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树木的形态在我国的北方,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变化。春天开花了,夏天长叶了,秋天结果了。而一到冬天,这一切都脱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树枝以及小枝上的冬芽、叶痕、叶迹、残存的枯叶和部分果实果序。这是什么,这就是树木的冬态——冬天的形态。树木种类的识别和鉴定,是林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林业院校的学生和从事林业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必修课。落叶树木的识别在春、夏、秋三季要相对容易一些,有关的书籍也比较多。而落叶树木冬态的识别就要难上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少。不光是一般林业工作人员和学生感到困难,就是有些缺少实践的林业科技人员,在实地、现场也很难识别得很好。在我国北方长达半年之久的冬天里,仍然有很多林业工作者在为祖国的造林事业、园林绿化事业而奔忙。他
本书共分9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云南哀牢山-无量山综合科学研究的成果,包括自然概况、植物和植被、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地质 -地貌特征与特色资源、典型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及脆弱性评价、历史文化景观、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哀牢山 -无量山 公园设立及其对策研究。哀牢山-无量山综合科学研究成果可为全面推进 公园体制建设提供典型案例,为 公园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书中对每种病害的分布地区、症状识别、发生原因、致病机理、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均做了详细的描述。每种病害均佐以发生病状现场实拍彩色图片,共计500多幅。
周庄主编的《温州植物志(第3卷)(精)》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概论”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各论”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各论”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靠前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
《新纪元汉英林业词汇》收录了林业及相关领域的汉英词汇共约5.3万条(英语词汇4.9万条),包括森林生态学、测树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野生动物、有害生物防治、林产化学工业、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业机械等。《新纪元汉英林业词汇》为双向检索,其中英汉部分以索引的形式编排。《新纪元汉英林业词汇》可供从事林业科学及生态学研究与教学、林业技术与资源管理人员使用。
《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资源》是上饶市林业局“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资源调查收集评价与利用”项目基础性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系统记载了赣东北上饶市境内有分布记录及新分布的所有珍贵、稀有、濒危及保护乡土树种159种(含变种),分属53科97属;其中包括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4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0种、国家珍贵树种19种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牛植物27种等。 《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资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每个树种的分类、形态与识别特征、地理分布与牛境、树种特性与受危因素、资源现状与典型群落、主要价值与用途等进行了详细记述,提出了各树种保护与利用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资源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与价值用途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利用潜力、受威胁等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和资源评价,编
《生态和谐与林业发展》的科研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与林业问题。《生态和谐与林业发展》密切关注国际气候变化涉林议题谈判进程,在森林碳汇交易机制构建、碳汇管理策略、碳汇认证及法律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就应对气候变化的第四方案、实施森林碳汇的潜力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提供了实证研究,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问题提供了的研究视角和政策建议。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问题。《生态和谐与林业发展》以美国休耕保护项目、越南国家森林公园项目为对象,详尽研究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的分布区域和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应用CVM评估法核算了越南巴为森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研究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动态经济模型及复杂生态系统网络,还就中国广东、江苏、吉林等区域的防护林建设、生态补偿模式及生态安
为在祁连山区合理恢复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而减少的青海云杉林分布面积,需要通过合理经营青海云杉林,充分发挥其水文调节、木材生产、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水文影响》系统总结和论述青海云杉林的空间分布、物候响应、林分结构(树高、胸径、年龄、郁闭度、叶面积指数、林地植被和枯落物层盖度等)、树木生长等植被特征,及其影响下的蒸散组成(冠层截留、林冠蒸腾、林下蒸散等)和林地产水功能,以期为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的合理保护、科学恢复、优化管理、质量改善和功能提升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分为总体篇和专题篇两个部分,涵盖了猪、牛、羊、鸡、水禽等不同物种种业科技创新内容;总体篇从我国畜禽种业的战略需求和形势分析、发展现状、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的问题和短板、发展战略构想5个方面对畜禽种业科技创新状况与共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其未来5~10年的发展重点进行规划,以期为畜禽种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专题篇根据猪、牛、羊、鸡、水禽五大畜禽物种的种业科技创新个性问题,从背景、现状、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进行阐述。全书集科学理论、案例讨论、前沿分析于一体,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现代林业的基本界定:现代林业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它是指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发展状态和方向。公益性、市场性、协调性、高效性和开放性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多目标经营做大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现代市场机制发展林业,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用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林业,用高素质新型务林人推进林业,努力提高林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素质和效益,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现代林业的主要任务: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