用植物学研究有着多学科高度结合和交叉的特点,范围包括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类群分类,以准确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研究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体内次生代谢过程,阐明化学成分结构、存在状态、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以确保药材品质的提高和质量控制;研究药用植物的生理学、生态学、资源学,以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在对短缺、濒危药用植物进行保护的同时,探索和发现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引种驯化实现产业化,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结合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农学和药用植物化学、化学成分分析等学科技术和方法,提高栽培药用植物产量和品质;结合植物细胞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
随着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新技术的应用与相应的配套设备不断发展,内镜诊疗技术已逐渐形成了一门跨学科的医学专科。下消化道内镜包括小肠镜、电子肠镜、超声内镜和胶囊内镜等,特点是操作技术性强,学习难度大。本书由我国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三位知名内镜专家姚礼庆教授、周平红教授、钟芸诗教授共同组织编写,是介绍下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较新颖和较全面的一部专著。本书重点是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编写内容紧扣临床需求,可作为广大内镜科、消化科等相关学科医师、研究生临床工作的指导用书。
针对化学武器和化学战剂的伤害效应、毒理机制、防护和救治等医学问题。本书研究包括化学战剂在内的化学毒剂的毒性、损伤效应和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阐明毒理学机制,发现并验证医学对抗靶点,建立中毒诊断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