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绩效考核与信息化建设》从我国政府目前的绩效实践出发,将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政府绩效考核咨询服务经验结合在一起,针对我国政府目前的每—类绩效考核都分别提出了科学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与中国政府的管理特点和操作实践相适应的中国政府绩效考核实施方法“三九绩效考核法”,不仅解决了多年来我国政府绩效考核在探索实践中的方法性难题,还可帮助政府部门按照该方法对本部门主管的绩效考核进行操作实施。
本书对福利国家的来龙去脉、发生、发展,以及当前趋势和未来走向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证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观察社会、解读历史甚至诠释政治和外交问题的视角,也就是福利观察。发源于西欧的福利国家制度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本书收集了作者自1996年以来在福利领域里发表的论文和文章,在此基础上汇集成册,加以编辑整理,并有新的补充。然望对“福利国家向何处去”这个难题贡献自己独特的答案。
《公共管理与法律(第2版)》是一本分析联邦法院在政府的各个层次上全面介入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教学参考书/教科书——以个人在现实社会服务的复杂情境中,如何面对公共管理者并对所涉及的法律展开讨论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法律关系问题。内容集中于一线执法、公共人事管理以及监狱和公共精神健康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公共政策公信力研究》主要是从公共政策公信力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公共政策的,在理论上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展我们的研究思路,深入理解“公共政策公信力”的基本理论,也可大大丰富公共政策理论体系的内容,有利于在实践中采取逐步完善的措施应对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使公共政策在其运行过程中真正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构和谐社会、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等都意义重大。
本书内容新颖,从公共治理视角,研究我国的科技创新管理。公共治理理论作为当下公共管理领域前沿,研究其在科技创新管理领域如何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通过总结公共治理和科技创新管理的主要思想构建了一个基于二维框架的整合模型,为科技创新管理的公共治理研究和实践提供系统的框架。通过对公共治理中关于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果和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探讨,提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改善策略。同时也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管理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本书可作为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相关科技管理人员、各类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经济管理、科技管理方向学生的学习用书。
《政策分析新模式(第二版)/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是在2007年1.0版基础上修订的2.0版。修订中对前一版内容作了重要的修改与补充,其中篇和第三篇基本上为全新撰写。全书分为导论和篇,导论概括提出了政策分析新模式的三个部分10个观点。篇是关于政策分析的主体研究,阐述了四类主体的角色定位、职能作用,以及在政策运行中,促进政策有效改善所需建构的相互间的制度和责任关系。第二篇关于政策分析的过程研究,试图基于PSR(压力-现状-反应)模型,完整建构“问题提出-方案形成-政策执行-影响评估”的综合政策分析过程。第三篇涉及政策分析的领域研究和影响研究,分别以上海市的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和世博会公共服务为案例,对政策分析新模式的运用进行分析讨论。
本书对福利国家的来龙去脉、发生、发展,以及当前趋势和未来走向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证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观察社会、解读历史甚至诠释政治和外交问题的视角,也就是福利观察。 发源于西欧的福利国家制度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本书收集了作者自1996年以来在福利领域里发表的论文和文章,在此基础上汇集成册,加以编辑整理,并有新的补充。然望对“福利国家向何处去”这个难题贡献自己独特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