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十周年馆庆同人论文集(琴学卷)》共收有15篇古琴研究論文,包括鄭明主任就晚清詞人與唐人筆記而展開討論的兩篇琴學考論文章,鄭煒明主任與陳德好小姐合作的考古出土文物與琴學研究系列論文,羅慧小姐關於西方學者與琴文化的整理論述,龔敏博士在香港琴人與琴史、小說方面的琴學考述,以及耿慧玲小姐有關《琴操》與中國琴樂的討論等。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因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石鼓文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石鼓共十只,高三尺,直径一尺多,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目前其字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其书传为史籀手笔,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道朴而有逸气。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神的。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
梅娜芳编著的《中国美术学博士文库·墨的艺术: 和 》以晚明徽州制墨家方于鲁和程君房及两人所编《方氏墨谱》、《程氏墨苑》为研究对象。本书章从墨模雕刻工、画家和制墨家的角度探讨徽墨装饰题材在万历年间骤增的原因,试论墨从实用品到艺术品的功能转化。第二章缕析方于鲁和程君房的私人恩怨及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墨业竞争,以证程君房笔下之“中山狼”非专指方于鲁。第三章梳理《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的编撰与推广,论证文人在墨谱推广中所起之助益。通过方、程两人与众文人的交游,兼论晚明工匠地位提升的问题,证明与文人并坐论理的是具有文人气质之工匠而非普通工匠。第四章试论《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的成就。与其他墨书相比,两书作为墨样图集在编排体例上具有明显的图谱特色,显示了编者的雄心抱负。《程氏墨苑》中还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