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书法图书市场上的古诗集字类读物大多止步于简单的集字呈现,有的又编排得十分复杂,没有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实际需求,集字水平也参差不齐。鄢建强编著的《集颜真卿书好诗(多宝塔碑)》以古代名碑为依托,精选古代名家名诗若干篇,然后将原碑拓字集成有趣的古诗书法读物。同时,书中还编排有古诗诗意、书法常用款式及集字创作方法,供目标读者创作所需。
无
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因游皖山谷寺石中涧,乐其泉石之胜,又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创江西诗派。书法以行草著称,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拗崛,自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书法]。传世墨迹有《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诗》、《廉颇閵相如传》、《诸上座》等等。《松风阁诗帖》是其行书代表作。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清赵之谦称:“国朝人书以山人(邓石如)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邓石如的隶书吸取汉碑长处,取资广泛。初期结体扁方,出自曹全,笔意圆润,有棉里裹铁的笔致。其后,笔法日益苍劲洒脱,腴润稍减。到了晚年,往往运用篆、草的笔势以作隶,骨劲茂丰,淋漓尽致,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峰。这件隶书作品是邓石如嘉庆己未年(1799年)时所书,内容是关于治家、立身处世的格言。此作体势宽博、凝重古朴,是他学书融篆隶之法的代表作品。原作现藏无锡博物馆。 本次修订,利用我社所藏作品照片重新制版,添加释文和修订说明。
无
365件艺术珍品 新上市的2019年《嘉德日历》延续了前两本日历的传统,所收录的365件艺术品皆来自中国嘉德2017年春、秋大拍及2018年春季拍品。 在品类上则涵盖了书画、油画、瓷器、家具、古籍善本、邮品钱币等各个门类,可以说是中国嘉德二十余年经手艺术珍品的呈现。 拍卖市场数据 《嘉德日历》所收录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标注了历年估价与成交价。 如果说2017年《嘉德日历》简单勾勒了近二十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脉络,2018、2019年《嘉德日历》则试图使读者一览当下艺术品市场的风云变幻。 无论是为大众所广泛关注的中国书画、油画,还是陶瓷、家具、古籍善本、文玩杂项,我们都希望《嘉德日历》能够还原艺术作品的真实价值所在,开启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品市场面貌的一扇小窗。 收藏学习指南 除了价格说明,我们还为每件艺术品精心准备
本书是为书法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便携式10元口袋书。根据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和普及书法美育的需求,我社曾经出版过中国拥有代表书法作品系列48种,后又推出中国拥有代表书法作品放大本系列,均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据此,我们策划了此套古代书法碑帖经典系列口袋书,本册精选《乙瑛碑》中的精美范字,一字一页,一帖一册,对每个字附有临摹示范视频和简单技法解释,64开本,实用便携。适合各个书法层次的读者群体。
如今,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印刷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被皇家宫廷、高官显宦和文人士大夫们秘藏的历代珍贵法书真迹,基本已影印出版,公之于世,遑论宋元珍拓墨本而已。西泠印社出版社精选十六种古代名家墨迹,书体上以行草书为主,基本上涵盖了自东晋至宋元书法大师的精典之作,堪称“帖学法书”的基础。此次影印出版, 限度地保留了书迹的精妙笔法、装帧款式与历代题跋的风貌,具有临摹学习和了解法书流传、鉴赏的双重功能,今之视昔,真可谓后来临池者眼福居上了。 这本黄庭坚著的《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碑帖大观”系列之一,为高清版本。
《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年)刻成,无撰写年月。
《兰亭序》,又称《兰亭叙》《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禊序》等,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当时41位名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消灾祈福的“修禊”活动,大家流觞赋诗,后汇编成集,由王羲之作序,王羲之所书序言的手稿即为《兰亭序》。《兰亭序》有多种摹本、临本、刻本存世,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知名。本书将冯承素摹本与虞世南临本、褚遂良摹本一并印出。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目前影响优选的名作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春雨杂述》云:“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鱼鬣鸟翅,花须蜂芒,油然桀然,各止其所
《历代经典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丛书汇集了传世经典碑帖,精选 碑帖版本,右边满版高清印刷原碑帖,左边精选部分代表性例字放大还原处理。整本彩色印刷,右边碑帖图片清晰,左边放大例字精准。为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实用性强,可以将透明纸直接蒙在帖上练习。同时,每本对应简体释文,便于读者临摹研习,是书法临习及欣赏的 法帖。 本书为陈行健编写的《钟繇小楷六种(历代经典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
