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于我国虽属于发展中学科,但基于实践的推动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犯罪学研究日趋活跃,而且犯罪学课程目前在政法院校也已普遍开设。与此相对应的是,犯罪学方面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陆续出版了若干本科生教科书,但目前全国尚无适合研究生的犯罪学教材。鉴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聚集了实力相对雄厚的犯罪学教学研究力量,我们以本院人员为主干,同时邀请了校外部分代表性中青年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主要面向法学研究生的《犯罪学专题研究》。根据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本教材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特点。在体例上,以点带面,深化犯罪学的核心知识。在照顾犯罪学知识系统性的同时,以专题形式浓缩犯罪学的主干内容和核心知识点,深入阐述犯罪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获取尽
犯罪学于我国虽属于发展中学科,但基于实践的推动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犯罪学研究日趋活跃,而且犯罪学课程目前在政法院校也已普遍开设。与此相对应的是,犯罪学方面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陆续出版了若干本科生教科书,但目前全国尚无适合研究生的犯罪学教材。鉴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聚集了国内实力相对雄厚的犯罪学教学研究力量,我们以本院人员为主干,同时邀请了校外部分代表性中青年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主要面向法学研究生的《犯罪学专题研究》。根据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本教材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特点。在体例上,以点带面,深化犯罪学的核心知识。在照顾犯罪学知识系统性的同时,以专题形式浓缩犯罪学的主干内容和核心知识点,深入阐述犯罪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获
本书共分为四编,即基本理论篇、犯罪行为心理篇、侦查行为心理篇、具体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心理。本书内容突出了实用性与新颖性的特点。从具体案件入手,把读者带入该研究的情境和氛围中,使读者带着问题充满兴趣地认知和了解各种行为心理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本书可作为学习法学、侦查学和司法警察业务的学生用书,也可供从事与犯罪作斗争的侦查人员或进行罪犯心理矫治的司法人员学习参考之用。
会说话的尸体 草籽的秘密 血滴定向连线分析 弹道学原理分析 诡异的密室 爱恨情杀还是意外死亡 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 插翅难飞的火厂 是否案 谁在说谎 蛆虫生龄的奥秘 天衣无缝的碎尸计划 男女足迹特征 人像组合 性变态犯罪行为 难以置信的作案工具 假案的识别
在当代国际社会,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日趋严重,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组织犯罪现象,都受到这种犯罪的侵扰。严重威胁着全人类利益的有组织犯罪无疑是人类社会遇到的最严重的犯罪问题之一,是当前国际社会、也是我国的社会治安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新修订的1997年刑法对有组织犯罪及其刑罚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既顺应了国际社会反有组织犯罪的客观需要,也为我国惩治有组织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既将我国打击与控制有组织犯罪活动的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也将促使对反有组织犯罪理论与对策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在这方面,近些年来学者对有组织犯罪问题的有分量的研究论著不断问世,从本书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可窥见其一斑。
本书对德日不作为共犯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不作为共犯理论。在总论篇中,重点论述了关于不作为共犯的基础理论,并以保障人地位为基准,根据不作为在具体犯罪构成中所发挥作用的强弱确定了不作为共犯与正犯的区分标准。在各论篇中,分为不作为共犯的基本形态和特殊形态。在基本形态中着重论述了不作为共同正犯存在的可能性和不作为帮助犯与正犯的区别。在不作为共犯的特殊形态中论述了不作为间接正犯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不作为的教唆犯给予了限制性的肯定。
本书是刑事法译丛之一,是一部关于犯罪形成研究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揭秘理论及其后续研究,数据的重新整理、增补和确认,学校、伙伴和兄弟姐妹的角色,行为的连贯性等,适合法律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犯罪是一项紧迫的社会问题,亟待更多的关注。作者两在过去都曾写过相关的著作,包括犯罪的毁灭性影响在社会中引起的恐惧感,尤其是涉及到社会稳定性的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Samp-son,1987,1988;Garofalo和Laub,1978;Laub,1983a)。鉴于此种顾虑,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种经验上的及理论上的框架,用以开辟刑事政策的新思路。关于犯罪的公开讨论通常由电视秀、电台节目、论坛等来主导。作者认为这些对于讨论犯罪成因和解决犯罪问题是不合适的。企图将对犯罪问题的学习减至仅十秒钟的说教,这
