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 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跟着音乐大师去旅行》源自著名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国家大剧院所作的 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 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一本书讲透古典音乐!轻松读懂,帮你成为更懂古典音乐的明白人。 《拉鲁斯古典音乐全书》对古典音乐涉及到的所有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且深入浅出的讲解。精彩讲述了什么是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的主要流派,著名作曲家及代表作品,古典音乐的形式和体裁,古典音乐的前世今生及发展历程等。此外,还系统讲解了古典音乐常识、音乐术语等。可帮助读者了解古典音乐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历程,近距离接触近200位音乐名家并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并可从中获知近千部经典的传世佳作的创作背景。同时,本书还搭配网易云音乐同名歌单,边听边读,畅享古典音乐。
本书详细解读了伟大作曲家J.S.巴赫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作品,说明了这位作曲家在艺术本质上的深度和多样性。克里斯托弗 沃尔夫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追寻巴赫作为作曲家的发展路线,围绕他的全面复调思维、和声设计等创作手法,揭示了巴赫在音乐创作上的实用风格与原创精神。本书开拓了巴赫音乐研究的新境界,面向从专业音乐家到音乐爱好者的读者群体,引领读者深入理解这位古典音乐巨人的理想和艺术遗产。
查尔斯 罗森的这部著作对浪漫主义时代音乐的语言、形式、风格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探索,它准确地把握了赋予一代作曲家和音乐家以勃勃生机的那种精神特质,由此揭示了浪漫音乐的真谛。罗森对音乐独树一帜的解读建立在其表演经验的基础上,他对浪漫时代音乐大师的作品总能够提供敏锐精准、引人入胜的分析。细致分析的音乐大师有:迈耶贝尔、舒伯特、贝利尼、柏辽兹、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等。
这是一部盘点张国荣音乐生涯的文化随笔。 作者凭借多年对唱片的积累收藏,以乐评人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张国荣从1977年到2023年这46年间,从第一张EP《I Like Dreamin'》到最后一张遗作《REMEMBRANCE LESLIE》的所有音乐作品,以哥哥的代表作《陪你倒数》为灵感,用倒叙的形式,将一代风华的音乐人生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对张国荣这样一位音乐人来说,单纯评价他的声线、唱功、气息控制是不全面的,我们不仅要审视他的词曲创作,更要看到在时间潮流中,对港乐甚至华语歌坛巨大的引领作用。可以说本书稿的出版,在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 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的一百篇掌故,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坛前辈百馀位,选配珍贵历史图片近三百幅。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重温历史的同时,力求开阔眼界、慰藉心灵。
本书是加拿大著名钢琴家、作家格伦 古尔德的文集,编选了古尔德富代表性的文章,包括一些生前从未发表的作品,按音乐、表演、媒体等分辑。在古尔德生前好友提姆 佩吉的精心编排下,古尔德文集仿佛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精彩呈现了这位音乐怪杰的玩笑与沉思,堪称对其音乐人生的注释。古尔德的文风精灵古怪,与他的钢琴演奏形成奇妙的呼应。无论是关于贝多芬、莫扎特、理查 施特劳斯的评论,还是对于马勒、勋伯格创作的理解,他机智幽默的表达中充满真知灼见。 2022年是古尔德诞辰九十周年、去世四十周年。作为古尔德九十周年诞辰纪念版,本书以贴近古尔德气质的设计,呈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乐感,既是对这位音乐天才的纪念,也为众多喜爱古尔德的读者提供一个兼顾阅读舒适与典藏仪式感的版本。
本书特以论文集的专题形式来探讨古琴的不同层面,并企图以新的观点和深入浅出的手法去处理一些较少谈论到的古琴与音乐艺术领域。全书共十二篇,包括美学、艺术手法、音律、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论述。主要从文化的综合观来探讨古琴音乐不同层面的特征和规律,希望从而得到更完整和全面的结论。美学部分有古琴美学综合性的研究和美学的反省等;艺术手法则有探讨古琴中虚实因素的运用,因为虚实手法是中国艺术表现的一大特色,统摄着整个中国艺术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从文化和环境内涵看古琴的音乐和弹奏,目的看二者如何互为因果。此外,探讨了古琴与书法的共相,古琴的传习、打谱等文章。
