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书系:空气动力学与航空工业》介绍的是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和飞机设计思想对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航空工业的发展始终有赖于空气动力学的进步。空气动力学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可以使航空技术获得新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发展。
有人说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也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毫无疑问,试飞员是勇敢者的职业。然而更重要的是,60多年来中国空军试飞部队累计完成了数万架国产飞机和数万台发动机的试飞任务,一代代试飞员接力拼搏,用青春和热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航空事业书写了壮丽篇章。 徐勇凌正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从著名的功勋试飞员到资深的军事理论家,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本书以散文体记录了他精彩的试飞生涯和人生思考。全书以亲历者的口吻揭秘了中国几代新型战斗机试飞的内幕,无论是壮志凌云的训练试飞,还是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无不反映了试飞员这一铁血精英群体的独特风采,足以让每个读者真实感受“忠诚、无罩、精飞”的试飞精神,理解强国强军梦的深厚内涵。
本书就飞机制造领域内所涉及的专业,从飞机工艺技术、飞机工艺装备技术、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技术、飞机售后服务、飞机质量适航、飞机制造供应商管理以及飞机制造文化等方面提炼出作者多年来工作经历中的一些经验,由背景、主题切入、过程和结果与思考四部分结构组成,相关案例通俗易懂、有浅有深,为读者阐述了宝贵的处理复杂技术和其他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事实,本书目的是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工程师在工作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珍藏的专业读物。
《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概论》基于国内外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作者沈真30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通过对复合材料与金属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别分析,系统总结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的六大特点,给出了复合材料许用值和设计值的确定方法,阐述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要求和验证方法。 为便于读者有效地使用本书,作者在相关章节内对有关知识和文献以章内附录的形式给出。此外,本书还带有两个附录:材料力学性能表征和咨询通报AC20107B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译稿)。 《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概论》适用于飞机结构专业的研究生和从事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也可供其他领域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全面论述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飞机设计并具有学科特色的专著。全书内容新颖、布局独特、技术内涵丰富。作者凭借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在精心指导读者如何结合系统工程方法从事飞机设计的同时,还给出了大量的计算公式、经验公式、经验数据、统计数据、曲线和图表以及飞机图片,并介绍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此外,本书列举了相关的设计示例,以指导读者学习、理解、掌握系统工程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我国大学航空航天专业飞机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类飞机设计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编撰而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的具体内容、方法、基本原理及发展方向。全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与强度分析有关的复合材料基本概念、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和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包括的具体项目、复合材料结构分析的理论方法、复合材料连接强度分析方法、屈曲分析方法、损伤容限耐久性和结构强度试验等。并且,书中给出较多的计算例题并介绍所用的计算机软件。 本书可供飞机结构设计、结构强度的工程人员和高等院校强度专业研究生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直升机的基本飞行特点和飞行操纵方法;分析旋翼的挥舞运动对直升机的配平、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关键作用;给出直升机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分析方法;介绍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基本内容、应用及其发展;阐述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及直升机模式与固定翼飞机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本书聚焦航空航天领域内应用的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并拓宽到前沿问题及若干专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试验测试,以及绿色复合材料、压电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若干专题。内容包括:概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编织复合材料力学,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力学,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测试,复合材料前沿问题及若干专题等。为了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各章附有思考题。
《生命密码: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 《生命密码: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 芸芸众生中蕴藏哪些造化之妙?基因组学、生命科学为何包含无尽魅力? 尹烨著的这本《生命密码(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分为四部分,让大家从四个角度了解那些我们原本好奇却难以查证的生命科学知识。 思考生命发生的演化:可重温国宝熊猫“堕落”史,看看是什么基因“作祟”,让凶猛的上古神兽“沦为”呆萌系的代表;也可踏上大脑进阶之路,看人类如何借助大脑物质结构的演化,发起对理性的无尽追求。 感受科学诠释的美丽:一场花丛中的《甄嬛传》将会上演,植物为了传宗接代各显神通,其手段之丰富令人啧啧称奇;或者,莫以遗传物质多少论英雄,看看是不是物种越高等,基因组就越大。 关爱基因引发的不幸:“基因的诅咒”将道出缺陷基因密码给人类
