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关于古琴制作的相关章节,以及北宋琴家石汝砺和崔遵度撰写的琴材斫制文献,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注译了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包括定材尺寸、琴身尺寸、削面法、调声法、较古琴大小法、琴色样法、斫匠秘诀等内容。其中不仅有较为详尽的宋代古琴琴面、琴背以及槽腹中各部位的相关尺寸,还保存有唐代斫琴名家雷震、张越之琴的实际尺寸记录,及其与宋代斫琴尺寸的比对性文献。 第二部分注译了崔遵度撰写的《琴笺》,阐述和探索了琴面上的十三个徽位的用法,并突破性地提出了十三个徽位不同声音的出现是事物客观规律的看法,否定了汉、唐以来将琴的音律附会为节气月令的唯心主义。 第三部分为《琴书大全》节选注译。《琴书大全》为现存收录古代琴学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全书共二十二卷,
德国音乐学家、马勒专家康斯坦丁 弗洛罗斯代表性研究成果, 古斯塔夫 马勒系列 第II卷。书中深入解读了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的多重关系,将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与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瓦格纳、柏辽兹、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马勒交响曲的创作方法、思想及其艺术观念的来源,尤其指出标题性思维在马勒交响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于理解马勒交响曲作品乃至19世纪交响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中国竹笛名曲荟萃》介绍中国竹笛在中国民族器乐中,无论大小乐队演奏或伴奏时,它都处在一个主奏乐器的地位。不单是伴奏戏曲舞蹈、歌剧及合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也因为乐器本身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的特点,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独奏乐器。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 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 涤 ,日本至今还保留有 涤笛 ,后演变为如今的笛。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国外评赞为 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 ,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
与其他作曲家不同的是,贝多芬妥善保留着他的几乎所有作品的早期创作资料。透过这些草稿宝藏,路易斯 洛克伍德将我们带入作曲家的头脑之中,揭示出一个包含着广阔范畴和原创力的创作过程。 无论职业音乐家还是业余爱好者,贝多芬的交响曲在人们心中一向处于人类艺术成就的*。这些交响曲拥有的情感力量、多样性和无与伦比的独立个性,使二百年后的听众依旧对其青睐有加。贝多芬凭借毕生心血完成九部交响曲,就数量而言,这些作品仅仅等于莫扎特交响曲创作产出的四分之一或海顿交响曲创作数量的十分之一。然而,贝多芬的交响曲却以无与伦比的标志性,深印于听者的心中。作曲家的想象力驱使他超越传统的*,缔造出满富新意的交响乐杰作。 洛克伍德长期从事对贝多芬存世手稿和创作过程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作曲家从未完成的交响曲概念草稿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民歌在普通民众音乐生活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对中国各类音乐的滋润及广泛的影响,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本书精选民歌三百余首,是民歌爱好者收藏、欣赏的精选之作。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不管他们住在高原、山地、平原、海滨还是森林、草原,不管他们选择何种生活、生产方式,也不管他们的历史有几百年或几千年,他们都会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独有的歌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音乐家就直接参与对民歌的词曲和歌唱背景作全面的记录整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民歌的收集整理有了很大成绩,仅《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就包括31卷,近4万首作品。本书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精选28个省区、56个民族的305首民歌,其中包括了《黄河船夫曲》、《孟姜女哭长城》、《小白菜》、《
《中国广东音乐 高胡名曲荟萃》共收入了103首经典广东音乐,由著名高胡演奏家、教育家、现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余其伟教授一一加以订正,注上弓法、指法,并附上他近年来写的关于粤乐及高胡表演的心得和感想。书中大部分乐曲之后都附有详细的演奏提示,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曲目的演奏风格和技巧,整体而言是一套深入浅出、编排全面的高胡经典名曲集萃。此次为15年之后的重新修订版,其中不但对每首曲目重新进行了仔细修订与微调,而且还根据近年来的舞台演奏实践与教学经验,将部分曲目如《步步高》《齐破阵》等改为了高胡齐奏等新版本、新形式。同时,作者还首次甄选了29首精彩纷呈的音响资料在修订版中进行了展现。相信此本高胡名曲集萃的修订,将更好地满足广大高胡专业演奏者和爱好者的学习以及欣赏需求,并且也必将对振兴
