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广义来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书法是借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第二,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中国书法教程》共六册,分别是:《楷书教程》《行书教程》《隶书教程》《篆书教程》《草书教程》《篆刻教程》。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同类书基本上是纯学术的研究读物,不接地气。 《中国书法教程 篆书教程》结合技法教程阐述理论话题,将各种书体讲解透彻。作者为卢中南、叶培贵、赵宏等学者,具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
凡学书法之人,必先从碑帖入手,秉此学书原则,《墨点字帖》套书编者精选历代经典碑帖,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原貌。同时为了 方便读者临摹学习,在编排上做了创新,每页作品精选部份代表例字,由专业人员技术处理,还原放大置入米字格中。本套字帖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左右对照品读临习,实用性强。 这本由周思明编写的《颜真卿颜勤礼碑(历代经典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是其中一册。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既是高深的又是普及的。几千年来名家众多,杰作无数,对历代文化和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某些时代文化的象征。 近20多年以来,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然而虽然书法队伍不断壮大,书法家不断增多,但与我国人口的众多,文化艺术需求的日益增长相比,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空间。 书法的学习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那就是必须临习古人作品。不曾临习碑帖而要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学习者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又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肯定会走弯路或者误入歧途。更有不少的书法教师,自己都没有好好临写过碑帖,对书法艺术没有起码的认识,却在办班授课,其结果必然是误导学
碑刻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曾被作为字帖临摹过,亦曾作为名山大川、古老寺庙中的一个景点观光过。但碑这种石刻文字的起源、释名、分类、功用、沿革的情形如何呢?有待《碑学10讲》来告诉你……
为了方便读者进行集字创作,本社继“中国古诗集字字帖系列”之后,又推出了这套“中国古文集字字帖系列”,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创作资源,引导读者进一步地叩开书法创作之门。本系列依然选取《史晨碑》、《智永正文五千字文》,《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经典碑帖作为集字的范本,并选用陶渊明、柳宗元、范仲淹等历代文豪所作的脍炙人口的古文作为集字的内容。篇幅由短至篇排列,使读者循序渐进地书写。 《颜体集字古文》有两个特点:一是对碑刻原版中现在的范字进行黑白翻转、适度放大和局部修整;二是对原帖中没有的范字合理组合拼集,尽可能达到原碑帖的法度和韵味。同时在每本字帖的开始,分别列举了各篇古文和书写形制和章法,以供读者参考。
王蘧常(一九○○——一九八九》,嘉兴人,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欣欣老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精通文史哲,着作宏丰,着有:《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秦史》等。 王蘧常诸体皆通,尤其擅长章草。受恩师沈曾植影响,专攻章草,取法独特,不仅师法魏晋以来的章草名帖如《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等,还从汉简、砖文、瓦当文、陶文等吸取营养,以此来丰富章草的造型。王蘧常坚持以篆书写日记,并以篆书笔法写章草,点画苍茫迟涩,盘旋纠结,圆起圆收,波磔不显,沉着厚重而不失飞扬,结字古雅,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面貌。日本人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画家谢稚柳说:“是章草、非章草、实乃蘧草,千年以来一人而已”。 与魏晋以後的章草相比,“蘧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掳受折磨而死。赵佶能书善画,精于鉴别,是一位大艺术家。其楷书“瘦金体”,为后世所重。《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碑文共十六行,满行四十字,正文共三百六十六字。此碑为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以瘦金书写成,意在向天下阐明以道教治国的思想。先令汴京神霄宫刻碑,以该碑拓本颁赐天下,摹勒上石。现存于福建莆田三清殿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即是根据颁行的拓本摹刻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结字内紧外驰,细长欹侧,用笔爽利自然,布局疏稀而和谐,显得秀媚、静穆。此碑与宋徽宗其他手迹相比,略显丰腴,波磔神韵,跃然眼底。
天卷·真书、地卷·草书、玄卷·隶书、黄卷·篆书、宇卷·行书五个大的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书30卷和玄卷·隶书12卷将提前上市。 天卷·真书系列由北碑名家孙伯翔先生主编,后附孙先生名作《怎样写魏碑体》等真书技法和历代集评文章;玄卷·隶书系列由隶书名家著名学者华人德先生主编,附有华先生著名隶书研究文章和技法讲解,以及历代集评文章,方便读者欣赏、学习、临摹。
《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五十九岁时为其曾祖颜勤礼撰文并书的一块碑刻。碑文主要内容追述了颜氏家族祖辈的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的业绩。此时颜鲁公精力充沛,功力深厚,笔法精到,已形成颜体丰伟豪迈的独特风格。此碑集苍劲、雄伟、精丽于一身,达到了“颜”字美的。 《勤礼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碑阴各19行,每行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计166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铭文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长,其书法饱满庄重,匀称妥帖,结体方长,线条遒劲,是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近代书法大家李瑞清曾以“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评之。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其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