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关系为突破口,有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与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与音强相关的联觉、与时间相前的联觉、与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对应关系为基础,还从创作与欣赏双向对音乐表现对象的发生过程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回答了“表现对象是怎样进入到音乐中去?它又怎样从音乐中出来,进入到听者那里去”的问题,并指出音乐理解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是必然的,而理解的共同性则是有条件的。
《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由王宝璋所著,是一部通俗化的理论专著,富于实践性是它的主要特色。全书写得平易切实,深入浅出,唯其切实深入,才能平易浅出。一种学说要得到社会承认,需要一批行道者为之艰苦奋斗,宝璋同志就是这样胼手胝足,身体力行的一个例证。阐明一种科学体系是困难的,而将它化为具体实践更是不易。书中某一技巧的说明,某一发声练习的部位、方法的确定,某一训练程序,步骤的安排,看似平常,实际是备尝艰辛,得之不易。成绩见于运用之妙,功夫形诸分寸之间,我们从事过音乐艺术实践的人,深知它的价值和份量。宝璋同志是卓有成就的歌唱艺术家,又是辛勤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歌唱实践,印证咽音学说的科学性、实用性,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他的教学活动,又促成他博采众长,总结经验,自觉地使咽音学说在我国应用方
乐理是音乐类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乐理:练习与测试(第二版)》分为阶段性练习、综合模拟测试、专家组考核三部分,每部分附有参考答案。“阶段性练习”表述方式单一,在于进行基础强化练习;“综合模拟测试”主要从重点考核入手,表述方式多样,在于考查学生的基础功和的抽象思维能力;“专家组考核”部分具有深度,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核。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为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材。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虽然只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但其音乐形态却极为丰富,各种音乐风格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书以美英两国音乐为基础,梳理了流行音乐的一个发展脉络,介绍了流行音乐各流派的不同风格。
以先进的合唱理念、人性的教学模式、演唱中外经典合唱作品为主。在合唱正规训练的同时,进行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和声、复调、合唱音乐史等学科的辅助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同时这些学科也是合唱训练及其其他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唇之笛》是一部音乐哲理随笔,从音乐的神性、音乐的诗性、音乐与灵魂、音乐与生命、音乐与死亡、音乐与爱、音乐与情感、音乐与哲学、音乐与艺术、音乐与科学、音乐与静修、尼采与音乐等方面系统讨论了音乐的人文面向,哲理性强,文笔优美。 《神唇之笛》集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可供广大文艺爱好者随性阅读。
一位老军人、老干部,却嗜爱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肖邦、德彪西、戴留斯等,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评论。他不是音乐评论家,也不是学者,却从音乐中领悟到历史与人生。相信读者能从这本音乐笔记受益。 辛丰年先生投身革命,在部队工作几十年,读书自学成癖,音乐也是自修的,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嗜爱音乐,无论中外、古今、雅俗,都感兴趣。历浩劫而幸存,人虽老但耳犹聪,得以饱餐往昔可望不可及的美妙音乐,从中深味历史与人生。本书收集的音乐笔记涉及极广,共分上、中、下三编,既有对音乐曲目欣赏后的漫议,也有对音乐理论著作阅读后的总结和分析;还有对音乐人物的品评和回忆,以及对音乐理论的阐发和独特的见解。广及中外音乐作品,人物与历史,音乐与文化等,下笔从容,博识丰厚,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酷爱读书与写
作者在书中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诠释方面的问题,还在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的心理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钢琴大师教学笔记》详细论述了钢琴演奏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如声音、触键、技巧、踏板法、运音法等等。他在挑选版本、选择的指法、记忆乐谱以及尽可能有效利用练习时间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方法。同样重视诠释问题,讨论了解读音乐作品内涵的多种方法。此外,对如何在表演前酝酿情绪、如何应对舞台焦虑以及如何因人施教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钢琴家能够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作曲家,这本由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编纂的论文集收录了19篇关于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教学、练习及演奏指南。