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关系为突破口,有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与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与音强相关的联觉、与时间相前的联觉、与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对应关系为基础,还从创作与欣赏双向对音乐表现对象的发生过程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回答了“表现对象是怎样进入到音乐中去?它又怎样从音乐中出来,进入到听者那里去”的问题,并指出音乐理解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是必然的,而理解的共同性则是有条件的。
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穿T恤听古典音乐:巨匠时代》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田艺苗"穿T恤听古典音乐"缘起之作,《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2017年修订升级版。以此为基础,2016年7月田艺苗老师于喜马拉雅电台主讲《古典音乐很难吗?》,付费点播迄今累积已超过980万次。 贝多芬,被后世奉为"乐圣",为何在他身处的年代只是一个"的普通人";莫扎特,这个精力充沛的"小个子开心果",一生经历如流动不停的宴席,为何在身后的几个世纪,常常被迫以一种简单化了的形象示人。田老师为大家挑出音乐史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巨匠: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在《巨匠时代》这部书中,通过优雅洗练的文字,引导读者从他们的一首首歌剧和交响曲中,一瞥巨匠们激情饱满的生活,曲折跌宕的情感经历,炽烈丰沛的创作欲望,感受他们的真性
以先进的合唱理念、人性的教学模式、演唱中外经典合唱作品为主。在合唱正规训练的同时,进行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和声、复调、合唱音乐史等学科的辅助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同时这些学科也是合唱训练及其其他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在书中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诠释方面的问题,还在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的心理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钢琴大师教学笔记》详细论述了钢琴演奏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如声音、触键、技巧、踏板法、运音法等等。他在挑选版本、选择的指法、记忆乐谱以及尽可能有效利用练习时间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方法。同样重视诠释问题,讨论了解读音乐作品内涵的多种方法。此外,对如何在表演前酝酿情绪、如何应对舞台焦虑以及如何因人施教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自从电影和电视诞生以来,整个20世纪的音乐都受到了它们很大的影响。影视剧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样态、所使用的创作技法和审美意境,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不断地扩展并丰富着人们的心灵。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名著,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文化泛音”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都堪称“大师级别”。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
莫扎特提倡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纳粹思想尽管明显不相容,第三帝国仍将这位作曲家的音乐用于巩固自己的政权。本书作者艾瑞克·莱维查阅了期刊、日记、演讲稿等大量档案材料,再现了纳粹利用莫扎特建立自己文化及政权优势的史实。
本书是针对零基础音乐爱好者量身定制的乐理一本通教程。从本书中你将会学会乐理的基础知识,让你在日后的音乐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分为8部分,包括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乐谱的基本知识、音程、节奏、音阶、和弦、和弦扩展、调式训练、练习题等。作者用详细的文字讲解,配以图解展示,让没有基础的读者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再参考展示图片,轻松学会乐理。这种学习方式让你在枯燥的乐理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并能轻松的坚持下去,而不会因为一些繁琐的文字性的音乐理论放弃对音乐的热爱。本书适合音乐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程使用。
《音乐欣赏手册》自1981年出版后,颇受欢迎。现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又编辑出版了这本续集。《音乐欣赏手册(续集)》在集的基础上,增补了许多新的条目,同时还新辟了“专题音乐欣赏”一栏,其中包括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中国戏曲音乐欣赏、中国曲艺音乐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轻音乐欣赏、电影音乐欣赏等。
以先进的合唱理念、人性的教学模式、演唱中外经典合唱作品为主。在合唱正规训练的同时,进行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和声、复调、合唱音乐史等学科的辅助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同时这些学科也是合唱训练及其其他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乐理试题大赛获奖作品汇编:视唱练耳卷》本套书不仅体现了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各层次对于招生、日常试题设计的不同观点和难度,也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吸纳量较大、较具有创新思维的一部试题汇编。本册为视唱练耳卷。
本书是部用英文出版的西方音乐理论的综合史。它是由的音乐理论家与史学家协作完成的一个项目,本书对从古希腊开始直到今天的丰富的音乐理论思想的全貌进行了描述。考虑到音乐理论作为一个历史主题所拥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章节是在所限定的领域内按照年代顺序描述的;另外一些章节是从概念方面进行描述并跨越了较长的历史时期。本书三十一章的内容是对历史音乐理论这一迷人和复杂主题的概括。为了强化内容,本书配有丰富的图解、图表、谱例和详尽的索引,并且补充了全面的文献目录,无论对学生还是学者而言,本书将是一份无价的资源。
《中国民歌欣赏》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丛书之一。《中国民歌欣赏》的目的是探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我国民歌这样一种特殊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欣赏分析,引导中小学生理解我国民歌的艺术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期待对民歌的其他爱好者也能产生有益的赏析帮助。
《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分析(附光盘1张)》的基本结构是:按照音乐作品形成的过程,在简要论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如音高、节奏、旋律、官调)的特点之后,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即音乐发展手法和乐曲结构形式。音乐发展手法部分按照从相同到相异的顺序,包括重复、叠奏、展衍、对比等,乐曲结构形式基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包括乐段(一句式乐段、二句式乐段、三句式乐段)、双乐段、乐段群、单二段体、单三段体、单多段体、复合曲式、变奏曲式、循环曲式、套曲、复套曲等。在音乐发展手法和乐曲结构形式中,既论述一般表现形态,也探讨某些特殊手法和结构类型,如加垛、衬腔重复句、穗子、赶五句、穿号子、板腔体、数列结构等。最后总结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的文化内涵。分析乐曲结构主要从结构方式、构成形态上着手,特别是单曲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共有十五讲,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是关于音乐本体的问题,其中包括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传统的美学问题进行新的探索。第二部分是关于音乐实践的问题,其中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这些实践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的问题,因而它们更多的是运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的认识。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对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等。这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主要的出发点是把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思想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作综合研究,以寻求这两者的联系。
为了多渠道促进我国各层次专门音乐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在职音乐教师、音乐编辑、音乐研究、音乐管理人员的音乐理论素质与创新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音乐学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准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音乐人才,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将根据网络开设课程的需要.编辑出版《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含电子课件)。丛书的内容除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教学积累的传统课程,如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20世纪西方音乐、环球音乐采风、中国民间歌曲、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美学基本原理、音乐表演艺术论稿、钢琴、合唱与乐队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等课程外,还将推出一批社会发展前沿的新兴学科及社会急需课程,如电子乐器演奏法、歌曲作法、实用电声小乐队编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