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三四四—三八八),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少负盛名,累官州主簿、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人称“大令”。其书与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洛神赋十三行》为王献之所书小楷《洛神赋》中一节,自“嬉”字始至“飞”字止共二百五十余字,十三行,故称。《洛神赋》真迹原写于麻笺,流传至唐代已经散佚,只存十三行。柳公权有硬黄纸临本,有刻本流传。而原迹九行为宋高宗所得,贾似道复得四行,因将此十三行刻石存于“半闲堂”。此石于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湖葛岭。因石呈深暗色,被誉为“碧玉”。石纵二九厘米,横二六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本书所刊为贾似道刻碧玉本。第九行“衡”字双人旁似有小钩。此帖笔致灵动,体势秀逸,沉着流美,被誉为“小楷之极则”,历来为书家所重,是临习小楷的经典范本。
本系列丛书遴选历代经典碑帖共75本,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并针对读者临帖需要,采用有别于其它同类图书的开本,适合学书者的欣赏学习。本系列丛书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用于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及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此册为《颜真卿三稿》。
赵佶瘦金体学习推荐。赵佶(一〇八二—一一三五),号宣和主人,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徽宗。赵佶统治时期重用蔡京、童贯等人,政治形势恶化,靖康二年(一一二七)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北宋灭亡,后死于五国城。赵佶爱好艺术,精擅书画,其楷书学褚遂良、薛稷、黄庭坚等人,后自成一法,世称“瘦金体”。赵佶的瘦金体,瘦硬中寓腴润,具有鲜明的个性。笔画细健,通过强调字体的端点、折笔和一些短画竖笔,筋骨劲挺,而不致柔弱无力;又充分舒展撇、捺,气韵显得格外流畅飘逸。本书选印赵佶《千字文》,原帖藏上海博物馆,乃“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者。崇宁甲申岁,即崇宁三年(一一〇四),赵佶时年二十三岁,可知此卷为其早期书法作品。全卷纵三十一点二厘米,横三百二十三点二厘米,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用
《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苏州玄妙观是著名的道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此后屡遭兴废。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改名为玄妙观,此名取自《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句。元大德六年(1302)赵孟頫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并篆额。《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原在正山门内,『』时失落。此作乃墨迹纸本,纵35.8cm,横283.8cm,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365件艺术珍品 新上市的2019年《嘉德日历》延续了前两本日历的传统,所收录的365件艺术品皆来自中国嘉德2017年春、秋大拍及2018年春季拍品。 在品类上则涵盖了书画、油画、瓷器、家具、古籍善本、邮品钱币等各个门类,可以说是中国嘉德二十余年经手艺术珍品的呈现。 拍卖市场数据 《嘉德日历》所收录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标注了历年估价与成交价。 如果说2017年《嘉德日历》简单勾勒了近二十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脉络,2018、2019年《嘉德日历》则试图使读者一览当下艺术品市场的风云变幻。 无论是为大众所广泛关注的中国书画、油画,还是陶瓷、家具、古籍善本、文玩杂项,我们都希望《嘉德日历》能够还原艺术作品的真实价值所在,开启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品市场面貌的一扇小窗。 收藏学习指南 除了价格说明,我们还为每件艺术品精心准备
在临习碑帖一段时间后,对碑帖中字的点画、结构、章法等有了一定了解,可尝试进行集字创作。本册以《曹全碑》为底本,选取出单字,以成语、俗语、对联、唐诗、宋词等主要内容,集成书法作品。作品形式依据内容,作斗方、扇面、楹联、中堂、横幅等等。每件集字作品有作品整体效果图,含正文、落款与印章。后附单字放大、米字格上的效果,有助于读者先进行单字练习,再根据整体图完成通篇集字作品。集字作品依据字数(由少至多)、形制(由简至繁)排列。白底黑字。原碑文中没有的单字,采取部首拼凑的方式,并由书法专业人士进行微调,以尽可能体现原碑的风格、符合《曹全碑》的书写规律为原则处理。
《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选用历代经典碑帖海内外珍稀传世版本,涵盖篆、隶、楷、行、草各体经典碑帖,碑帖种类丰富,采用16开优质纸印刷,并附带碑帖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张迁碑》,亦称《张迁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碑额篆书题《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于明代出土,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
近年来,书法图书市场上的古诗集字类读物大多止步于简单的集字呈现,有的又编排得十分复杂,没有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实际需求,集字水平也参差不齐。鄢建强编著的《集颜真卿书好诗(多宝塔碑)》以古代名碑为依托,精选古代名家名诗若干篇,然后将原碑拓字集成有趣的古诗书法读物。同时,书中还编排有古诗诗意、书法常用款式及集字创作方法,供目标读者创作所需。
《中学生字帖(欧体)(修订本)》内容包括:为便于教学及初学者自学,我们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毛笔字部分按“笔画”、“部首”、“结构”等章节编排。每个章节都有文字说明,指出临习的重点、必须掌握的要领及具体的书写方法,通俗易懂。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擅长及教学需要选择本套字帖中的任何一种,供初中一、二年级使用。同时,本套教材也适合于师范院校学生及广大书法爱好者选用。
《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道,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其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草书精选》以《小窗幽记》为内容,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历代名家或经典碑帖草书范字集合在60余幅书法作品中。力求风格统一,行气流畅,章法形式多样,既可直接供书法爱好者临摹,又可为其书法创作提供借鉴,集书法与文学价值于一身。
