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机器人学和机器视觉的实用参考书, 部分“基础知识”(第2章和第3章)介绍机器人及其操作对象的位置和姿态描述,以及机器人路径和运动的表示方法;第二部分“移动机器人”(第4章至第6章)介绍其基本运动控制模式及其导航和定位方法;第三部分“臂型机器人”(第7章至第9章)介绍其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方面的知识;第四部分“计算机视觉”(0章至4章)包括光照与色彩,图像形成和处理技术,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基于多幅图像的立体视觉技术;第五部分“机器人学、 视学与控制”(5章和6章)分别讨论基于位置和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及更先进的混合视觉伺服方法。本书将机器人学与机器视觉知识有机结合,给出了实例算法和程序。作者有完备的代码可下载,用于验证书中知识点和实例,注重如何利用视觉信息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本书围绕毒品贩子和诈骗犯的洗钱活动,生动地解释了“洗钱”这个说法的来源,用鲜活的例子向读者讲述了洗钱是怎样计划、实施的,犯罪分子如何钻金融机构和外贸合同的空子,把来路不明的钱变成“光明正大”的财产,通过洗钱来达到偷税、金融诈骗、将非法所得合法化、逃避外汇管制、结算毒品交易、转移贪污赃款、为国际恐怖组织提供资金等目的,以及金融和执法部门应如何对这一犯罪行径进行防范和打击。作者强调,“洗钱”造成的资金流动不仅让犯罪活动和恐怖活动发生链接,还使犯罪活动得以延伸,甚至进入主流的金融系统。
本书从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等多种角度,借助大量成功者的典型事例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验证出成功的人生皆源于对自身优势的深入挖掘和发挥。
环境议题的崛起,正考验着每一国家的政府与国民,如何在期待技术层面的解决之余,认真思考政策与法律层面的建制。本书从环境权、环境立法、环境刑罚、环境影响评估、民众参与环保以及公害纠纷等方面,广泛探索环境问题的政策与法律背景。除了学理的分析外,本书亦多方引进先进国家的制度与理念,更深入解析五轻设厂与林园事件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环保事件。本书的出版,期提供决策者与关心环境议题的人,一个更有深度的思考空间。
本书运用比较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多元研究方法,从理论、立法与实践层面,借鉴民法、税法、法理学、诉讼法、宪法等学科的理论和学说,对税收债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力图理论分析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实践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多元性。 本书内容涵盖税收债法理论与制度的各个方面,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税收之债的基本原理,对税收债法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包括税收债务关系学说、税收之债的概念、税收之债的分类、税收之债的构成要件、税收之债的效力等内容。中篇税收之债的变动,分析了税收之债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法律问题,包括税收之债的成立、税收之债的变更、税收之债的消灭、税收之债的溯及变更和消灭等内容。下篇税收之债的保障,探讨了税收之债的法律保障问题,包括税收之债的保全、税收之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工业机器人的测评技术。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基础、标准概述、测试技术概述、整机性能及安全可靠性测试技术、标定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关键零部件测试技术、专项检测技术、生产线系统集成应用测试技术、评价方法、典型测试案例分析等。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本教科书目前至少已被20多个国家的大学所采用,是一本的环境经济学研究专著和教材。相对于有关国内外专著或教材,这本书的确更为科学、全面和专深,它包括了其他一些著作还没有纳入的科学内容。更为可贵的是,这本书的学科体系设计得更有逻辑:首先,它把可持续发展视作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优先论述了可持续性理念下的环境伦理观。而我们在其他不少著作中却没有发现这一点;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它集资论述了环境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方法问题或重大的环境经济问题,如经济效率,市场失灵,公共政策,环境资源的利用,森林问题,污染控制,国际环境经济,环境价值,环境核算,等等,从而为设计和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奠定了一个不错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这本书的科学水平明显高于以往的有关著述。
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是劳动立法和劳动法学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欧美日诸国,本书以我国劳务派遣的实践和实务为基础而进行的以法律解释为核心的研究。旨在兼顾劳务派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指引,为我国劳务派遣的规范化提供理论基础。
本书是我国部全面研究和阐述中国经济法学史及其研究方法的学术专著,填补了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开辟了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新领域。有三个特点: 一是视新新颖,方法讲究。从学术史角度,全面研究中国经济法学史特别是总论研究史,在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是新领域。从学术史角度展开中国经济法学学术史研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揭示脉络、评判得失,有助于疏理学科基础语词、范畴、现象、原理的源流,剖析观点、理论和学说的成因与流变,总结学科发展的成就与缺憾、经验与教训,发掘中国经济法学的学术积淀,提升经济法学学术规范,因此,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法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书在经济法学研究上的独特视角和研究方法,亦使本书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二是资料翔实,信息丰富。作者在占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