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发展》全面介绍了摇滚乐的声音和社会影响。作者介绍了这种经久不衰的音乐风格的元素,同时强调了50多年来该流派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作者专注于所讨论的音乐的声音,以帮助您培养分析性的听力技能和全面的音乐词汇。本书第8版相比第7版,所有文本内容都已更新,包括最近的事件、录音和其他更改;每章的音乐特写深入探讨特定的音乐元素、风格和音乐家。时间线将艺术家或团队职业生涯的重要记录、成就和其他方面按时间顺序排列。
阿尔伯特·施韦泽著的这本《论巴赫(精)》除了一般的传记应有的生平事迹以外,该书以一半的篇幅来介绍巴赫的各个层面的作品,将巴赫的音乐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解释,并从这个角度将巴赫的音乐和贝多芬、舒伯特、
《琴学备要》(上下)(手稿本)分为总规、指法、手势、曲谱、音律、论说六篇,主要内容包括:琴面的部件、琴底的部件、琴前后的部位、上弦的程序、琴位的安置、坐位的姿式等。
本书作者·基泽勒为德国的作曲家暨音乐理论家,以其对当代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法的研究著称于世。在本书中,他从西方当代音乐各个创作流派不同的文化-人文背景及音乐传承关系出发,以历史的眼光和尽可能客观的态度,对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当代音乐中和声思维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对20世纪上半叶和声领域的主要倾向(自由无调性、印象主义和扩展的调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介和总结,并通过大量摘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作曲家作品的实例,有所侧重地对20世纪下半叶60~90 年代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创作思潮中反映出来的各类和声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其中,对当代音乐中若干新的和声观念(如音块、和声场、音响轴等)的解析以及新的和声技法(如频谱音乐、微分音程音乐以及各类模式化写法)的介绍,在同类专业文献中尚属罕见,
真实版“嘻哈帝国”嘻哈乐“史记”Jay-Z,BeastieBoys,TheNotoriousB.I.G.,PuffDaddy等嘻哈巨星的崛起嘻哈产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恩怨纠葛……——嘻哈乐界资深人士丹查纳斯备受赞誉的重磅之作普利策级报道——SPIN挖掘音乐产业尘封往事的经典之作,跌宕起伏的通俗史书——《滚石》杂志一种来自南布朗克斯和哈勒姆的街头音乐,如何在四十年间发展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性产业?这不是偶然。本书记录了嘻哈产业变化无常的历史,记录了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如饥似渴的街头贩子、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具有远见卓识的经纪人,以及精明的公司经理等,他们的商业头脑将一种属于边缘的、城市亚文化的音乐,打造成为一种独特的主流流行文化现象。从早期“糖山”唱片公司和“大师闪电侠及狂怒五人”乐队出人意料的成功,到“奔跑-DMC”在MTV频道取得的主流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覃思与实证,中编音诠与乐析,下编散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古琴音乐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重点收录了作者在阐释学方面的研究文论,从归结古琴减字记谱法的本文—文本螺旋模式开始联系到中国哲学中的述作传统,认识到述作是古琴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理论方面,作者致力于明代琴谱《神奇秘谱》的研究、挖掘、整理,用打谱来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在实践方面,对古琴曲深入研究,兼顾古琴教学,将古琴的表现技术和美学理论相结合。
桑贝和音乐的不解之缘,可以从童年时代家里那台收音机说起,他通过电台发现了神奇的爵士乐,以及那些有趣至极的爵士乐手。即使父母吵得不可开交,他也觉得没有关系,因为在他想象的世界里,他成了爵士乐队的一员,走南闯北到处演出。他用音乐来抚慰自己敏感的心灵,来摆脱并不幸福的童年生活。桑贝最后成了漫画家,但音乐给了他无数的灵感。他如数家珍般说起那些至爱的音乐家,德彪西、艾灵顿公爵、拉威尔……他回忆起第一次弹奏格什温的《爱人》,第一次发现神奇的唱片竟然可以把“整个乐队装下”,第一次请《小淘气尼古拉》的作者戈西尼上家里听歌。本书收录了桑贝大量没有发表过的音乐主题的作品,并附有一篇长达三万字的访谈稿。这本书是桑贝对音乐的优选敬意。
本书是一本依托“八秒”合唱团成功经验的合唱训练体系。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手势技术,下篇排演技术。不论是从台下训练,还是台上实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翻阅合唱与指挥教材,手势的图解与曲目的排练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体系化的总结传承和排练技术的体系化介绍相对欠缺,本书的撰写,填补了此方向的空白。
研究西域音乐史,先要研究西域的历史地理、西域的民族形成过程、西域的人种迁徙、西域的民族语言与文字,再结合 学、考古学、比较音乐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才有可能揭示其奥秘,才有可能揭开丝绸之路音乐的神秘面纱。 本套书用7册的篇幅来研究西域音乐,就是要全面论述西域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影响。西域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枢,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与8个 接壤,音乐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这对研究丝绸之路音乐 便利。把西域的音乐历史搞清楚了,对重新研究中国音乐史具有 重要的作用。
李纯一(1920-2021)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音乐考古学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老一辈学者的杰出代表。曾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研究室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名誉研究院、《音乐研究》编委等职。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2009年获得从事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文艺工作证书和奖章;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和音乐考古学的开拓研究,治学严谨,在海内外广受推崇。已发表成果有:《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音乐出版社,1957)、《先秦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文物出版社,1996)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先
《周龙室内乐作品集》预计将为“周龙音乐作品选”系列丛书的第三批出版作品。共计8首室内乐作品:《敦煌回响》《声声慢》 《四季》《空谷流水》《长风破浪》《济沧海》《魂》《对歌》。全部由 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创作,并附带总谱与分谱,以供读者研习、演奏使用。该书配有中英文作者、作品简介。此系列作品乐谱授权由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周龙被 以创造一种独特的音乐汇集了东方和西方的审美观念和音乐元素。 《周龙室内乐作品集》预计将为“周龙音乐作品选”系列丛书的第三批出版作品。共计8首室内乐作品:《敦煌回响》《声声慢》 《四季》《空谷流水》《长风破浪》《济沧海》《魂》《对歌》。全部由 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创作,并附带总谱与分谱,以供读者研习、演奏使用。该书配有中英文作者、作品简介。此系列作品乐谱授权由上海音
本书是音响技术与音乐欣赏相关知识的百科,内容深入浅出、侧重实用而新颖全面。 全书分4部分:(1)电声基础,包括声学和音响的基础知识;(2)音响释疑420例,对420 个有关音响技术的实际问题进行解释;(3)音乐与欣赏,提供欣赏音乐和选购软件的相关知识;(4)电子音响史料,介绍电子音响技术的发展沿革。 音响实际涉及的知识门类很广,包含着大量技术和艺术内容,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实践和理论知识数不胜数。本书内容是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并根据笔者多年积累的经验选择的,都是爱好者平时容易遇到并希望了解的,包括音响技术的基础知识、术语、操作运用、维护保养等。 本书可供音乐、音响爱好者及有关专业人士阅读,在高质量声音重放方面作为参考和指南。
《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作者管建华以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人类文化,将比较美学、文化美学贯穿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全面阐释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美学精神,表明中西音乐文化是“价值平等而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文化”。这是对中国音乐美学的一次全面阐释,是对音乐界“忘我”现象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