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学习书法的困难是只能通过古人留下的作品复原古人书写的方法,即笔法。这个过程的准确与否决定了学习书法的效率以及能否掌握书法精华。《唐 怀素小草千字文》是《经典碑帖临析教程》的丛书之一,是《大学书法教材系列》配套普及书法教材。这套丛书从历代数千种碑帖中选出50余种,每种碑帖独立成册,每册分为两章和附录:靠前章针对每一种碑帖笔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包括单钩摹、双钩摹、临写训练和综合练习;第二章为书法作品创作样式举例;附录为学习书法的必要准备及有关常识。书法家于嘉祥先生以自己多年的书写实践对《唐 怀素小草千字文》的草书笔法进行了精准解析,为学习和掌握怀素草书内在的笔法特征提供了经典教材。
从一张纸,到一首诗,到一件书法作品。书法名家侯吉谅的书法散文作品,有文、有字、有图,更有生活、有感觉。 这些年来,侯先生几本关于书法普及的书,在海峡两岸三地都获得很大的反响,侯先生希望能够传达书法的美感与快乐,即使没有书法经验的人们,在侯先生的美文之中也能感受到书法之美。 《书法的生活美学:纸上太极》是作者本以书法为主题的散文集,希望以较为感性的文学性笔法,让大家更易于理解书法的种种境界,进而提笔写字,体会流淌在笔墨之中的灵动气韵、奥妙境界。
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书法理论的剖析而展示各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审美趣尚和批评方式。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表现出人们对平衡与倚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 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以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过图像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书法创
汪永江所著的《书法章法形式原理》结合历代书法作品形制、文武、行教格式等常见实用书仪,对比文学、音乐、绘画等与书法相关学科的章法厚理,着重从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两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章法整体结构的组织形武。《书法章法形式原理》中强调章法统领字法、笔法、墨法的技法系统意识,进一步梳理长卷、横幅、册页、扇面、条幅、中堂、对联、屏条、斗方等幅武章法原理的具体应用。
正统的、及格的行书,必然需要正确的行书笔法,速度、节奏、力道大小、转折的种种变化,都有的方法,方法不对,毛笔就会不听话,就不可能一笔接一笔地连续性书写。所以“看懂”行书笔法,非常重要,“看懂”是“会写”的先决条件。如果看不到、看不懂,就不可能学会行书。本书帮助读者朋友对行书有更多的了解、增加更多的兴趣,对历代书法大师们的成就也因此有更多理解和敬意。
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书法是世界上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源远流长,光耀千古,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在五千年的文化中,积淀下来的,是宝贵的文字艺术。 本书为“大学书法教材”系列之一,主要介绍了法的渊源与最早的书法形态;书写——走向书法的步/;书法艺术的自觉;书法自觉时代的民间书系——写经与刻石;立法与抒情;尚意书风的时代;书法的复古主义思潮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