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本书源自 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 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中国古代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向小学生了75首必背古诗词(75首古诗词中唐诗为45首)。这些古诗词都是篇幅短小,文词优美,内容健康,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的艺术珍品。而且这些诗词极富形象性与音乐性,十分适合谱成歌曲演唱,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学习了文学,使音乐与文学之间产生互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本套书以上述75首必背古诗词为蓝本,由教育专家和国学专家团队共同研讨选出100首古诗词配歌,并根据古诗词的难易理解程度分为两册,每册50首。特色如下:1.从全国儿童歌曲创作专家团队中精心遴选优秀作品,在创作技术环节上,严格遵循小学生的审美理解特点,音乐形象鲜明,风格多样,音域适中(一
本书介绍西方古典音乐,将作品列为重点,将其按照难易程度分别归入四大阶梯,并对大多数作品加以简单解说,以便于读者 拾级而上 。*阶梯:此阶梯的作品与西方文化传统的相关度*,不需要音乐知识垫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普遍能够欣赏。第二阶梯:第二阶梯的作品,则需要聆听过一定数量的作品作为铺垫,才能真正喜欢。第三阶梯:欣赏第三与第四阶梯的作品,则需要有更广阔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传统、西方各民族的音乐欣赏习惯、具体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有更多的了解,较长的欣赏经历、更多作品的铺垫、对不同风格作品较大的包容度,以及较丰富的音乐基本知识。第四阶梯:列入这一阶梯的,首先是大多数现代主义音乐作品。这种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基本法则,常常超越了人们的听觉和音乐欣赏习惯,故而欣赏难度*。
《爱乐者说》共分6个篇章:《大师身影》《聆乐悟道》《乐海拾贝》《跨界视野》《乐事回望》《经典速写》,将三百余年西方古典乐的进程娓娓道来。从巴洛克时期辉煌的音乐建筑、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身影,到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霓虹、民族乐派生生不息的潮流,以至于印象乐派与现代音乐的冲击波,这些古典音乐出彩的篇章,演绎出西方古典乐的基本脉络,在本书中均以一个爱乐者的视角展开。
本书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系列之一,能为广大爱好音乐的中小学生及其教师,在获取音乐知识,进而在更深领略音乐艺术妙处、热爱音乐艺术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图文并茂,增强直观性和可看性;文字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得读者好读、爱读,从而能真正起到传播音乐知识的作用。
刘斌善唱歌,也爱写歌。如今他的歌曲集出版了,就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位实力派军旅歌坛大腕的双面才华。 当年他只身闯京城,奔的是战友京剧团,没想到进了歌舞团,一副高派老生的嗓子从此竞把军歌唱得豪迈嘹亮,这就是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了。当然,刘斌的成功靠的绝不仅是得天独厚的歌喉。他干啥事都有一股认死理的劲头,且不说他求师学艺时不怕吃闭门羹的经历,也不说他历经八年连续四次冲击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直至摘取金奖的战果,只说他当了战友文工团团长后,不论忙到多晚,总要写下一天的所思所为,几年坚持下来,日记本摞起来就有一米多高。有一次他为了说服领导支持他的工作,直接捧着这厚厚一摞日记本走进领导办公室,那结果自然就无须再说了。 刘斌说自己是个粗人,其实他是粗中有细,就像他的歌声一样,粗犷高亢