民用飞机航材工程与支援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灵活、符合ATASPEC2000国际通用规范、满足航空公司需要的航材支援体系,制定投资省、交付及时、满足航空公司使用和维护需要的各项航材支援计划,保证快捷、标准地航材交流信息渠道,提高客户签派率,*终实现客户减少资金投入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是飞机制造商航材服务的主要工作目标。民用飞机航材工程与支援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工作。整个工作贯穿于飞机的设计、试飞、交付运营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在各个过程中航材工程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又各有侧重。从航材工程与管理的技术而言,涉及到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库存理论、供应链管理、物流学、统计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商务管理等多学科领域。概括起来,民用飞机航材工程与管理主要包含:航材工程、航材库存控制与调配、航材支援服务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问题严重影响现役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制约着在研发动机的研制目标和周期。在发动机结构可靠性的故障中,整机振动方面的故障占相当高的比例,主要表现为转子不平衡、转子不对中、支承松动、转静碰摩、以及滚动轴承疲劳剥落等典型故障。本书针对现代航空发动机在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故障展开研究,首先引入耦合动力学思想,建立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的转子-支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Newmark-β法和翟方法相结合的数值积分法进行模型求解;然后,针对各种典型故障建立故障动力学模型,并导入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模型中,利用时域数值积分方法获取机匣测点的振动信号,并进行故障特征分析;最后,建立考虑航空发动机实际结构特征的转子试验器进行故障模拟,并以此验证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建模方法和
本书编录了钱学森从1933年开始撰写的散见于报刊的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方面的文章、讲话和随笔,以及内容涉及该领域的主要书信。钱学森1945年前后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科学咨询团撰写的咨询报告《Toward New Horizons(迈向新高度)》中的7个部分,也首次译成中文收入本书。另外,以附录形式介绍了《钱学森文集》、《导弹概论》、《星际航行概论》等学术著作的主要内容。本书比较系统、完整地展示了钱学森在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学术贡献。
本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基于群体智能的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的原理、模型、理论、仿真及验证。全书共11章,首先概述了群体智能和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的新进展,在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群体特性基础上,建立了鸽群、雁群、狼群等典型生物群体智能模型,研究了从群体智能到无人机集群控制的映射机理,设计了基于群体智能的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框架。针对自主编队、任务分配、目标跟踪、资源分配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群体智能的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方法,并通过无人机集群飞行平台验证了相关技术。本书突出前沿学科交叉,强调工程应用背景,力求使广大读者能快速掌握和应用无人机仿生集群自主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滕金芳、羌晓青、马威编*的《推进原理与设计 (精)》共分10章和1个附录。前9章讲解航空燃气轮机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包括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综述、气动热力学基础、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部件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发动机共同工作和控制规律、发动机稳态特性和过渡态特性、发动机总体性能方案设计、发动机结构设计以及发动机部件设计等内容。**0章讲解火箭发动机原理,包括火箭发动机概述、主要参数、热力学关系式和喷管理论、液体火箭发动机以及固体火箭友动机等内容。附录讲解叶轮机气动热力学基本方程。 本书可作为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亦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航空宇航推进的基础理论、发动机部件与系统以及对推进技术的展望组织内容。全书共三篇,10章,强调喷气式推进的工作过程与原理,融合航空吸气式与航天火箭式推进的共性问题。第1~4章构成第一篇,重点关注航空宇航推进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第5~8章构成第二篇,围绕叶轮机械、进排气系统、燃烧系统、推进系统总体特性展开,讨论航空宇航推进系统的基本过程与工作原理;第9章和第10章为第三篇,展望航空宇航推进领域的技术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
气动加热和热防护问题,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首先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而烧蚀防热的理论和应用是其核心内容。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烧蚀防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问题,包括硅基、碳基、炭化和陶瓷基等各种类型烧蚀防热材料的烧蚀机理、机械剥蚀和粒子云侵蚀原理、防热结构内部热响应、烧蚀外形变化和质量引射及粗糙度对热环境和结构温度的影响规律、气动热/烧蚀/传热相互作用等领域的技术进展和成果应用,以及相关的工程计算方法和地面试验技术。对与烧蚀相关的边界层传热、组元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相关基础知识也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作者及其所在团队长期的研究工作,少部分内容取材于参考文献和国内其他单位同行的论文和报告。
科技预研为新型装备在研制之前开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装备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期部分。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相关民机科技预研实施和预研管理的讲演,分别对预研规划、指南编写、立项申请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等进行了阐述。本书适用于从事有关装备科技发展和预研攻关的科研人员使用。从事其他技术创新的科研人员也可参考。
《支线飞机设计技术实践与创新/ARJ21新支线飞机技术系列》回顾了ARJ21 700飞机的研制过程,对研制过程中的一些创新设计和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便形成可以借鉴的经验,为后续新型号研制提供一些参考,《支线飞机设计技术实践与创新/ARJ21新支线飞机技术系列》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飞机型号研制过程中的设计理念、设计体系、技术管理、技术风险与决策、市场分析、适航验证、需求管理、构型控制、供应商管理、客户服务、设计攻关事例概述与分析等内容。 《支线飞机设计技术实践与创新/ARJ21新支线飞机技术系列》以 设计攻关事例及设计创新 作为主要内容进行重点描述,对各 技术攻关创新事例 从问题背景、技术难点、国内外现状、技术方案、技术难点、解决途径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