这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欣赏不同时期音乐会音乐(即古典乐)的入门书籍。 作者讲述了不同时期的音乐所处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故事、音乐风格的演变,以及音乐的精髓所在。他将带你穿越不同时代、分析不同时期的音乐、解释每一种音乐的细节、讲解多部音乐作品。你将了解到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多种音乐类型及各式关键元素,如牧歌、小步舞曲、奏鸣曲、交响乐、歌剧等;你还会认识多个伟大作曲家及其创作的伟大音乐,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威尔第等;你会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到答案,如 为什么贝多芬如此重要 启蒙运动是如何改变音乐的 歌剧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等。 这些都将为你聆听音乐带来全新的认知与体验。
变和弦本是自然和弦演变出来的,它是自然和弦的变化形态。因此两者之间无论在和弦结构、功能属性、和声进行以及声部处理等诸方面均存在着相当大的一致性与共同点,关系十分密切。 自然音和弦与变音和弦的同步进行,可以使人们大大提前对变音体系的接触与运用,从而能及早地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和声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和声语汇。 《和声学新编/作曲技术理论丛书》主要是为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的和声课而写,但是也可作为师范院校的和声参考书。
《星籁 中国箫曲100首》是目前国内收录习箫乐曲数量很多且质量较高的一本著作,囊括了历时古今具代表性的100首箫曲,包括古代曲民间乐曲、移植整理改编乐曲和原创乐曲三个部分,乐曲按照低、中、高三个级别进行划分。书中每首乐曲皆有对应的示范音频,音频均由陆星毅先生亲自演绎,以扫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于读者。每首乐曲还有详细的乐曲演奏技法介绍,并配有演奏的示范图片,是一本难得的实用性习箫书籍。
一本给孩子的全球音乐史,讲述我们为什么又如何制造音乐。本书以叙事风格进行音乐探索,超越了古典和西方传统,将音乐作为人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表现加以讲述,让孩子们踏上通往世界各地的音乐之旅。从“什么是音乐”开始,聆听万物之声,探索从古至今不同时期、地区的音乐。讲述创造音乐的方法,探索音乐创作、即兴、欣赏、记录和传世等激动人心的多元形式。同时介绍世界各地的奇妙乐器与表现形式,遇见全球的音乐家与作曲家,从传统、民间、古典、歌剧、爵士乐、布鲁斯、摇滚、朋克、流行和嘻哈等多种体裁中发现音乐之美。
本书汇集了21篇关于古琴理论和演奏的论文,这些文章立足琴史、琴器、琴人、琴谱、琴论、琴操以及古琴保护修复等论题,从 跨领域、跨文化 的多元视角,就古琴音乐史学、传统美学、考古发掘、人文思想、审美精神、传承研究、活态保护等内容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与交流。
《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级教材: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曲集(七级-八级)》是一套在原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少儿声乐考级教程基础上重新改版增订的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教材,全部内容分为七级至八级共120首曲目,具体内容包括:蓝天白云跟我来、健康快乐动起来、飞进心灵的小鸟、大家一起唱首歌吧、给书包减肥、可爱淘、去云彩里躲猫猫、洪湖童趣等歌曲。
本书选取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关于古琴制作的相关章节,以及北宋琴家石汝砺和崔遵度撰写的琴材斫制文献,共分三部分。 部分注译了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包括定材尺寸、琴身尺寸、削面法、调声法、较古琴大小法、琴色样法、斫匠秘诀等内容。其中不仅有较为详尽的宋代古琴琴面、琴背以及槽腹中各部位的相关尺寸,还保存有唐代斫琴名家雷震、张越之琴的实际尺寸记录,及其与宋代斫琴尺寸的比对性文献。 第二部分注译了崔遵度撰写的《琴笺》,阐述和探索了琴面上的十三个徽位的用法,并突破性地提出了十三个徽位不同声音的出现是事物客观规律的看法,否定了汉、唐以来将琴的音律附会为节气月令的唯心主义。 第三部分为《琴书大全》节选注译。《琴书大全》为现存收录古代琴学文献 多的一部类书,全书共二十二卷,本书中仅
本书以古琴初习者、未系统接触过现代乐理的读者为对象,将复杂的古琴音乐理论简单化、通俗化。书中采用参照比较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言简意赅的文字,并结合具体音乐作品将古琴研习中*主要的、*核心的理论知识进行简明的讲解。全书有基础乐理、乐器法、音乐表现三大部分,共十二章内容。各章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正文后附习题参考提示、名词术语解释,是一本实用的古琴学习辅助教材。
该书为谢俊仁先生多年来对于古琴研究、作曲和打谱的成果。该书主要分为论文部分和琴谱两个部分。论文部分,就琴曲的音乐特色与蜕变、琴律、琴弦物理和琴学承传与发展等论题,作者以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方法剖释深思,广涉细读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个人论点,既显功力,复有前所未见的发现与精辟见解。其中突出的是多篇有关律制的研究,为古谱的演绎带出新见;此外,其琴弦物理研究,以实践为根据,把琴学领域推向新的境界。琴曲部分,包括俊仁兄的自创曲十首,绝大部分是早年作品,古曲打谱多首则是近年所成。从自创到打谱,跨越近三十年,可说是他从年轻到成熟的琴学旅程。该书的出版为古琴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创作琴曲和传统琴曲,充实了古琴教材,是琴友们值得收藏的精品。
少儿竹笛集体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