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不少院校除了培养专业性人才外,也开始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不仅会表演,而且要具备一些音乐创作或音乐评论的能力。这就对和声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书针对这些新增专业的需要与新的教学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一、在内容安排上较为系统、全面,有的选择余地。既可以加深和声共同课的程度,为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提供所需的和声基础,又可以满足新增专业以及作曲爱好者创作和编与的要城需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分析或创作民族风可知的音乐作品,增加了“调试和声”的内容。 本书在写作具体讲节时,尽可能简明扼要,在和声的理论与应用方面侧重于应用。 二、为了便于学生自己看书,例题大多标明和声进行。基于共同课教学的要求,练习题长度适中,难度不大,有些练习
音乐考级源于英国,起初是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考级机构兴办的一种以器乐为主的校处音乐考级制度。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在我国青少年中掀起的学习器乐的热潮,这一考级制度即开始为我国音乐界所关注。1988年,上海音乐家协会率先在开展了业余钢琴定级考试活动。尔后,考级领域逐步扩大,其各门类考级大纲的审定、分级标准和曲目的编订也逐年规范化,并在报名、考官、考试、定级等所有环节的组织工作上,形成了一套科学而严密的程序与运行机制,从而确保和推动了考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曲集”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可以说是上海音乐家协会在积十五年音乐考级经验之基础上,使考级工作更加完善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