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最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发展等。书稿通过通俗的语言对县乡治理现象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书中的理论透视,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我国县域治理体制的优势,又有利于推动基层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该书既有分析的深度,又有可读性,特别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书剑兼修的一生酷爱阅读,其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之法给世人以深刻的启迪。著名党史专家陈晋根据研究的成果,生动讲述把书读活的故事,细致呈现阅读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中外典籍的心得体会,彰显了阅读对判断形势、制定政策、与人交流、表达心曲等的重要意义。全书内容丰富,事例典型,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如何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认识思想形成发展轨迹的经典读本。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的谈话与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为 北方谈话 。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 北方谈话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乃至开辟中国道路的破题开篇之论。
本书是学习和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的经济学著作。本书在阐明世界现代化一般特征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书依据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现代化角度系统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重点阐述正在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所涉及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关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书不仅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读物。
《中国式现代化二十讲》一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立意安排;同时,本书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政党对话上的主旨讲话精神,科学了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政党的责任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要干什么等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书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
新时代 枫桥经验 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 矛盾不上交 为特色,是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杰出成果,它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经验,形成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亦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经典样本。《新时代 枫桥经验 :以基层善治助推中国之治》一书通过 坚持新时代 枫桥经验 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 创新新时代 枫桥经验 等章节,介绍了 枫桥经验 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做法。该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本通俗理论精品力作。
本书是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专题教学讲义,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及课程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共15讲。书中全面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内容,并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注重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各讲内容充分体现了相关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长期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教学借鉴价值。
本书为团结出版社系列书籍《国殇》之第十一部,是一部有关抗战时期红十字医疗救护工作的纪实作品。全书聚焦以新加坡籍爱国华侨,时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副院长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记录了全体医护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在贵阳图云关实施医疗救援,完成人员培训、物资募集等工作的全过程,并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本书全面介绍并高度赞扬以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可歌可泣的 图云关精神 ,具有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本书立足于历史学的实证研究,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在挖掘整理原始档案、报刊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寿阳县为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 1956)农村的社会生态和组织生态、农村党组织的吸纳工作、党员的社会构成、党员的训练教育、党组织的整顿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本书角度新颖,将研究视角聚焦到基层支部和党员身上,揭示了其时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轨迹和组织实态,进而在更深层次上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党组织建设实践之复杂性和曲折性,亦可为当前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本书立足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基、发展、突破、推进和拓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根本遵循、战略支撑、动力、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反映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底蕴、脉络、面貌、机理、成就与经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领导决定
2021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年,中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2021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全面系统总结我国老龄化社会20年的发展历程,研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探索过程和中国特色的理论、实践及方案,总结取得的成就,梳理面临的挑战,展望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未来,并提出对策建议。本书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组织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主编,立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实际,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旨在让全社会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真实状况,为政府科学决策、行业机构掌握
本书将政治信任作为理解和建构人大代表身份的重要切入点,将形塑积极政治信任视为当代中国政治信任建构的重要目标。作者通过梳理中国政治信任体系中人大代表的历史与现实,深刻总结人大代表之于积极政治信任的支持要素、代表逻辑和实践形态,详细探讨作为政治沟通者、政府监督者、关键立法参与者、利益协调者这四种人大代表的重要身份与积极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而给出对策建议:把握好人大代表身份建构的基本方向和路径;支持和形成有层次、成体系化的人大代表身份体系;重视和完善人大代表身份实践的程序和技术细节;持续和引导具有正反馈效应的身份实践创新。
超越行政与市场的治理逻辑 为全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学习、观察和研究中国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一部力作,凝聚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长期深入思考与最新研究实践。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结合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定位,本书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两个层面,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这一核心议题进行多方位考察与全方位论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本书试图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政府培育、支持型社会组织、跨部门合作、数字赋能、未来发展等多元视角系统梳理与阐释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典型案例。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将深
本书主要以历史文献分析、文物考古学资料收集与分析、田野考察与社会调查等方法研究隋唐时期北部边疆的治理问题,尽可能再现隋唐两朝代治理北部边疆的复杂过程,再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因应边疆政治局势而制定的治理思想、方针、政策及实际采取的军事、政治、经济举措,深入探究隋唐治理北部边疆的政治与社会及自然因素。
本书是颜晓峰教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成果汇编,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以《中国之治:深化改革 完善制度 推进治理》为书名,按照一定的逻辑结集出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作出理论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在2018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上、本领上、为人处世上对年轻干部提出了要求。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嘱托年轻干部: 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
苏格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运动,其主要关切是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本书从 人 论、社会观、政治经济学、道德哲学、政治法律学说、科学与艺术等维度全面深入地阐释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涵、理论特色与历史影响,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的苏格兰启蒙运动研究论著。
红色文化资源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资源和宝贵财富。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本书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运用。全面探研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深化高校思棋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客观要求,系统阐释了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棋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方略。本书是总结我校长期以来坚持推进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经验的成果。
文化象征的设置与应用是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国歌是历史和现实中现代国家必不可少的文化象征。本书以类型学为视角,以国歌为研究对象,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具体考察西方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五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脉络、政治现代化与国歌创作和确立的互动历史,以及国歌对各自民族国家建构的影响,继而在挖掘和还原五国国歌历史的基础上,探析以国歌为代表的文化象征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反思西方民族国家在建构过程中的文化经验和实践与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