各章节的主题按照作曲家年代排序,内容涉及了从英奇?罗萨对巴赫的见解、加里?阿玛诺的海顿奏鸣曲指南到克里斯蒂?斯克豪森详解肖邦的发音触键,还有格温德林?莫克总结的弹奏(拉威尔使用过的)埃拉德钢琴的心得。 读者还会看到关于莫扎特钢琴作品、贝多芬奏鸣曲、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相关文章,其他涉及的作曲家还包括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科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格什温以及克拉姆。各章节作者都是美国及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教育家、录音演奏家及学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演奏、学习及教学经验仔细记录成了文字。每篇文章针对一位作曲家,
自从电影和电视诞生以来,整个20世纪的音乐都受到了它们很大的影响。影视剧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样态、所使用的创作技法和审美意境,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不断地扩展并丰富着人们的心灵。
在我国,早些年人们初学西洋乐器还多是从小提琴、钢琴这些普及率较高的乐器入手,现今各大乐团的专业中提琴演奏者也多是先学习小提琴再学习中提琴。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城市都组建了正规的交响乐团,一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也有了自己的乐团。如何使中提琴成为人们触摸音乐的件乐器,使之更加大众化,是我们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初衷。与此同时,随着大家对中提琴这门乐器有了普遍的认识,也迫切需要一本中提琴基础入门教程供学生们学习。 我根据多年的演奏、教学实践,结合少儿的学习及成长特点,编写了这本《中提琴基础教程》。教程从零(入门)开始,介绍中提琴及相关基本知识;从学习演奏的最基本方法入手,由浅入深,并从趣味性、经典性、技巧性和实用性几方面逐步展开,共分九章。书中收集了世界几百年公认的经典练
《音乐欣赏手册》自1981年出版后,颇受欢迎。现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又编辑出版了这本续集。《音乐欣赏手册(续集)》在集的基础上,增补了许多新的条目,同时还新辟了“专题音乐欣赏”一栏,其中包括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中国戏曲音乐欣赏、中国曲艺音乐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轻音乐欣赏、电影音乐欣赏等。
“语言音乐学基础”这门课,只是音乐界引入语言学方法的初阶,它的开设既有基础理论意义,又有应用理论意义。在此基础上,将来还可分别为声乐系开设“地域性多元语音唱词诵唱”(专门训练用国际音标诵唱多种语言、方言的唱词);为作曲系开设“语言与声腔”(专门介绍各地各族语言对声腔构成的影响);为中国音乐史专业开设“音韵学与音乐史”;还可直接引入“实验语音学”课程。
狄其安教授专门为西林禅寺僧众所唱诵的梵呗,记录乐谱,编印一本《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以流通,满足护法居士和音乐爱好者学唱提供方便。《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附光盘)》将是中国一本为佛教人士专门编写的梵呗曲集,选用的简谱记谱的方式将更有效地普及此书。
莫扎特提倡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纳粹思想尽管明显不相容,第三帝国仍将这位作曲家的音乐用于巩固自己的政权。本书作者艾瑞克·莱维查阅了期刊、日记、演讲稿等大量档案材料,再现了纳粹利用莫扎特建立自己文化及政权优势的史实。
C·戈尔鲍833年3月17日出生于意大利,逝世于1905年4月12日。他一生几乎都在法国巴黎度过,他生活的年代也正是埃内斯托?柯勒生活的年代。柯勒出生于意大利的莫德那,作为长笛演奏家主要活跃在维也纳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而戈尔鲍第则一直活跃在巴黎。作为长笛界的名家巨擘,与同为意大利人的辉煌和柯勒相比,戈尔鲍第当今的声誉令人感慨。戈尔鲍第作为长笛演奏家的记载虽然较少,但作为作曲家所编写的三部轻歌剧以及几部声乐用的曲谱都完整地留存于世。戈尔鲍第生活的时代,在音乐史上又被称为“歌曲时代”,因此,在戈尔鲍第的长笛练习曲中充满着歌唱性的优美的旋律。在众多的长笛练习曲之中,戈尔鲍迪的系列长笛练习曲以其旋律优美,风格多样,节奏生动活泼,表情细腻而享誉全球。尤其是各种组合的三拍子的节奏练习更是独具韵味,具有鲜
本书是针对零基础音乐爱好者量身定制的乐理一本通教程。从本书中你将会学会乐理的基础知识,让你在日后的音乐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分为8部分,包括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乐谱的基本知识、音程、节奏、音阶、和弦、和弦扩展、调式训练、练习题等。作者用详细的文字讲解,配以图解展示,让没有基础的读者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再参考展示图片,轻松学会乐理。这种学习方式让你在枯燥的乐理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并能轻松的坚持下去,而不会因为一些繁琐的文字性的音乐理论放弃对音乐的热爱。本书适合音乐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程使用。
本书所收录的“不朽”的大提琴家,有的拥有耀眼技巧,有的深具音乐造诣,有的对曲目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有的则是对乐器的改良有所贡献。 作者Margaret Campbell 参考了许多书籍文献,为数百年来大提琴家的传承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音乐史上每一位不朽的大提琴家,本书中都有详尽而客观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