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发展》全面介绍了摇滚乐的声音和社会影响。作者介绍了这种经久不衰的音乐风格的元素,同时强调了50多年来该流派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作者专注于所讨论的音乐的声音,以帮助您培养分析性的听力技能和全面的音乐词汇。本书第8版相比第7版,所有文本内容都已更新,包括最近的事件、录音和其他更改;每章的音乐特写深入探讨特定的音乐元素、风格和音乐家。时间线将艺术家或团队职业生涯的重要记录、成就和其他方面按时间顺序排列。
阿尔伯特·施韦泽著的这本《论巴赫(精)》除了一般的传记应有的生平事迹以外,该书以一半的篇幅来介绍巴赫的各个层面的作品,将巴赫的音乐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解释,并从这个角度将巴赫的音乐和贝多芬、舒伯特、
《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分为总规、指法、手势、曲谱、音律、论说六篇,主要内容包括:琴面的部件、琴底的部件、琴前后的部位、上弦的程序、琴位的安置、坐位的姿式等。
1956年, 北京琴会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与中国音乐研究所领导下, 派出古琴采访小组, 结识各地琴家之后, 即经常与各地琴家保持接触, 受到各地琴家不断教益, 使北京琴会在琴学与琴艺各方面得到不少提高。北京琴会筹议为各地琴家建立互相接触的园地, 设想印发一种专刊, 并曾向各地琴家征稿。 《琴论缀新》应运而生。这本书集中体现了1949—1980年间的中国古琴研究成就,此专刊以利琴学、琴艺之交流,收录了各地琴家之文论,极具史料价值。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而且对于演奏技法技巧、行业动态都有涉及,读者可以从中窥视这一时期古琴届发展态势。
该书是为了纪念王音旋逝世十周年,全面总结其在民族声乐领域非凡的艺术成就,延续山东艺术学院厚重的历史文脉,丰富新时代山艺的精神内涵。本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追思卷》,由“念亲人”“忆恩师”“故友情”和“影响力”四部分组成;第二卷:为《学论卷》,由“王音旋文论”“声乐教学研究”和“创作与表演研究”三部分组成;第三卷:为《歌谱卷》,主要由“王音旋演唱的金西创作歌曲集”“王音旋演唱的其他作曲家歌曲集”“王音旋演唱的民歌集”和“歌曲简介”四部分组成;第四卷:为《图汇卷》,内容为“王音旋先生的老照片”“各类证书”“手迹”等,卷末附王音旋先生生平大事记,分卷主编为宫富艺、高文辛。
《春草堂琴谱:一函4册》由[清]苏璟,[清]戴源,[清]曹尚炯同订
《中国古琴珍萃》(复合媒体版)一书收录了中国各大博物馆及民间珍藏历代名琴163张。每一张古琴均有文字说明,正面、反面、侧面及重要的局部细节图。书后还附有乾隆御题琴谱册及抢先发售面世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抄本《太古遗音》琴式图,本书内容对研究古琴的专业人士及古琴爱好者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及收藏价值。
《二香琴谱:一函8册》由[清]蒋文勋撰
《今虞琴刊》是由今虞琴社编印的古琴学术刊物,由查阜西、彭庆寿、张子谦等人编印,汇集了近代琴人、琴社的丰富琴学资料。 书中包括了记述、学术、考证、论说等部分,并提出了利用现代音乐知识,系统收集整理古琴音乐遗产的主张。 《今虞琴刊》展现了当年琴人的风貌与思想意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具有较高的学习、研究和收藏价值;也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技艺的作用。 《今虞琴刊》是古琴、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爱好者推荐的琴学著作。
历代以来,古琴和书法是文人、士人“乘物游心”的主要艺术性载体,故有“琴棋书画为文人四艺”的说法。作者透过“古琴”和“书法”这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孕育的双生子,相互印证和比对,解谜其中“艺”的传承基因和演化规律。故本书当为中国艺术领域用“文理合一”思想进行思辨的首例。本书源自笔者多年琴书学习与实践的感悟与体验,集结若干解析“艺海双帆”渊源与流变的研究,深入浅出、勾连古今,适合对古琴、书法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李斯特钢琴全集(第2辑原版引进共5册)(精)》讲述了:想要演奏李斯特钢琴作品的音乐家们应该忘却所有的平凡。李斯特的生活和他的艺术姿态是如此的丰富、慷慨和宏伟,以至于没有音乐家可以回避它们的影响。从里斯本到圣彼得堡,从格拉斯哥到君士坦丁堡,他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钢琴的技巧使欧洲当时的所有人都为之着迷。他的抒情诗意和戏剧性的表现与他 的钢琴演奏技巧相辅相成,而这些能力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得以继承。
