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谱过眼录》一九六三年完稿,自序略言所见琴谱百数十部,去其渊源不明缺乏体系、或所抄均常见谱本,共得唐至民国间一百四十九部,且多属海内孤本,而当时一般琴学家版本收藏家仅著录五六十部,较《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又新增四十部。每谱各为简略提要,著录著者、藏者、版本、年代、内容诸项,重点在汇录序跋原文;以琴谱出版先后为次,成书八卷。原书至今未出版。 誊清稿本据云见存于中国音乐研究所,今次整理所据为其家所藏原稿本, 整理者据 《琴曲集成》 校勘文字,改正原稿本舛误遗漏及标点错误。 该书是集琴谱目录与琴谱序跋为一体的资料汇编,该书据全本《琴曲集成》稍为补全著录缺失项目、删除原录与琴谱无关之几篇序跋〔其目分注篇内〕;据《琴曲集成》所影印原书复校增补录文、订正抄写错误、校勘诸本异同;全文
通过详尽的讲解和实用的练习曲,使初学者逐步领会右手拨弦、左手按弦、音阶练习、双音、分解和弦等基础弹奏方法,学会简单的独奏曲与弹唱。书中详细讲解了各调和弦与调性转换、扫弦风格和技巧等知识,并通过“视频讲解练习曲”的方式深度解析了颤音、横按、揉弦、点弦和泛音等弹奏技巧,引导练习者更深入地领会尤克里里的演奏特色和音乐表现力,启发自身的创造力。
《何占豪古筝独奏·重奏·合奏曲选集》是作者古筝乐曲的首次出版,并包括了以及最著名的作品。内容以小型的独奏曲、重奏曲为主,适合个人独奏、演奏家的小型组合和筝团选用,有的乐曲可供中、小学的业余筝团学习和演出,有的乐曲则需要水平较高的专业筝团才能采用演出。
曹东扶是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是河南筝艺流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生前编创了一批民族器乐佳曲,本书是从其筝曲中撷选了一百首,其中有以河南板头曲和鼓子曲编订的筝曲及创作的新曲。这些乐曲不啻曲调幽婉,意境生动,且个性明朗,彩韵浓艳,为此,都具有上第艺术品位及优雅的音乐效果,是筝乐中的珍品。书中所用乐谱均由曹东扶先生的女儿曹桂芳、曹桂芬女士提供。姐妹二人自幼从父习筝,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全面学得了演奏技艺并掌握了乐曲的真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依据其父口授心传的曲目,逐首认真记录并加以整理,是原汁原味的曹派筝曲。为使乐谱更为详尽规范,技法完善而,又由二位古筝新秀曹东扶先生的外孙女冯娟娟、冯彬彬,依据曹桂芬女士的演奏,逐首反复校订。每首乐曲均有曲意简释及演奏要点提示。集后尚有“简述部分技
本书是"中国音乐轻松学"系列中的《扬琴》分册,是本书作者在总结了多种类型教材和多年对外文化传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本书简单易懂,重点突出,篇幅短小,易于掌握,竹法和技法的练习都是以中外名曲和小品为素材特别编写的,学习者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了解和掌握扬琴的音乐语言和艺术表现力。本书既介绍了中国扬琴传统流派的代表曲目,又涵盖了扬琴重奏音乐以及与其他姐妹乐器合作的精品,书中选用的独奏曲,不仅旋律优美,动感十足,还展现了中国扬琴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图书每课都配套了技术点的视频讲解,便于学习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正确地运用和地表现。
《华乐大典·扬琴卷》共分为文论卷1册与作品卷2册。文论卷包括文献、乐人、乐事和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作为重点的文献部分包括了历史研究、文化研究、流派研究、教学研究、技艺研究、创作研究与乐改研究七个大类共计近七十篇文章;乐人部分介绍了新老扬琴艺术家共计一百三十余位;乐事部分下设大事记、赛事、学术及纪念活动、学术团体四个板块;很后的资料部分提供了有关扬琴的文论、出版物、作品曲目等有关资料的索引。作品卷则从近百年来所见的千余首扬琴作品中遴选出九十多首经典传统曲目与很好创作曲目,既涵盖了中国扬琴五大流派(东北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广东扬琴与新疆扬琴)的传统代表作,也收录了当代扬琴音乐家们的创造改编作品。作为外来乐器的扬琴,虽然在我国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件中国的民族乐器
吴子彪编写的《最易学的尤克里里大教程(附光盘初级)》融尤克里里传统奏法与时尚技艺于一体,经归纳梳理,按指法难度和调式简繁排序为由浅入深的课程。书中收录的曲目旨在使学员通过系统规范的训练,稳步掌握独奏、伴奏的基础指法与常规技巧。一部分较难的乐曲以专业提高为主,旨在使学员通过对和声、节奏、风格的深入研习,综合提升音乐素养并获得全面的演绎能力。本教程以独奏、伴奏、合奏形式,大量选取改编古今中外各种风格之经典乐曲过百首。每课均备多种曲目,既可针对不同对象灵活择用,以激发兴趣提高学员练习效率,亦可用作娱乐或示范,以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员音乐视野。本教程注重教学中师生互动,多数乐曲有老师的伴奏声部,以便在教会学员指法技艺后,还能借助共同演奏来直接引导,以同步提高学员的乐感素质。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拨奏弦鸣乐器。从被后世称为秦琵琶(当时叫弦鼗)的出现(公元前217年左右)算起,这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漫长岁月的艺术积累,形成了琵琶丰富的曲目和高超的演奏技艺。在历代涌现的众多琵琶曲目中,既有大曲(亦称大套),又有小曲(亦称小套);大曲中还有文、武曲之分。这些历来口传心授的琵琶乐曲,至19世纪后才由一些文人音乐家用工厂谱写整理和编辑刊刻出版,其中大多是独奏谱,亦有少量的合奏谱。传统琵琶演奏,主要是独奏、合奏,它作为曲艺、戏曲及诗词歌曲等演唱的伴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昆丽老师编著的《琵琶重奏研究与教程》具有承接过去、面向未来的学术价值。这些乐曲既与传统琵琶乐曲一脉相承,又富有创新精神,在传统独奏和合奏的基上,拓展了琵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为琵
古筝是以音响效果来命名的,所谓“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古筝的音色清脆明丽,十分优美,特别是余音悠长,听来委婉、典雅。所以。千百年来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自汉、唐始就已流传到了国外,成为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乐器。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古筝艺术既拥有丰富而复杂的演奏技巧,又拥有众多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曲目,其中包括各流派和近世新创作的筝曲,成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高雅艺术。本曲集汇了传统和现代各个时期颇有影响的筝曲,从中略能窥探我国古筝曲创作发展的概貌。为了帮助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本曲集均有对每首作品的背景、音乐内容、演奏技法和特点的简要介绍,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