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三种》讲述《草诀百韵歌》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入门教科书。《王羲之书三种》作者把草书的主要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编写为五言一句的俳律韵文,其中一些是讲究平仄和对仗的联句,便于记忆及诵读。《王羲之书三种》准确地说明了草书结体和行笔的某些规律。
《新书谱 中国书法基础教程:峄山碑》为各大艺术类院校和基础培训必修课程,讲述关于篆书书体的构成要素及临帖方法,全面剖析篆书理论与篆书书体结构关系,分为临帖精析,偏旁结构、临创范例、创作作品、集字作品、碑帖全貌等相关内容。
《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碑刻,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历代碑帖经典单字放大本》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笔画末重收。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画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论书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 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
这本《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字典》是经过作者精心甄选,将王羲之、王献之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的墨宝展示给喜爱他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是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作品的集大成之作,展示了王羲之、王献之在书法上的造诣,也为弘扬中国书法文化及东方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喜爱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查阅其字迹和欣赏其墨宝的便捷平台。加之本书装帧精美,印制精良,是这套书法丛书中的精品之作。
中国古代最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多种书法作品传世,最为常见的是其尺牍书札。这些尺牍被后人珍藏并镌刻在历代丛帖之中,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其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王羲之书法在南朝的强大影响,在《千字文》的编纂和书写上可以见出一斑。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一直被作为字书的字样,所以才会出现《千字文》这样专门收集王羲之单字并加以编纂的集字作品。《千字文》编集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是十分爱好王羲之书法的梁武帝命文士周兴嗣从王羲之传世书法中选择一千个不重复的单字加以编次而成。传说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编次完成,须发皆白,因此得到梁武帝的嘉奖。另一种《千字文》文本是梁武帝的弟弟南平王萧伟命萧子范(486-549)所编撰,可惜今已失传。《千字文》问世之后,历代不断有书法家加以书写,其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有“米襄阳”之称。长期居润州停(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马北宋四家之一。 米芾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成竹在胸书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是“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关键词:楷书、法帖、中国、唐代。《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由北京印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开本635mm×965mm 1/8。《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为2016年5月版。《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所有,侵权必究。
《颜真卿多宝塔碑》系历代碑帖经典集字联。《颜真卿多宝塔碑》主要包括灯下诵经文中释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功夫文章笔墨情怀、梵文成大雅书画难脱俗、大德传八表名花开四时、笔法三十六岁次日月年、夜静心泊然庭深思圣贤、门对千山秀家藏万卷书、文书千古妙笔著一春秋等内容。
《新书谱 中国书法基础教程:曹全碑》旨在通过一系列讲解,用朴实的语言和清晰的框架,配合图片的解释说明将《曹全碑》的基本规律展示给读者。希望读者跟随《新书谱 中国书法基础教程:曹全碑》的步伐,通过勤劳的练习能够准确地把握《曹全碑》,从而对作品的学习不局限于单独的某个字,而是对整体规律的掌握,并最终创作出具有《曹全碑》风格的作品。
《史晨前后碑》内容简介: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宇),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宁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桷,俯视几筵,灵所冯(凭)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
《中国碑帖名品48:褚遂良阴符经倪宽赞》精选历代碑帖褚遂良阴符经倪宽赞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中国碑帖名品48:褚遂良阴符经倪宽赞》可供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碑拓范字和基本技法的内容由聂文豪、黄跃清负责,书家和作品评介以及文本阅读理解的内容由文师华承担。全书具备完全的阅读内容和完全的临习功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传统碑帖的“良师益友”。
本套放大本法帖。所选法帖都是原帖字本较小者,因而“放大”也便具有了价值。放大不仅原色,而且做到尽量保持法帖之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之韵致得以完全展现。这既利于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的《苏轼寒食诗帖次辩才韵赋诗》为苏轼书自作诗。此帖书法精妙,世谓“苏书”、“天下第三行书”。此帖为行书学习之范本之一。
《赵孟頫书常用字(楷字编)》介绍了楷书法帖。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老碑帖系列: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是老碑帖系列之一,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有正书局曾出版过许多碑帖,其中有一本刘鹦收藏的宋拓《集字圣教序》。此本后有董其昌、王铎、刘铁云三人题跋。董其昌称道:此本纸墨奕奕,神采焕发,宋揭中致佳,临池家宝之。」明朝崇祯十三年,受命为南京礼部尚书的王铎,在即将离开北京赴任时,在拓本后题款,称赞此本:「兹帖宋搨之最精者,他刻皆执珪趋拜于其下。
《名碑名帖集字选:柳公权楷书集字古诗》由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841)十二月,现存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为柳公权六十四岁时书,属于晚年的成熟之作。内容包括:孟浩然《春晓》、杜甫《八阵图》、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杜牧《山行》等。
宋徽宗即赵佶,北宋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嗣哲宗立为帝。在位二十五年,穷奢极侈。书法初学薛曜、黄庭坚,后自成一法,称“瘦金书”。其笔势劲逸,瘦硬清朗,如屈铁断金,而意度天成。尝敕臣工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历代名家碑帖技法精解:颜真卿?多宝塔(放大版)》采取全新的版式,全面的剖析,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书法名家赵孟頫传承至今的经典字帖——三门记,分人物简介、书法特点、用笔技巧、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布势、集字临创、原帖再现等章节进行介绍,每个字均有运笔图解和技法精解,可谓图文并茂,详略得宜,深入浅出,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