本教程共分为三部分:琵琶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练习、总复习。书中选用了中外的童谣、民歌、儿童歌曲、乐曲一百多首,且每首乐曲均有演奏提示。通过这些乐曲的学习,不仅拓展了儿童的音乐视野,而且也提高了儿童的音乐欣赏水平。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覃思与实证,中编音诠与乐析,下编散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古琴音乐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重点收录了作者在阐释学方面的研究文论,从归结古琴减字记谱法的本文—文本螺旋模式开始联系到中国哲学中的述作传统,认识到述作是古琴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理论方面,作者致力于明代琴谱《神奇秘谱》的研究、挖掘、整理,用打谱来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在实践方面,对古琴曲深入研究,兼顾古琴教学,将古琴的表现技术和美学理论相结合。
桑贝和音乐的不解之缘,可以从童年时代家里那台收音机说起,他通过电台发现了神奇的爵士乐,以及那些有趣至极的爵士乐手。即使父母吵得不可开交,他也觉得没有关系,因为在他想象的世界里,他成了爵士乐队的一员,走南闯北到处演出。他用音乐来抚慰自己敏感的心灵,来摆脱并不幸福的童年生活。桑贝最后成了漫画家,但音乐给了他无数的灵感。他如数家珍般说起那些至爱的音乐家,德彪西、艾灵顿公爵、拉威尔……他回忆起第一次弹奏格什温的《爱人》,第一次发现神奇的唱片竟然可以把“整个乐队装下”,第一次请《小淘气尼古拉》的作者戈西尼上家里听歌。本书收录了桑贝大量没有发表过的音乐主题的作品,并附有一篇长达三万字的访谈稿。这本书是桑贝对音乐的优选敬意。
《施光南全集》是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出版项目之一,。施光南,一位获颁“改革先锋”奖章,获评“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音乐事业。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本次出版的“声乐卷”是从施光南遗作中整理出的500余首作品,其中有近300首属首次发表,并从未被演唱过,其中仍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属经典之作。出版此书是为了传承施光南的音乐遗产,弘扬他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精神,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全书含绪论,上下编21章,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上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格局”共11章,绪论及第一、二章从学科架构、学术布局、研究思维和分析方法等不同角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语境下,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的整体研究状况、研究路径及其思维与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横向梳理和系统描述。第三到第十一章从少数民族音乐区域分布状况及微观学术史角度,对田先生的学术论著及其三代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运用上述学术研究思维和学科方法论的状况及创新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描写。下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代际传承”共10章,该编选择了田先生及其早期和后来的9位主要衣钵传人,结合他们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经历,从更为微观的个体层面,对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50年来在该
卢西恩·詹金斯、克莱夫·安格·汉密尔顿、斯蒂芬·约翰逊、戴维·麦克利瑞所著的《西方音乐1500年(附光盘共2册)(精)》内容简介:西方音乐历经了早期(包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
《儿童音乐博览》丛书分为中国卷和外国卷两卷,共 129 首适合儿童演唱与欣赏的 音乐作品。“中国卷”精选中国34个行政区和31个少数民族共65首 儿童歌曲,“外国卷”精选世界五大洲64个 及地区各一首 儿童歌曲,每首作品都涵盖演唱提示、作品概览、乐器鉴赏、文化链接四大板块,配套演唱、伴奏、独奏、演奏一曲多用四种音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