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和声》是为高等音乐院校的演奏专业学生编著的。介绍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和声体系以及在其纵向结构组织、调式调性中存在的问题。作者L.C.佳吉科娃力图分析这些新的作曲技法的特性,并对有代表性的谱例进行了应用性的分析。
本书是一本教导青年歌者学习声乐的实用专著。它包含我多年作为声乐教师与合唱指挥所积累的很多原则与手段。本书的每一章涉及到不同的歌唱要素,解释了什么是优美的歌唱和如何发展良好的嗓音。 本书的编排使读者能在目录中找到一般的话题,或在索引中找到特定的嗓音问题以及很多有用的技巧与解答的参考资料。本书包括了一些最基本的嗓音练习,教师可根据它们发展出其它的替代练习,或根据它们改进自己现用的教学手法, 本书中的都是为了发展青年嗓音的力量、灵活性和响亮的音质,而其手法对所有年龄段和任何发展水平的学生也都是有价值的。即便是最的歌唱家也将发现,上台之前,热身时,这些元音习唱练习和练习也是有助益的。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训练这种主观的歌唱艺术放出新光彩。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能从本书中找到对他们的工作
继昆曲之后,古琴也已被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从音乐角度来看,古琴与昆曲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雅俗两种音乐体系。古琴至今仍以雅乐黄钟(F)为正律,而昆曲是以燕乐为主体的词曲音乐的遗存,是以雅乐黄钟(F)的下徵(C)为律本,以下徵之商(D)为主调的音乐。古琴是士大夫文人室内案头自我抒情的弦歌,昆曲则是出于宫掖人于市缠的宴赏乐舞。昆曲作为一种声乐,其声乃乐,其辞则为文学,故其是宫调曲牌体的词曲文学的活体。古琴也有其声乃乐,其辞为文学的声乐的一面,即其琴歌。琴歌乃操缦者自弦自歌,指应歌喉,天籁人声浑为一体的声乐形式。这种声乐如我们熟悉的《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梨云春思》等,则是植根于比昆曲更为古老深远、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学艺术。
《尚德义艺术歌曲选》收录的是著名作曲家尚德义的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春风圆舞曲、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祖国永在我心中、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海边的歌、火把节的欢乐、小鸟飞来了等。
本书收录了四十余篇金铁霖教授亲笔撰写的文章,是他数十年来对于声乐美学、演唱、教学等一系列问题探索的理论结晶,更是金铁霖声乐教学体系从创立、发展到完善整个过程的集中体现。该书不仅印证了一个艺术家从平凡走向成功的过程,更折射出金铁霖教授几十年在声乐研究上不断探索、钻研的心路历程。从中,我们不仅能深刻地感触到他对声乐艺术的炙热情感,也能领略到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家对于问题认识上的深邃与敏锐,以及他独特的思考教学问题的方式。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回顾了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记录台湾三代音乐人的音乐理想与往事变迁。这是一代人对台湾音乐的礼赞,也是对过往青春岁月的纪念。 握着公路厚厚的稿,我就舍不得放下——那不只是一些精心的资料搜集,亦轻亦重的文化历史,一个女孩的思想印记,也是我的一部分。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我直至十七岁时才开始接触台湾流行音乐,那时已经是1980年代尾1990年代头,即是说我已经错过了好最有人文气息的时代。从小耳濡目染的听着港式流行曲,我会唱所有的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就是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一次听到香港电台DJ陈海琪播了潘越云,那一刻的惊为天人,我永远记得,第二天就用了我所有的积蓄去买市面上有售的潘越云卡带,其中一盘是《回声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回顾了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记录台湾三代音乐人的音乐理想与往事变迁。这是一代人对台湾音乐的礼赞,也是对过往青春岁月的纪念。 握着公路厚厚的稿,我就舍不得放下——那不只是一些精心的资料搜集,亦轻亦重的文化历史,一个女孩的思想印记,也是我的一部分。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我直至十七岁时才开始接触台湾流行音乐,那时已经是1980年代尾1990年代头,即是说我已经错过了好最有人文气息的时代。从小耳濡目染的听着港式流行曲,我会唱所有的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就是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一次听
何谓“演唱细节”?它是指演唱中能够让人品和咀嚼的成分,也就是在行腔、咬字、气息、力度、感情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个性化处理。通常不同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最能体现出细节的差异,没有细节的歌手只是用声音唱歌,而有细节的歌手则是用心唱歌。但是,所有的演唱细节都是通过声乐技巧来表现的,若声音的能力达不到,细节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演唱没有技巧行吗?不行。但是有了技巧而不会处理,也没用。所以说流行演唱是一种了声乐艺术的细节化歌唱艺术。 声音条件可以是天生的,但是演唱细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时间的培养和积累,从声音的感悟上升到心灵的感悟,才能体现出细节化的演唱能力。换句话说,流行演唱的细节来自于内心深处。因此,演唱细节也就变得十分神秘,就像灵感一样的难以捕捉。所以说要唱好一
《唱响六十年:歌唱祖国合唱歌曲集》包括62首合唱歌曲,精彩朗诵词,排练提示,60首钢琴伴奏谱,60首伴奏。
本书的出版,既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是教学科研的成果。本书的内容显示了: 1.对于名作引用的独立思考,力图克服他国教师片断摘取的弊端。 2.开辟和声分析的新方向,不局限于和弦辨认,序进辨认,调性辨认,而自觉地把和声分析引向与其他技法要素配合关系的探寻,引向技术结构与艺术表现协调关系的把握。 3.不仅提供了完整的谱例,节约了学生查找谱例的时间,而且提供了分析方法的范例,具体引导学生学会和声分析的新方法。 4.技术结构与审美内涵相联系相统一的和声分析新方法,对于学生的创作构思将有重要的启发,使其逐渐习惯于在艺术构思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和声技法手段。 本书所选用的音乐作品均出自名家笔下。因侧重于和声分析,所选谱例的规模大都属于小型曲式结构。曲目共80首,分类归为十章。编排顺序大致参照传统和
《蔡国庆演唱歌曲精选》以全方位、多视角的编选眼光,从题材、创作、歌曲传唱度、音乐表现力和艺术鉴赏层面上认真审视了当代军旅歌唱家演唱歌曲精选,将最能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代表人民战士的心里话、军民一家的鱼水情和对父老乡亲、爱人至真至诚的亲情、爱情等歌曲串联起来,作为五位军旅歌唱家献给建军85周年的一份厚礼。
本书收集了一些的咏叹调。编者利用所能找到的早期资料,地校正了这些咏叹调的谬误。错的音、错的字和错误的作者姓名都被尽可能地纠正了。每首歌曲的旋律部分,来自于迄今为止最正确的版本。低音线条或持续低音也是如此:只采用了原作曲家所提供的伴奏。此外,在每首咏叹调的前一页,学习者能找到演唱该咏叹调所需要的有关表现和风格等方面的信息。原诗用粗体字印成,在每个意大利单词的上方,是用国际音标注出的拼音;而在它的下方,是每个单词的中文直译。歌词大意印在歌谱的下方。这本书里充满了文化信息!除了关于演唱、演奏风格和技巧以外,还有关于作者的生平、年代的风格、正确的拼音和装饰、加花的建议,等等。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早期音乐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