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普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和农业工程、农业经济领域科研工作,第一作者现为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科普团队带头人。全书围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的精神主线,选取28个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农作物种子,讲述种子与人类携手成长、改变世界的传奇故事,揭示 小种子大能量 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与冷知识,探访科学家们与种子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感受体验一段有关作物生命缘起与轮回的非凡之旅。
本书以光伏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为核心,兼顾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内容包括光伏发电技术、光伏农业的概念与分类、光伏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法、光伏农业光电系统设计,以及光伏种植园区、光伏渔场和光伏畜禽场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注重规划设计和工程应用,旨在促进我国光伏农业产业的高效耦合发展。本书可供从事光伏复合发电工程开发及光伏农业耦合生产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光伏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农业定量遥感理论与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农业定量遥感电磁物理基础、农学基础及农业定量遥感方法,深入探讨了作物种植类型与面积遥感监测、病虫害遥感监测、长势遥感监测、品质遥感监测、产量遥感估算等问题;并从方法论角度系统介绍了农田生态环境参数遥感反演方法,以及遥感反演地面验证数据获取方法;后,以ERDAS软件为例,系统演示了数据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等操作过程。
本书利用核酸及纳米材料的特点,结合分析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新的分子识别方法及信号转换与放大方法的建立,构建了一种荧光增强型伴刀豆球蛋白A(ConA)生物传感器、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腺苷传感器、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新型荧光增强型传感器用于腺苷检测、基于末端保护和核酸外切酶Ⅲ(ExoⅢ)信号放大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链霉亲和素传感器,这4种新型荧光传感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本书中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传感器及生物分析领域,例如与生命活动及生活息息相关的蛋白质、小分子等目标物的定量检测,与传统生物传感器相比,具有更快速、更简单、成本更低的优势,对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相关研究及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以及实践意义。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全面推动数农融合的智慧农业成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对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本书针对食用菌行业工厂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用数字化、智能化和装备技术提升食用菌行业的数智化水平,转变发展方式,赋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食用菌工厂智慧化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信息精准感知、可靠传输、分析决策、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适于科研院所、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致力于食用菌产业领域智慧化研究的相关人员。
本书系统总结了农业螨类在测序、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技术的应用范例,旨在为从分子水平解析害螨的危害机制提供技术支撑,并且为探索控制害螨的新型策略提供研究思路,同时结合农业螨类分子技术的研究水平展望螨类学未来发展的潜在应用技术。 本书可供广大农业螨类研究领域的教师及学生参考使用。 前言 蜱螨学正式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可追溯到 1952 年贝克(Baker)和沃顿(Wharton)发表的著作《蜱螨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Acarology)。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蜱螨在医学和农业等领域造成的影响,蜱螨学研究更加系统和成熟。美国学者克兰茨(Krantz)等编写的《蜱螨学手册》(A manual of Acarology),对当代蜱螨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蜱螨分类系统被许多教材沿用至今。目前,
本报告全面地反映了2023年国内外经贸环境变化、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2023年农产品贸易前景展望、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基本形势,分品种、分地区地介绍了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专题部分介绍了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政策变化,2023年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跨国公司与农产品贸易、农业贸易谈判、农业贸易救济、农业产业安全等,附有2023年农业贸易大事记和年度贸易相关数据。
本书是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作物种质资源开发与遗传育种研究,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山西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大同市重点研发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项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共8篇23章分别介绍:第一篇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综述 ;第二篇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第三篇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第四篇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第五篇藜麦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第六篇绿豆种质资源研究;第七篇小豆种质资源研究;第八篇黄芪种质资源研究。
