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古琴基础教程》以《重修琴学门径》(张子盛编著,中国书店)及《开指五步古琴教学法》(国作登字-2012-A-00062338)为基础,力图通过32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古琴演奏常用技法,并能演奏几首传统古琴曲。作为“古琴进校园”的桥梁,《中小学古琴基础教程》选编了琴曲齐奏、古代诗词琴歌合唱等简单的表演形式,启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选取了《关山月》《满江红》等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的乐曲,通过古琴传递正能量。并将《卧龙吟》《歌唱祖国》等现代作品改编成古琴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理解古琴的传承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古琴震动体与共鸣体声学特性研究》内容包括:章古琴声学构成与音响表现;第2章实验设计与实施;第3章古琴音响分析方法研究;第4章古琴振动体声学特性研究;第5章古琴共鸣体振动模态研究。《古琴震动体与共鸣体声学特性研究》由杨帆著。《古琴震动体与共鸣体声学特性研究》关键词:古琴、声学、研究。
本书是编著者陈成渤从事古琴教学和推广工作20年的经验总结。从古琴演奏的左右手基本指法入手,详尽叙说各指法的学习要点。分为五章,分别为1.右手指法篇,介绍了右手古琴演奏八法;2.左手指法篇:介绍了左手演奏的基本方法;3.常见的复合指法篇:介绍了左右手关联的符合指法的演奏方法。4.练习曲篇:根据循序渐进的进度,编写二十首练习曲,让学习者在进行乐曲演奏前有充分的指法基础;5.琴曲篇,从传统琴曲中选了近20首经典琴曲,作为古琴演奏的进阶。本书旨在让古琴学习者系统性和进阶性地进行古琴学习。
本书阐述了古琴演奏的理论与实践,系李祥霆心血之作,是对其演奏技艺的理论总结,对广大古琴爱好者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编著者陈成渤从事古琴教学和推广工作20年的经验总结。从古琴演奏的左右手基本指法入手,详尽叙说各指法的学习要点。分为五章,分别为1.右手指法篇,介绍了右手古琴演奏八法;2.左手指法篇:介绍了左手演奏的基本方法;3.常见的复合指法篇:介绍了左右手关联的符合指法的演奏方法。4.练习曲篇:根据循序渐进的进度,编写二十首练习曲,让学习者在进行乐曲演奏前有充分的指法基础;5.琴曲篇,从传统琴曲中选了近20首经典琴曲,作为古琴演奏的进阶。本书旨在让古琴学习者系统性和进阶性地进行古琴学习。
本曲集所收曲目全部改编自世界著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 本书特点之一是在选材上考虑作品的技法,所选作品有辉煌的变奏和艰难的经过句,同时也交织着亲切迷人的旋律。 从本质上说,音乐教学是审美的教育,是构造全面素质的教育。 本着这样的准则,我们尝试着把某些本来并非为大提琴创作的,却有着极高审美品位的;又对技巧训练有所裨益的,却因为技巧艰深使人望而却步的经典杰作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使改编后的作品技巧方面并不比原作逊色,而且更适合于大提琴演奏,更易于彰显作品的审美效应,让演奏者在相对容易地克服技巧困难、较快地掌握作品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也让演奏者既能循序地渐进行地掌握各种类型的技巧,熟悉经典音乐各流派作品,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又能全面锤炼审美心理结构。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也是有别于此
《中国古琴艺术》是易存国博士的新著。拜读了这部充满理性思辨、研究视野开阔的琴学著作,感到它既承袭了我国传统琴学理论的优良传统,又传达出作者从现代文化视角对琴学进行的深邃思考,令人耳目一新。本书是现代琴学理论的可喜成果。与历代琴论多是由琴家兼事撰写不同的是,这部著作是出自一位涉足古琴音乐圈的美学和艺术学学者是的手笔。《中国古琴艺术》的新,不仅体现在琴论的标新立异上,同时也体现在它的作者身上。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