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是以花草木植为原料进行的天然布染,经中国传至日本,在那个浪漫与古典并行的平安时代走向繁荣。用自然之物造就的染艺,因地制宜,在当时的职人手中诞生出专属于日本的色彩,正如华夏优美的植物称谓,当时的日本人也将颜色做了精致而诗意的划分。 朱华、瓶覗、缥色、秘色、绀……这些从平安时代走出来的典雅绮丽,千年之后再次从吉冈幸雄的手中浪漫地再现出来。 本书用1200多张照片,简单易懂地解说了日本传统色彩的染色方法,同时介绍了近70种的染色法,所用原料皆是天然染料,包括洋葱皮、茶等容易入手的天然染料。
本书是一部描绘历史上服装的鸿篇巨制。书中按时间和地域编排,全景展现19世纪前世界时尚的变迁;通过484张彩色图版及一一对应的详尽专题解说,逐一介绍各时期、各地区服饰的发展历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逸闻趣事,涉及7000余件精美服装、首饰、家具、日用品、乐器及交通工具、武器装备等,呈现了4000多年人类服饰的演变历史及社会风貌,重塑了古代社会生活场景。本书堪称法国出版目前描绘服装史并首次运用彩色平版印刷的服饰类图书,是世界公认的服装领域极为重要的藏品。书中材料大多取自公共收藏品中的原图,全部以“彩饰法”临摹手绘,其内容包罗万象,画作精细入微。这不仅是一座服装历史的珍贵宝库,对博物馆史、应用艺术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相信本书会为艺术家、设计师、插画师和历史学家提供的研究文献和视觉资料,为所有服
本书以年代为线索,是伦敦时装学院访问教授,时尚行业的 专家为读者展现了100年来 的珠宝设计,从新艺术运动风格,到迪奥的影响力,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图片精致,讲解细致,是一本 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服装类图录与论文的综合图书。书中收录了两馆馆藏的服饰类文物100余件,均配以清晰大图。全书图片分为京城传统服装、西域传统服装、清代补子三个部分,主要介绍清代京城与哈密两地的传统服装,如京城的马面裙,西域的袷袢等。论文部分收录10片学术论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学术研究和服饰史的角度对京城与西域传统服装进行剖析。本书兼具鉴赏性与研究性。
本书多方面的理论基础还来自笔者的《明式家具器型研究》和《明式家具图案研究》,尤其是前者的分类、分式、分型的研究体系为本书家具分类型做了铺垫。 本书涵盖了闽作明式家具和闽作清式家具。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因为闽作明式家具的甄别更艰难,也更有意义。 闽作明式家具专指明晚期至清早中期这一历史阶段,在福建地区制作的,以黄花梨、紫檀为主要材料的硬木家具。 本书更多地着眼于闽作家具实例的梳理,也延及闽作家具自身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揭示。明式家具作为特殊时代、特殊阶层的奢侈用品,仅仅进行器型研究,难免单一化。
本书以年代为线索,是伦敦时装学院访问教授,时尚行业的 专家为读者展现了100年来 的珠宝设计,从新艺术运动风格,到迪奥的影响力,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图片精致,讲解细致,是一本 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以年代为线索,是伦敦时装学院访问教授,时尚行业的 专家为读者展现了100年来 的珠宝设计,从新艺术运动风格,到迪奥的影响力,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图片精致,讲解细致,是一本 实用的参考书。
工匠精神的核心不是“制作”,而是一种心态! 《首饰工艺完全指南:为首饰设计师呈现100+的技法详解》是艺术家的工匠思维,思想性设计师的工作指南!书中“镂空花纹的设计制作”“金属戒指的锉磨示范”等100多个详细的操作示范,让你看到最直观的制作过程。 【作品篇】精心挑选世界各地设计师的作品,感受技术和工艺的可能性,传达当代设计师创作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性。 【材料篇】在作品中,基础金属、宝石、塑料、树脂、天然材料和其他材料形成丰富的变化和微妙的对比,创造出缤纷的效果。 【技法篇】从穿孔、焊接和抛光等基础工艺,到铸造、石材镶嵌、蚀刻和珐琅等复杂工艺,详细、清晰的分步摄影,图文并茂的操作示范。 【启发篇】从工作空间布局到专用工具包配备,从寻找灵感、创作草图到设计思路的呈现,再到发掘设计作品的内涵和
本书为著者范发生从事中国传统笺纸工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之作,内容包含传统笺纸制作的工作环境要求、基础技法等,对笺纸染色技法以实践为基础进行了详细解说,并以图文对照形式展示了14种传统技法制作笺纸的工艺特点及笺纸制作工艺过程与实际操作。本书具有理论总结与实践展示的鲜明特点,可以用于指导中国传统笺纸制作工艺的复原与传承。著者从事传统笺纸制作与工艺恢复长达40余年,在传统宣纸笺纸制作工艺基础上,创新出的加工纸作品达300多种、木刻水印达200多种花色。
《世界服饰史》首版于1876年出版,作者奥古斯特·拉西内耗时12年,于1888年最终完成全六卷的绘制和印制。这是一部描绘历史上服装的鸿篇巨制,是法国出版目前描绘服装史并首次运用彩色平版印刷的服饰类图书。书中图片全部为作者临摹手绘,其中有304幅全彩图版,大部分使用金色和银色勾勒;170幅双色或三色的淡着色图版;附有12张古典流行服饰的裁剪图样。本书被认为是“服装领域最为重要的藏品”。本书按时间和地域编排,全景展现了19世纪末之前世界各地、各民族流行过的精美服装、配饰、家具、日用品及交通工具、武器等。相信本书会为艺术家、设计师、插画师和历史学家提供的图片资料,为所有服装和时尚爱好者带来丰富的灵感源泉,更为大众展现一场盛大的历史文化视觉盛宴。