会说话的尸体 草籽的秘密 血滴定向连线分析 弹道学原理分析 诡异的密室 爱恨情杀还是意外死亡 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 插翅难飞的火厂 是否案 谁在说谎 蛆虫生龄的奥秘 天衣无缝的碎尸计划 男女足迹特征 人像组合 性变态犯罪行为 难以置信的作案工具 假案的识别
本书共分为四编,即基本理论篇、犯罪行为心理篇、侦查行为心理篇、具体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心理。本书内容突出了实用性与新颖性的特点。从具体案件入手,把读者带入该研究的情境和氛围中,使读者带着问题充满兴趣地认知和了解各种行为心理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本书可作为学习法学、侦查学和司法警察业务的学生用书,也可供从事与犯罪作斗争的侦查人员或进行罪犯心理矫治的司法人员学习参考之用。
自20世纪以来,国外对过失犯的研究相当活跃,但一直以来受“刑法典以处罚故意犯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为例外”思想的影响,学界对过失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暨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高级论坛”的会议论文集。会议汇聚了大陆和台湾地区几十所大学七十多名专家学者,针对过失犯的研究做了专题探讨。本书围绕过失犯,对过失犯的基本构造进行了梳理,探讨了过失犯的构成及若干实务问题。特别对交通过失和医疗过失两个近年来多发的过失犯罪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对德日不作为共犯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不作为共犯理论。在总论篇中,重点论述了关于不作为共犯的基础理论,并以保障人地位为基准,根据不作为在具体犯罪构成中所发挥作用的强弱确定了不作为共犯与正犯的区分标准。在各论篇中,分为不作为共犯的基本形态和特殊形态。在基本形态中着重论述了不作为共同正犯存在的可能性和不作为帮助犯与正犯的区别。在不作为共犯的特殊形态中论述了不作为间接正犯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不作为的教唆犯给予了限制性的肯定。
本书是刑事法译丛之一,是一部关于犯罪形成研究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揭秘理论及其后续研究,数据的重新整理、增补和确认,学校、伙伴和兄弟姐妹的角色,行为的连贯性等,适合法律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犯罪是一项紧迫的社会问题,亟待更多的关注。作者两在过去都曾写过相关的著作,包括犯罪的毁灭性影响在社会中引起的恐惧感,尤其是涉及到社会稳定性的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Samp-son,1987,1988;Garofalo和Laub,1978;Laub,1983a)。鉴于此种顾虑,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种经验上的及理论上的框架,用以开辟刑事政策的新思路。关于犯罪的公开讨论通常由电视秀、电台节目、论坛等来主导。作者认为这些对于讨论犯罪成因和解决犯罪问题是不合适的。企图将对犯罪问题的学习减至仅十秒钟的说教,这
《共同犯罪论》是在作者1987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本书第一版虽然迟至1992年出版,但博士论文答辩完成于1988年3月,在博士论文答辩以后,作者又吸收论文答辩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论文作了重要的修改补充,尤其是增补了部分内容,形成了一个十分可观的共同犯罪论的理论体系。本书的上篇是共同犯罪的总论,作者以9章的篇幅,对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系统探讨。除导论是对共同犯罪的历史考察以外,总论主要涉及共同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作者对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故意进行了颇为细致的论述,对于解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的下篇是各论,作者以11章的篇幅讨论了与共同犯罪有关的理论问题,包括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共同犯罪的发起等,还包括共同犯罪的刑事诉讼问题。可以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已过去了整整二十年,世界和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及各种友好往来也不断加深,和平、正义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日本,至今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对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侵华战争以及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没有认识,甚至还通过种种方式(如修改历史教科书等)来予以否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强烈愤慨,同时也促使我们将本书予以再版。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回顾总结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分析评价1946年至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争罪犯的审判,目的是让中日两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加深对当年那场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的历史灾难的认识,对日本少数极右势力恢复军国主义的企图提高警惕——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受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也包括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