《中国古筝名曲悦读》(上册、下册)选取了 29 首不同风格的创作筝乐作品,其中既有沉淀了多年的经典筝曲,也有近些年专业院校常用的教学曲目,另外还收录了少量我院教师的创作代表作。与以往出版的曲集不同,本书的特色在于每首乐谱的对应处,都有较详细的演奏文字说明,充分体现了 悦读 的编写理念。 版式设计上,《中国古筝名曲悦读》(上册、下册)将文字的部分穿插于乐谱中,方便读者在读谱时同步阅读到演奏要求,起到一目了然的提示作用,如同一位良师始终伴随。这本书的一页页乐谱,如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为读者创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视觉上同享声音的乐趣。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新课程一《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教学目标为立足点,按为期一年的教学计划,以历史沿革为纲要,将先秦至21世纪的中国音乐史分32讲(每讲2学时)编成。其中,讲为绪论,概述了中国音乐史的学科性质、地位、历史分期、史料、学术史以及音乐鉴赏的途径等内容;第2讲至6讲为古代史部分,依时代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歌、舞、乐器与器乐、乐律、乐谱、音乐思想、音乐交流、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的发展;7讲至第26讲为近现代史部分,大致以音乐家为单位,依时代叙述了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亦介绍了传统音乐的发展);第27讲至第32讲为当代史部分,以音乐类别为经,如歌曲、器乐、戏曲、曲艺、歌舞剧、音乐剧等,以时间为纬,对当代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叙述。
20世纪50年代,在那“中苏友谊牢不可破”的日子里,几乎人人都不可避免地产生苏联情结。这种情结,更集中体现在曾伴随我们当年青春岁月的苏联歌曲(即广义上的俄罗斯歌曲)。这些苏联歌曲,无论在思想性,还是在艺术性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迷人的魅力。这些歌曲,让人痴迷,让人得到美的艺术享受和精神上的慰藉,让人认识了广袤大地上的俄罗斯。 今年,是“俄罗斯文化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与现代出版社合作,共同推出了这本《俄罗斯经典歌曲集》供大家选唱。让我们在歌声中回味那过去的青春岁月,释放我们的苏联情结,并为中俄人民的友谊贡献力量。 本书选出了36首苏联时代影响较大的歌曲,把那些关于友谊与爱情、自由和解放、战争与胜利、进步和发展的作品向广大的歌曲爱好者做一个集中的展示。
《张千一创作歌曲精选(附光盘)》在张千一近千首的歌曲中,精选60首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如 青藏高原 梦回天山 大地之子 相逢是首歌 嫂子颂 依恋澜沧江 等按歌曲主题分类,提炼了多个颇具匠心的篇章标题 锦绣春天 、 相逢是首歌 、 爱在佤山 、等若干主题。并在每个篇章前题写画龙点睛、富于哲理的短文、短诗。60首乐曲统一编配钢琴伴奏,并全部录制音响CD。
本书将西方音乐史娓娓道来,以时代为经,以音乐家为纬,尝试以视觉引导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西方音乐的殿堂。 我们将漫长的音乐史分成“古代、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乐派时期”、“古典乐派时期”、“浪漫乐派时期”、“国民乐派时期”、“现代乐派时期”等六大阶段,介绍各阶段重要的音乐家,详述其重要的作品,以及音乐家身边的重要人物,和不可错过的音乐知识。 另外,音乐家的生平大事年表,也是读者查询时的好帮手。 音乐满足您的感官,音乐史满足您对音乐知识的渴求!
本教材主要收录了十一首由海内外作曲家刘文金、卢亮辉、罗伟伦、关铭、南维德、魏稼稔、李镇、郑济民、程大兆、杨青、王建民、郝维亚、杨春林、詹永明、刘铁男等创作改编的竹笛协奏曲钢琴伴奏谱,同时收录了协奏曲首演版本的录音。教程适合高校竹笛专业学生及竹笛爱好者学习和在艺术实践中使用。
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本书源自 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 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 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本书精选了近百年来在各个时期广泛流传的经典歌曲300首歌曲,展现伟大的党在百年历史中的辉煌。所选歌曲紧紧围绕 百年赞歌 主题,编者以历史为轴线,将300首歌曲分成 开天辟地(1921 1949) 革命建设(1949 1978) 改革开放(1978 2012) 不忘初心(2012 2021) 四个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专题。所选歌曲不仅包括了五四时期、抗战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还收录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歌曲,且精选了近年来 中国梦 主题歌曲和全民族 抗击疫情 等新作品。收录的歌曲包括了独唱、齐唱以及多声部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为群众性歌咏活动活动提供多种选择。书中大部分作品配有扫码范唱或伴奏音频,每首歌曲后皆附作品赏析,便于重温红色歌曲,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在百年流淌的歌声之中,力图编成一本内容丰富、结构新颖、题材多样、与时俱进的歌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