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书法启蒙》是书画家林曦团队历时4年编绘的入门级书法全指南。 上册是关于书法的起源、文化和审美,从书法这门技艺,带你走进中华文脉; 下册手把手带你实践,从工具使用、作品创作,再到如何让书法滋养日常生活,给你全面的、保姆级的助力。 亲爱的读者,在我们心中,它不是需要达标的书法教材,而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希望它带来的,是一个愉悦的体验过程。也许有一天,书法这门艺术会在你的生命里发芽,开花,成为人生中的助力与喜悦。
肩水金关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交通的咽喉。肩水金关出土汉简包括大量出入关文书和军事屯戍的记载,还有大量涉及当时西北边地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民族、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两汉西部边疆的*手资料。 从书法艺术上讲,简牍文字跨越数百年,其中包含的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八分、隶草、章草、今草等等,既是我们观摩欣赏的书法艺术珍品,又是书法爱好者临摹传承的范本,还是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史的实物资料。本书为《肩水金关汉简书法(合集)》,精选可供临写的包含各类书体的肩水金关汉简约三百支,作为 简帛书法大系 的一种。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历代小楷名作选刊》以小楷衍变历史脉络为序进行编排,竭力寻获精佳图版,遴选上至魏晋钟繇、王羲之父子下及明末黄道周等名家名作,根据作品体量,分册出版。便于读者对小楷发展演变历史有一宏观印象。各单册可相互参看,“博观约取”,找寻出符合自己艺术情趣的作品进行学习。 《历代小楷名作选刊》以图版呈现为主,且在图版傍边附以释文,并加以断句,读者临帖过程中可时时参阅,临写的同时也可对文章本身有所了解。篇首处约请名家撰文,或书家生平,或背景介绍,或考订赏鉴,或涵泳品读,各具视点,聊为读者临池一助。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前人对所选名作的评价,篇末处附以“历代集评”,皆为后世书家、名人所作的评陟。又不拘囿所选一帖一作,凡是与所选书家相关的品评我们择其价值大者,一并收入。读者参酌或有裨益。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三千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经)》。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螭首方座,碑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此碑碑文由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敕答,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述三藏圣记》、笺答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组成。文字由长安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中所集,自贞观二十二年(六四七)至咸亨三年(六七二)历时二十五年完成。由于所集之字自然精美,故为世所重,历代皆为*书之*范本。现存西安碑林,陈列在第二室东侧第二排。清王澍曾评曰: 《兰亭》、《圣教》,行书之宗。千百年来,十重铁围,无有一人能打碎也。 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
本书是当代书画家、学者白蕉先生著作的*次系统整理,收录了白蕉先生的书法理论、史学、掌故笔记等领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有助于推动当代书法史、民国史等领域的研究。 白蕉先生是当代书画界巨匠,他的书法及绘画创作皆取得了很高成就, 他的书法,得力于二王、阁帖、欧阳询和米芾,宋以后字不染,又能胸有诗书,故其书无近人习气,让人有面目一新之感 。在书法教育及书法理论研究方面,他也作出了较大贡献,有《书法十讲》《云间谈艺录》《书法问题讲话》《怎样临帖》《云间书跋甲集》《云间画题乙集》等著作。 白蕉先生在史学方面也取得了极高成就。在民国时期,他编写了《袁世凯与*》《嘉庆和珅档案》《光绪皇帝之悲剧》《珍妃的悲剧》《殖民边问题之检讨》《*次世界大战之中国参战》《*次世界大战中青岛日德之役与外论》《山东
该书为2017年《书法》1-12月份合集
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内容提要 世上任何文字无论如何书写,都无法称其为真正的书法,更无法成就书法艺术之美。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书法的历史很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古的汉字,也是中国古的书法 作品 。金文书法带有美化装饰的倾向,体现了整肃端庄的标准美。后来的秦朝的小篆刻石、汉朝的隶书碑刻、唐朝的楷书碑刻,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瓦当文、美术化的花样字,都接续了殷商金文书法的这一传统。甲骨文书法是当时日常的书写样式,显示出当时手写体的生动活泼。后来的楚简、汉简、名家尺牍,都是日常文字书写活动留下的遗迹,饶有*变化的书写笔趣。我们还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书法史上动人的作品,如东晋王羲之行书《兰亭序》以及他的行草书尺牍,唐朝颜