王献之(三四四—三八八),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少负盛名,累官州主簿、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人称“大令”。其书与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洛神赋十三行》为王献之所书小楷《洛神赋》中一节,自“嬉”字始至“飞”字止共二百五十余字,十三行,故称。《洛神赋》真迹原写于麻笺,流传至唐代已经散佚,只存十三行。柳公权有硬黄纸临本,有刻本流传。而原迹九行为宋高宗所得,贾似道复得四行,因将此十三行刻石存于“半闲堂”。此石于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湖葛岭。因石呈深暗色,被誉为“碧玉”。石纵二九厘米,横二六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本书所刊为贾似道刻碧玉本。第九行“衡”字双人旁似有小钩。此帖笔致灵动,体势秀逸,沉着流美,被誉为“小楷之极则”,历来为书家所重,是临习小楷的经典范本。
《米芾苕溪诗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故宫博物院藏。所书内容为米芾自撰诗,共六首五律。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记,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此卷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时米芾三十八岁,正是书法走向成熟的时期。此卷用笔变化丰富,八面出锋,提按起伏自然超逸,其结体取欹侧之势,字体微向左倾,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面貌,与此后稍晚一月所书之《蜀素帖》,并称米氏行书双璧。
在临习碑帖一段时间后,对碑帖中字的点画、结构、章法等有了一定了解,可尝试进行集字创作。本册以《曹全碑》为底本,选取出单字,以成语、俗语、对联、唐诗、宋词等主要内容,集成书法作品。作品形式依据内容,作斗方、扇面、楹联、中堂、横幅等等。每件集字作品有作品整体效果图,含正文、落款与印章。后附单字放大、米字格上的效果,有助于读者先进行单字练习,再根据整体图完成通篇集字作品。集字作品依据字数(由少至多)、形制(由简至繁)排列。白底黑字。原碑文中没有的单字,采取部首拼凑的方式,并由书法专业人士进行微调,以尽可能体现原碑的风格、符合《曹全碑》的书写规律为原则处理。
书法是在书写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作为一个时代的书法特称而载入史册。书法讲究笔法、笔意、笔势。观、临碑帖,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书法的艺术特色,我社特精选历代名碑名帖,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编辑该套碑帖,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一、精选经典作品,力求体现书法各体优选艺术水平;二、精选底本,力求字体笔画清晰,且添加释文,以方便读者学习;三、倡导环保节约的时代潮流,力求朴素、实用、低价,普惠大众。本系列丛书共49册,品种齐全,质优价低,是初学入门的不二选择。
《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苏州玄妙观是著名的道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此后屡遭兴废。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改名为玄妙观,此名取自《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句。元大德六年(1302)赵孟頫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并篆额。《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原在正山门内,『』时失落。此作乃墨迹纸本,纵35.8cm,横283.8cm,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隋《龙藏寺碑》,楷书,无撰书人姓名,开皇六年(586年)刻,碑在河北省正定县。有人说它“整密瘦健,为隋碑第一”,有人说它是“爽整精能,为隋碑之极则”。《龙藏寺碑》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方整有致,已是成熟的楷书形象。《龙藏寺碑》集北碑之众长,是开初唐一代书风的“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梯。 本书修订版据上传世最善本即莫友芝旧藏本影印制版,添加释文和修订说明。
此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珣写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帖一直被后代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曾经北宋宣和内府收藏,明清两代由吴新宇、安歧等递藏。乾隆将原存宫中的王羲之《快雪时清帖》、王献之《中秋帖》与王珣《伯远帖》共贮养心殿西暖阁,并更名为“三希堂”。其用笔自然生动,特点鲜明,少见描摹之痕。点画妙尽自然,意趣超逸。点法多为侧锋出之,似轻描淡写,全不经意,又恰到好处。结体开张,疏密有致。欹侧取势,动静结合。
《历代经典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丛书汇集了传世经典碑帖,精选 碑帖版本,右边满版高清印刷原碑帖,左边精选部分代表性例字放大还原处理。整本彩色印刷,右边碑帖图片清晰,左边放大例字精准。为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实用性强,可以将透明纸直接蒙在帖上练习。同时,每本对应简体释文,便于读者临摹研习,是书法临习及欣赏的 法帖。 本书为陈行健编写的《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历代经典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
《钟繇二王小楷》内容包括:钟繇(一五一-三二○),三国魏书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一作许昌人。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初迁相,明帝时迁太傅,世称钟太傅。卒谥成侯。书师曹喜、刘德异、蔡邕。真书绝妙,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其字幽深淡远,古雅拙朴。后世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与前代书家张芝并称[钟张]。《宣示表》《荐季直表》是钟繇代表作,现以《大观帖》所刻《宣示表》,传世的《荐季直表》刻本及一种墨迹本同时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