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认定的水产学科研究生教育7部核心教材之一,主要介绍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阐释水产养殖模式(系统)的构建原理。本书第二版除对第一版内容进行系统性完善外,也更适应国际化教育需要。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对象的多功能性、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本书内容既考虑长远也关注当下,探讨增产、节能、减排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探讨在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求得平衡的原理。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多项水产养殖咨询研究课题成果的总结,重点阐述了“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战略:新思路、新任务、新途径”。共分四章:总论,以“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介绍了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战略及其对策建议;“十三五”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对策,通过对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十三五”重点任务及应对建议,此外,还对育种、病害、生态养殖、营养与饲料、设施与深水平台、加工与质量安全、高新技术、环境评估等8个分支领域的发展战略进行专题研究;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发展新途径,论述了海洋牧场、海水养殖新方式和海水养殖新空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典型案例,介绍了两个有显著特点并值得推广和发展的环境友好型水
全书共十一章。章介绍了利用湖泊鲫鱼、团头鲂和养殖草鱼的血清学指标、鱼体解剖等指标,建立了鱼、鲫鱼、团头鲂健康、主要是肝胰脏健康模型标体系,并草鱼的健康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第二章介绍了油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侧重介绍了脂肪酸的化学结构与氧化特性,以及不同油脂氧化过程中氧化指标的变化。第三章介绍了草鱼的硫代乙酰胺肝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成模条件和模型类型,并利用这个模型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姜黄素、水飞蓟素对硫代乙酰胺肝损伤的修复作用。第四章介绍了草鱼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的试验方法,利用分离、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氧化豆油水溶物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第五章介绍了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方法,并利用分离、培养的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研究
水虻总科包括木虻科和水虻科两个科,是双翅目短角亚目中比较原始的类群。水虻科是较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3000余种;而木虻科种类稀少,仅138种。水虻总科分布广泛,大部分幼虫腐食性,可以用于处理禽畜粪便,并可作为动物以及提取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少部分植食性幼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 杨定、张婷婷、李竹编著的《中国水虻总科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材料与方法、形态特征、生物学及经济意义、地理分布等内容,力求介绍木虻科和水虻科研究的 进展。各论部分系统记述我国木虻科和水虻科共计58属383种(包括38新种),其中木虻科3属37种,水虻科55属346种;编制属和种检索表,提供305幅插图和124图版。书末附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本志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森林保护以及生物防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