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深入分析国内环境法典编纂的现实立法条件和政策条件以及国外环境法典编纂经验和考量因素,指出我国编纂环境法典的历史性重要意义,旨在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提供对策,为学者及立法机关等提供资料,推动中国环境法典的研究与编纂。
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本书围绕 基本建立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 的制度建设目标,对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问题产生的背景,所有权委托代理的法律性质,所有权委托代理的理论依据,所有权委托代理的法律关系构造,自然资源清单编制,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资产核算、统一登记制度,以及所有权委托代理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期望这些研究对促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设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本书对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机制予以系统的研究,寻找、辨析、阐述其背后的原理,并形成系统性的观点,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的依据、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新近改革政策、地方政府的探索实践、公众利益保护之强烈需求,提出制度改革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权的重新分配、实施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的市场化改革、实现公众在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中的参与。
本书在风险社会和人类世的场景之中,对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进行界定,并对生态环境安全法的范围和体系进行探讨。本书以生态安全法的时代背景为统领,以理论创新编和制度创新编为节点,分别从理念、原则、主体、行为、程序、救济、问责等多个维度讨论生态环境安全法的基本理论,并对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水安全等四个生态环境安全法领域的具体问题和制度创新进行考察,最后对环境安全法治前瞻性展望,着力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法治。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 三步走 圆满收官, 天问一号 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外空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航天事业整体快速发展中凸显出愈加重要的地位。《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进一步指出,为全面建成航天强国,未来五年我国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积极参与外空资源开发利用等国际议题讨论和机制构建。本书较为深入地探析了有关外空矿产资源探索和利用的现有国际法原则、现有指导理念、当前外空国际立法的困境,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引领外空国际法治变革。在此基础上,本书考察了有关 区域 和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的相关法律制度,并与外空矿产资源活动进行比较和类比,创造性地构建了外空矿产资源探索和利用的活动协调、惠益分享及环境保护制度。本书旨在为我国参与并引领相关国际规则制定、维护我国外空权益、构建外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经济互补,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与制度创新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完整构建了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与制度创新的体系框架。本书既阐述了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的背景及意义、双方安全合作的基础及成效,也论述了我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合作的支撑条件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安全合作与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着眼未来拓展,分析我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合作的重点项目,结合全球矿业资源的区域分布,提出进一步拓展国际矿业经贸合作,打造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区,以实现我国战略性矿业的全产业链 走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解与配套(第5版)》特点: 适用导引对相关法律领域作提纲挈领的说明,重点提示立法动态及适用重点、难点。 对环境保护法中的重点法条及专业术语进行注解,帮助读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条文含义。 根据司法实践提炼疑难问题,并根据法律规定及原理进行解答。 在环境保护法之后择要收录与其实施相关的配套规定,便于读者查找、应用。
本书旨探讨环境资源法领域以及交叉领域的前沿问题。 本辑收录了《论可持续发展观的法律化》、《从证明责任角度看我国 第66条》、《美国环境法规的成本效益评估》等多篇环境资源研究方面相关论文。
《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1卷)》为连续出版物,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吕忠梅教授担任主编,集结环境法领域前沿的优秀论文,设有民法典绿色专题、制度研究、外国法撷英、书评等栏目,本卷选择了法典编纂与长江保护立法两个点,以期从不同侧面呈现法学理论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展示环境法学研究在变革期的新方位与新使命。
翟继光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用知识问答与解读》以问答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环境保护税及其相关制度,分为七章。 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立法背景;第二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与税目税额;第三章为环境保护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第四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税收优惠;第五章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第六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税务稽查;第七章为环境保护税的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 本书适宜作为各级税务机关以及广大企 进行《环境保护税法》培训的教材,也适宜作为广大公民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税法》的科普读本。
由于持续的水短缺和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已从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演变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包含了水量安全、水质安全甚至水体安全的水安全问题及其法治保障问题,既是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法律问题,更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本书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由李响、陈熹和彭亮所共同编著的《能源法学/能源科学与管理论丛》一书以能源法基础理论研究为视野,以我国现行能源法律法规为分析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为线索,运用法经济学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国外能源法 新研究成果,全面论证了能源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提出建设性建议。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主要论述了能源法律体系、法律关系、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法律责任和主要西方 能源法律:下编主要包括石油法、天然气法、煤炭法、电力法、核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等。
本书主要包括上、中、下三篇12章。上篇是农村环境 法制体系协调 的基础理论,中篇是农村环境 法制体系协调 的正向构建,下篇是农村环境 法制体系协调 的负向构建。首先从有利于法制体系化建设角度出发,对资源开发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类型化分析。再次,以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为主要理论工具,主张在加强 负向构建 的同时,创立与完善 正向构建 。后,明确提出了应该更为重视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 正外部性 ,并针对 正外部性 引发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农村环境法制的 正向构建 。
由李响、陈熹和彭亮所共同编著的《能源法学/能源科学与管理论丛》一书以能源法基础理论研究为视野,以我国现行能源法律法规为分析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为线索,运用法经济学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国外能源法 新研究成果,全面论证了能源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提出建设性建议。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主要论述了能源法律体系、法律关系、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法律责任和主要西方 能源法律:下编主要包括石油法、天然气法、煤炭法、电力法、核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等。
本书是中国部全面介绍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教科书。其不仅立足于我国动物保护的现实状况,并且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动物福利法律制度发展趋势相接轨的特色。 本书首先从动物范畴的界定、动物的作用出发对动物福利、动物权利以及动物保护法的内涵和立法原则等进行了细致的法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动物保护法的历史溯源、古今中外动物保护立法的产生、发展、演变及世界动物保护立法及实践等予以了实证梳理。尤其是系统介绍了动物保护立法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保护的法律制度。后,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保护思想和现阶段动物保护实践,深入探讨了我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动物保护法的研究和教学及现有的动物保护立法的阙如,并进一步思考了和谐文化视野下我国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的路径。 本书吸收和借
法学研究领域都不是什么私人园地,研究者能够形成并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实际上乃是公意。研究者表达通过研究而形成的意思,实际上只是把略显凌乱和模糊低沉的社会公意声音加以整理和放大并传输出去而已。但为了确保这种表达的真理性,表达者必须确信自己所传达的确实是公意的声音。法学是人的生存样式,从事法学就是以追寻法学真理的样式去生活,而人的生存是极其复杂的事情,其真理必然受各种各样因素的遮蔽。如果说自然科学的真理是要去揭示,则法学的真理则是要去说明。说明之为说明,必含有说服的意味。人们往往容易接受自然科学的真理,然而当一个法学理论认识摆在人们面前时,对其真理性的考量就不会是简单的,争论在所难免。所以,在法学园地中进行劳作,就特别需要追求真理、献身于真理的精神。真理乃是某种神圣的东西,所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