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按字形大小分为人楷、申楷、小楷。小楷形成于魏晋,锺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王義之《黄庭经》《东方朔画赞》《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等,均是早期的小楷名作。隋唐时期,在“尚法”风气影响之下,小楷有了进一步发展,隋代无名氏《董美人墓志》、唐代锺绍京《灵飞经》以及《唐人书妙法莲华经》等,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小楷作品。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要求士子能写出工整秀丽的蝇头小楷,擅长小楷的书家日益增多。其中,元代赵孟頫和明代宋克、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董其昌等均颇有建树,留下了很多精妙的小楷作品。 小楷以其买用性和秀丽、典雅的格调,成为书法艺术园地申的一朵奇葩。在古代,小楷不仅用于科举考试、书写公文信札、抄录诗文等多种实用场合,而且用于书写长卷、扇面、册页等书
《胡考临欧阳询虞恭公碑》为中国现代楷书法书作品集,由上海文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版,上海画中画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5年8月版,2015年8月次印刷。《胡考临欧阳询虞恭公碑》适合对碑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中国书法,魏晋南北朝时,各体俱备。到了唐朝确立了完整的规范和品评标准。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常以唐代法书作为学习的范本。 唐以后的宋代,出类拔萃的文人们,以深广的学识、极其成熟的艺术心理,理解和掌握了唐以来的规范,熟练地运用这些规范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对前一代的,不是故弄玄虚的胡来,而是真有些“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劲头了。自唐始,高度发达了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宋代都有自己开宗立派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