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中国农业科学2035发展战略》面向2035年,在对农业科学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发展现状与形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科学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领域、国际合作优先领域进行了深入论述,并提出了加快农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本书还分别阐述了农学基础与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植物营养学、林学、草学、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学、食品科学等农业科学主要分支学科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每一本作物品种志都是对一定历史时期农业生产上使用品种的历史记述,它在展现该时期农作物品种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是对引种与育种技术方法和经验的总结。1989年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前身)组织编写的《甘肃小麦品种志(1950-1987)》,将1987年以前甘肃生产上使用过的主要小麦品种及当时表现较为优良的品系进行了详细记述,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这一时期引种与育种的经验和成就(内部资料,未正式出版)。近三十多年来,甘肃小麦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原志所列品种绝大多数在生产上已被新育成或新引进的品种更换,迫切需要编写一部全面反映甘肃省小麦品种发展历史的著作。为此,我们依托甘肃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牵头,组织全省长期从事小麦科研工作的有关人员,经过两年的调查走访
本书系统地介绍水稻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鉴定、遗传资源评价、经典(分子)遗传分析法等系列基本操作技术;水稻杂交法、常规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方法、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变迁。展示水稻功能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标记的最新进展。阐述表型和基因(P-G,phenotype-genotype)在分子水平的有机结合及P-G应用技术。反映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建设方面获得的成果。全书共分4个部分12章,各章节前后呼应,又独立成章,是一本涵盖水稻遗传育种最新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的参考书。
光照在蛋鸡和肉鸡饲养中重视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产蛋对光照的变化十分敏感,产蛋期光照逐日缩短或节律不稳定,光照强度不足,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育成期光照时数逐日增加,则导致开产提前、产蛋量下降和蛋重减小等问题。而肉鸡对光照的敏感性低得多,主要是光照的变化引起生产性能变化不像产蛋性能那样能非常明显地被观察到,因而不容易引起重视,正因如此,肉鸡光照制度在各地不尽相同。黄羽肉鸡出栏时间在50~120天之间,出栏时间差别之大,加之分布地域之广,出栏要求不同,比如对性成熟的要求会改变对光照程序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黄羽肉鸡光照程序进行系统研究,引导养殖者采用合理的光照程序,对于肉鸡的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撰写此书的目的在于展示十多年来本课题及国内外围绕家禽在光要素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果,
《作物生长星地定量遥感方法》系作者基于多年从事农业遥感教学与科研创新成果完成的学术著作。《作物生长星地定量遥感方法》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生长星地定量遥感进展、星地遥感数据处理、作物养分指标星地定量遥感监测、作物形态指标星地定量遥感监测、作物生长光合指标近地定量遥感监测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卫星遥感预报。
本书覆盖智慧农业领域各种类型数据的处理分析实践,共八章,在介绍农业数据类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智慧农业领域为同类型的数据获取方法,如基于传感器的农业数据获取、农业高光谱数据获取、农业热红外数据获取、农业三维点云数据获取以及农业数字图像获取等,并在随后的章节中从常规软件介绍、数据分析流程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对不同类型数据(高光谱数据、热红外数据、三维点云数据、数字图像、其他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便于学生的上机操作。
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稻米生产的概况,对生产、贸易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内容包括中国水稻分类、中国水稻区划与耕作制度、中国水稻情势分析、 中国水稻种植主体□迁、全球水稻生产概况、全球主要国家水稻生产特点、中国水稻消费情况、稻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稻米市场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 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国际比较、中国大米品牌发展现状、全球稻米贸易格□演化、 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竞争力、中国水稻生产支持政策等。该书适合作为稻米生产、贸易从业者,以及稻米产业链相关研究学者的参考书。
《新编农药使用技术手册》在简述目前我国常见的22种农药剂型及其性能与科学施用、我国农药制剂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580余种常用农药品种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具体农药品种的名称、结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适宜作物、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全面系统,新颖实用,是一部农药应用领域的工具性手册。本书适合基层植物保护工作者及农业种植人员参考,也是农药学、植物保护等专业师生及农药企业研发人员、农药销售人员研究与学习农药使用技术的得力助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能够使妊娠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困难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有该病的猪只临床上还会出现耳部皮肤发绀,故又称其为 蓝耳病 。该病早在1987年于美国报道,随后迅速在世界各地区广为传播,给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PRRSV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快速突变和基因重组,因此不断出现新的具有不同致病性和毒力的毒株。此外,PRRSV还具有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等特点,使其成为目前猪病中难控制的疾病。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s,IFITM)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且高度保守,在干扰素刺激下可大量上调表达,其中IFITM1、IFITM2和IFITM3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本研究发现IFITM3能够显著抑制PRRSV在体外复制,该发现有望为PRRS防控提供理论参
2018年,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增长6.6%,货物贸易额增长12.6%。农产品贸易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突破2000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其中,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进口达1.2亿吨,占粮食产量的17.6%,同比下降11.5%;棉花、食糖、牛羊肉和奶粉等产品进口大幅增长,棉花和食糖进口均突破配额量,超配额进口量分别达73.3万吨和85.1万吨;牛羊肉进口135.8万吨,奶粉进口115.3万吨,分别增长43.9%和10.9%,均为历年高水平;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中,水产品出口较上年增长5.6%,贸易顺差缩减23.9%;蔬菜出口下降1.8%,贸易顺差缩减3.7%;水果出口增长1.2%,进口增长34.5%,由上年顺差8.2亿美元转为逆差12.6亿美元;茶叶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0.3%。 此外,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自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