《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选用历代经典碑帖海内外珍稀传世版本,涵盖篆、隶、楷、行、草各体经典碑帖,碑帖种类丰富,采用18开优质纸印刷,并附带碑帖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选用历代经典碑帖海内外珍稀传世版本,涵盖篆、隶、楷、行、草各体经典碑帖,碑帖种类丰富,采用16开优质纸印刷,并附带碑帖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虞集认为:“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前后赤壁赋》,亦称《赤壁二赋帖》,纸本册页,行书,计有二十一页,每页纵二七·二厘米,横一一一厘米,每页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合计九三五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赵孟頫于元大德五年(1301)应友人明远之请所书。该帖笔法精巧娴熟,结构圆润秀美,从容自如,意态闲适,尽得魏晋遗韵,是赵孟頫行书作品中的得意之作。
《周颂鼎集联》文字完整,书刻精良,堪为东汉隶书的典范。其书法之精妙可谓少见,登峰造极。该碑虽笔画较细,但少见纤弱之态,而似铁画银钩,劲健遒媚,极富质感,非屏息提气,腕力强健者不能临写。其结构平正严谨,疏密停匀,但平中见奇,寓险于平,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其风格庄重典雅,高古超逸,严整中寓潇洒,规矩中见性情。
在临摹系统性构建的过程中,对比无疑是获取靠前手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比较,掌握碑帖在书体、风格、形制、审美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不同特点,加深印象。但另一方面,真草篆隶行虽是五种不同书体,字形变异只是一种外在区别,更主要是依据书体渐变的轨迹,寻找内在的、共通的审美价值。傅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这就说明,学楷书、行书乃至草书,突破口其实在于篆隶,此即是对于相关性的关注。只有通过反复揣摩,才能不被表象所蒙蔽,在多本碑帖之间找到某种关联性,从而将看似不相关的碑帖结合起来,具备新的思路。在临摹过程中,打开一种碑帖奥秘的钥匙很可能是另一本碑帖。随意地临摹,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从具体碑帖到整个书法史的梳理,都很好必要,从微观到宏观,由宏观至微观,如此反
赵孟頫(1254-1322),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后人称“赵吴兴”。元代有名书法家。他的行书,尽得魏晋风流遗韵,深入右军堂奥,风神雅致,潇洒端庄。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采飘逸。传世作品有《前后赤壁赋》《闲居赋》《真草千字文》等。 本书针对书法初学者,精心编写了30天的课程,一课,让初学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赵孟頫行书,力求在他们认真学习并练习赵孟頫行书30天后,能够基本掌握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字的间架结构。
“朝夕谛观”语出姜夔《续书谱·临摹》:“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此处的“朝夕谛观”指读帖。为此,我们特组织编撰了这套小巧雅致、方便携带的《朝夕谛观》小丛书,读者贤达若时时读之察之,必能日有所思,日有所进。为便于读者更好地赏玩,每册碑帖前还概述了作品的基本情况与艺术特色,碑帖后另附集评及名家相关论述。本册赵孟頫《三门记》即是其中一种。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草书精选》以《人间词话》为内容,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历代名家或经典碑帖草书范字集合在60余幅书法作品中。力求风格统一,行气流畅,章法形式多样,既可直接供书法爱好者临摹,又可为其书法创作提供借鉴,集书法与文学价值于一身。
本套书为中小学生书法入门教程,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学习书法而编写。全书共分为书法基础知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章法布局、原帖欣赏六大部分。以范字为主,在范字中配画了毛笔运笔走势的轨迹,运用笔势图解的方法,使书法教学更为直观明了。范字中加以简单的图示,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便与教学与自学。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我们选用了范字的偏旁、部首,运用电脑设计集成了大量的范字,并集字汇成常用成语、古诗等,举一反三加以变化运用。我们还选用了原帖中的字做成拼图与集字进行对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菜根谭》是明代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 《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行书精选》以《菜根谭》为内容,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历代名家或经典碑帖行书范字集合在60余幅书法作品中。力求风格统一,行气流畅,章法形式多样,既可直接供书法爱好者临摹,又可为其书法创作提供借鉴,集书法与文学价值于一身。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性忠鲠。工诗文。“宋四家”之一。其书学王羲之、虞世南、颜真卿,浑厚端丽,当世有盛名。苏轼论曰:“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宋代朱长文评曰:“君谟真行草皆优入妙品,笃好博学,冠卓一时。少务刚劲,有气势。晚归于淳淡婉美。”《自书诗卷》,纸本,乌丝界栏,行书。纵二八·二厘米,横二二一·二厘米。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蔡襄书于皇祐三年(1051),其年四十岁左右。内容为录自撰诗十一首。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清人顾复《平生壮观》以此卷为蔡襄“第一小行书”。
王献之(三四四—三八八),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少负盛名,累官州主簿、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人称“大令”。其书与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洛神赋十三行》为王献之所书小楷《洛神赋》中一节,自“嬉”字始至“飞”字止共二百五十余字,十三行,故称。《洛神赋》真迹原写于麻笺,流传至唐代已经散佚,只存十三行。柳公权有硬黄纸临本,有刻本流传。而原迹九行为宋高宗所得,贾似道复得四行,因将此十三行刻石存于“半闲堂”。此石于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湖葛岭。因石呈深暗色,被誉为“碧玉”。石纵二九厘米,横二六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本书所刊为贾似道刻碧玉本。第九行“衡”字双人旁似有小钩。此帖笔致灵动,体势秀逸,沉着流美,被誉为“小楷之极则”,历来为书家所重,是临习小楷的经典范本。
苏轼《李白仙诗卷》,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该帖为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太白之诗共两首。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此书境界,颇难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