《张旭光书法作品集2》由张旭光书。张旭光的书作极重墨法。书法队了在结体、章法、运笔上表达书法家的某种思想外,更多地要考虑在黑色变化中展现书法家的情感起伏和心理状态。张旭光悉心研究林老,心摹手追,常用浓墨挥毫,由浓及淡,而至虚白,特别注意虚实相生,采用了音乐中的韵律感,故呈现出生动气象。
执笔法是书法、绘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书法史上有关执笔的记载很多,有的只有文字没有图像,有的既有文字又有图像,而其中讲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并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搜集了自汉代以来直至晚清民国时期的执笔图像百余幅,系统、详尽地考察了中国古代执笔方法的流变过程。为了让大家对执笔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书中附带介绍埃及、日本、欧洲等国家与地区与我国古代传统执笔方法近似的执笔现象。将古今中外执笔的方式方法作一次有趣的比较,有利于对毛笔的执使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对今天的书法学习和创作也应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在中国历目前,纸张普遍使用之前,文字的书写材料,除了金石缯帛,便利也流行的是竹简和木牍。一枚竹简大多只能书写一行文字,为了容纳更多的文字内容,人们开始使用比之竹简更宽的木板,而写有文字的木板,人们称之为牍。《说文》云:『牍,书版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李贤《蔡邕传》注引《说文》而曰长一尺。按汉人多云尺牍。』东晋时,桓玄下令废止竹简和木牍,此后书信全用纸张书写。书写的介质与此前不同了,但名称却被沿用下来,称作尺牍。
这里收集的是作者自一九八○年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性文章的大部分,尚有少部分或觉欠妥或已丢失。本集前部分涉及书画篆刻及文字学范畴,后部分涉及地方史志范畴。 本集所收的论文和文章中,或在资料收集整理上有一定的分量,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或在某一议题上抒一孔之见,或是对有关人与事的留念。
《书画巨匠艺库 书法卷》是《书画巨匠艺库 沈尹默 沈尹默书法论丛》《书画巨匠艺库 邓散木 邓散木书法篆刻学》《书画巨匠艺库 吴昌硕 吴昌硕艺文述稿》三本精装本的合集。 《书画巨匠艺库 沈尹默 沈尹默书法论丛》分为三大内容,一为书法论,包括笔法、腕法、笔意、执笔五字法以及习字方法与选帖等,二为二王书法管窥,三为历代名家书经验谈辑要释义,包含了汉、五代、唐代等名家的书法要诀。为书法研究与学习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可贵资料。 《书画巨匠艺库 邓散木 邓散木书法篆刻学》分为书法篇与篆刻篇,书法部分除了传授读者如何习书之外,还针对每一小节的关键问题做详细解答,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篆刻篇则是邓散木毕生篆刻的经验所得,内容包含篆刻艺术发展历史、各流派理论与篆刻技法研究,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七十二候印谱》由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震所篆,清代李仙舟辑。以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内容,春夏秋冬,共刻七十二印,系以诗,各占一页。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
平城,北魏王朝定都九十七年(三九八~四九四)的京城,即今山西大同;魏碑,亦称北碑、魏楷,专指北魏及东魏、西魏时期碑铭、题刻的文字。魏碑书法,系介於汉隶、唐楷之间的过渡性书体,形兼隶楷,方正凝重,自清代以来倍受推崇。魏碑铿锵,『颇具尚武』精神。??北魏是鲜卑拓跋族创建的政权,仅就书法而言,清河崔玄伯及其子崔浩、范阳卢渊及其子卢湛等,或法钟繇书,或传卫瓘体,皆善草隶,故史称『魏初工书者,崔卢二门』 。太武帝平定北方之初,因当世书体、文字缭乱,特造新字千余,诏曰:『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随后,司徒崔浩撰成《国史》,立碑於平城通衢,流芳后世者,盖北魏书学。??按北魏平城时代,在首都先后设立国子太学、中书学,孝文帝太和中改为国子学,公卿子弟多由中书学生而后入仕。中
本书选载了书法主义倡导人、著名艺术家洛齐自 1986 年到 2016 年这三十年来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以 无言之诗 的方式阐述了其书法主义的理念以及对中国书法的当代表达,从不同侧面呈现了作者不同时期的观念与风格演变,并以个案的方式诠释了中国当代艺术从传统到现代以及后现代的发展变化。 本书由作者本人整体设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无缝结合的完美表达,从封面到内文,每个细节无不美轮美奂。《是我》 揭示的是中国书法、绘画、诗歌之间源流、关联、转译的图像演变史,它的内文展开不是直线性的发展,而是结合了自然演变,依附于阅读的视觉需要。作者兼设计者将长时间跨度的艺术历程浓缩至特定空间,承载其一生的思考、努力和浪漫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