本书以年代为线索,是伦敦时装学院访问教授,时尚行业的 专家为读者展现了100年来 的珠宝设计,从新艺术运动风格,到迪奥的影响力,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图片精致,讲解细致,是一本 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以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为基础源,用“元素码设计”的方法,开拓了传统戏曲服饰纹样的动态发展路径,共分十三章,采用图表、图谱、图解、图示的形式,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解析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阐述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生成、源流与美学特质;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陈述中国戏曲服饰纹样的样本的来源;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辨析传统戏曲服饰纹样视觉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特征的多维影响因素,探析传统戏曲服饰纹样经典特征体系层级的算法,建立基元层、基因层、对象层、纹样层为分级的模型层次结构,形成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数字化图谱;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运用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编码设计,以及近期新的文化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将纹样从个体化、具象化升级为数量化、分类化、归理化的考察
本书以年代为线索,是伦敦时装学院访问教授,时尚行业的 专家为读者展现了100年来 的珠宝设计,从新艺术运动风格,到迪奥的影响力,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图片精致,讲解细致,是一本 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分《型款篇》《工艺篇》两册。《型款篇》由《概述卷》《型款卷》两卷组成,整理了贵州民族服饰的型款样式,通过与中国传统服饰型款比对,发现贵州民族服饰保留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型款,遗存下较多的中国历代服饰时尚样式的印迹,是中国传统服饰型款的特色样本库。《工艺篇》由《织造卷》《印染卷》《刺绣卷》《纹样卷》《缝制卷》《银饰卷》《头饰卷》《配饰卷》八卷组成。梳理了贵州民族服饰制作的选材备料、制作工艺、装饰手法。用实物例证,在贵州民族村寨中,至今仍然保留着的中国民族服饰传统制作工具和工艺,是中国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活态博物馆。
本书是一部服装类图录与论文的综合图书。书中收录了两馆馆藏的服饰类文物100余件,均配以清晰大图。全书图片分为京城传统服装、西域传统服装、清代补子三个部分,主要介绍清代京城与哈密两地的传统服装,如京城的马面裙,西域的袷袢等。论文部分收录10片学术论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学术研究和服饰史的角度对京城与西域传统服装进行剖析。本书兼具鉴赏性与研究性。
走出电窑的烧成效果局限,让林赛·欧斯特里特(Lindsay Oesterritter)带领你去欣赏和品鉴更多简单易行的以木柴作为燃料的创意型烧成——柴烧、乐烧、坑烧、桶烧。针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制陶者及工作室,作者深入讲解、探索了柴窑的建造方法及其烧成方法。凭借多年制陶、烧成经验,以及向广大同行虚心求教,书中的内容堪称独一无二。“艺术家专栏”和“作品赏析”版块展示了柴烧及以木柴作为燃料的创意型烧成的多样性,以及由此所能获得的独特视觉效果。
加布里埃尔·克莱恩(Gabriel Kline)通过讲述各类技法、大量配方,以及当今世界很好陶瓷艺术家极具创意的代表性作品,引领读者踏上一条令人心生愉悦的釉料学习之旅。全文从釉料“厨房”开始,之后深入讲解正确配制釉料的核心技术。复合釉装饰、除釉技法及施釉技法可以令你的釉料表现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外,本书还将深入介绍深受广大陶艺爱好者青睐的结晶釉、令人神往的红色系釉料,以及简单易学的贴花纸技法。“艺术家专栏”及“佳作赏析”这两个板块会赋予读者无限的创作灵感,对于各位同仁形成自己的风格大有裨益。
本书以年代为线索,是伦敦时装学院访问教授,时尚行业的 专家为读者展现了100年来 的珠宝设计,从新艺术运动风格,到迪奥的影响力,到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图片精致,讲解细致,是一本 实用的参考书。
作为一个从事中国古代织绣品收藏的行家,作者具有丰富的藏品积累和收藏心得。本书是作者多年收藏经历的总结。书中内容既包括刺绣工艺、种类和区域风格,又涉及服饰制度和文化内涵。书中使用了大量从未公开出版过的实物资料,作者的很多观点与学院派不尽相同,以实物为依据提出不同以往的新问题,以实物对比的方法来阐述观点。以作者的特殊身份和切身经历所表达的内容,可以为热爱中国古代绣品的人提供深入浅出的指引,也可以为从业者对中国古代绣品的收藏和鉴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专业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资料。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是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由世界上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著名学者古斯塔夫·艾克所著,于1944年首次出版。艾克是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重要学者及先行者,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他第一次对中国家具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与归纳,奠定了今天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格局。书中精美的图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家具所达到的艺术成就,让中国家具及家具文化走向了世界。本次新版《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由知名家具研究学者周默先生翻译,并以附录形式对原书内容做了进一步补充,增加了译者撰写的导读文章《不知近水花先发》,以及人名简释、中国古代家具部分专业名词简释、外文中国古代家具专业名词列表,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