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争法律制度所具有的模糊性、跨学科属性,本书以对制度进行系统性解析为基础,并强化以下内容:揭示作为统合的制度整体、各分项制度和具体规范得以建立的机理;阐述制度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及实践问题;展现竞争法制度运行的特殊性,尤其是判例特性和说理的多层次性。 通过上述内容的展开以及对原理、判例、说理技术的研习,帮助读者架设起抽象的法律文本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以便实践中确立与竞争相关案件的分析路径;并在理论上引发读者及研究者对有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思路、结论进行持续性探讨。
作者认为,经过60多年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与以美国法学教育为代表的法律职业教育模式和以德国法学教育为代表的法律素质教育模式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法学教育中国模式形成的基本标志是: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以多轨制法学教育制度为培养方式,以多类型知识建构和多层次学历、学位结构为教育内容,以理论与实践多重组合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方法,以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司法行政部门的行业指导、法学教育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管理和法学院校自我管理的四位一体为教育管理模式,以法学教育和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为互动的教育就业机制。
《民法原理与实务》教材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编辑了民法总论及其应用、人格权及其保护、物权及其行使、债权及其行使、继承权及其行使、侵权责任及其认定等内容,突出司法职业教育的实战性、实训性特点。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介绍民法的主要立法规定及其学科通说理论观点;实务教学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拓展学习部分,既包括知识巩固、也包括实训作业,还有网络资源学习内容。
本教科书第六版出版于2016年1月,5年多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修改了《宪法》,制定了《监察法》,创建了新的监察制度。同时,刑事司法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建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速裁程序等。为适应新的监察制度并结合司法改革的新发展,2018年10月26日,修正了《刑事诉讼法》。相应地,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也先后修改了优选检《规则》与优选法《解释》。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启动了本教科书第七版的修订工作。新版增加了“缺席审判程序”一章,并且为了在体例上与《刑事诉讼法》保持一致,删去“国家刑事赔偿制度”一章与“附论: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