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我国洞穴鱼类种类最多的省区。作者历时20多年对广西洞穴进行标本采集,整理出广西洞穴鱼类共4科11属61种(盲鱼20种;新种11种)。广西洞穴鱼类组成以条鳅科和鲤科鱼类为主,其中鲤科金线鲃属鱼类种类最多。在《广西洞穴鱼类》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实地调查了所有物种的采集地,并获取了原始生态资料,进行活体和浸制标本的照片拍摄、形态测量及物种描述。整理了广西洞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地区、种群现状等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资源保护建议。《广西洞穴鱼类》可供鱼类学、环境保护和渔业工作者、鱼类爱好者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谱》是中国部完全以潜水拍摄记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的图谱。全书图片采用潜水观察法拍摄,直观反映出珊瑚礁鱼类在原始生存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有利于人们认知南海极为珍贵的珊瑚生态系统,识别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类。拍摄团队历时两年,9次远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远赴南沙岛礁,下潜拍摄超过400人次,共拍摄水下照片20869张。本书从中精选出565张,涵盖54科160属408种珊瑚礁鱼类,是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可靠的记录,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观赏性,以及很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啮齿动物学》是外首次科学、全面、系统地论述哺乳动物学新的分支学科——啮齿动物学的研究专著。该书由郑智民、姜志宽、陈安国等知名学者以我国啮齿动物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编著而成。内容涵盖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和重要的科技新成果。 全书共分十二章:啮齿动物学导论;啮齿动物形态结构与起源演进;啮齿动物分类学与中国主要有害啮齿动物;啮齿动物分布与地理区划;啮齿动物生态学;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主要技术方法;啮齿动物寄生虫;中国主要鼠源的流行病学与防控;害鼠治理技术;害鼠治理技术研究基本方法;有害生物管理(PMP)推行与实施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啮齿动物的资源功能与保护。附有232幅图、116个表及大量思考题。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三个亚气候带,位于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华南山地地区。由周放等编著的《广西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名录》共记录了广西陆生脊椎动物4纲,39目,150科,1149种,另67亚种。其中,两栖纲3目,11科,105种,另3亚种;爬行纲2目,21科,177种;鸟纲23目,82科,687种,另55亚种;兽纲11目,36科,180种,另9亚种。比20多年前有较大增长。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肺脏免疫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关于肺脏基础和临床免疫学,尤其是各种呼吸免疫相关发病机制的认识日新月异。然而,迄今为止未曾出版过一本系统介绍肺脏基础免疫学以及免疫相关的学术专著。为此,我们邀请在相关领域深有造诣的专家学者编写《肺脏免疫学及免疫相关》一书。本书共分四篇五十八章。篇介绍与肺脏生理和病理生理有关的免疫学基础理论,包括气道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脂类介质、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内皮素等二十三章。第二篇介绍研究气道和肺脏相关的免疫学研究方法,包括肺脏免疫相关的动物模型、反应的诊断、气道反应性和可逆性测定、呼出气检测等七章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谱》是中国部完全以潜水拍摄记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的图谱。全书图片采用潜水观察法拍摄,直观反映出珊瑚礁鱼类在原始生存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有利于人们认知南海极为珍贵的珊瑚生态系统,识别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类。拍摄团队历时两年,9次远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远赴南沙岛礁,下潜拍摄超过400人次,共拍摄水下照片20869张。本书从中精选出565张,涵盖54科160属408种珊瑚礁鱼类,是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可靠的记录,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观赏性,以及很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 蚤目(第2版)(套装上下卷)》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对蚤目的研究历史、形态特征、生物学、系统发育和区系分布、疾病关系及调查和标本制作方法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各论中包括我国迄今已发现的蚤类4总科10科74属649种(亚种)(含本志中发表的4个新种)的分总科、科、属和种(亚种)检索表,总科、科、属重要特征,并分别记述了各种蚤的鉴别特征、形态、宿主和地理分布等。在每种蚤的记述中还配有重要形态特征的插图,总共近2500幅,以便读者对照鉴别。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 蚤目(第2版)(套装上下卷)》可供从事昆虫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等科研、教学和卫生防疫的工作人员参考。
在藏族民歌中,人们认为苍鹰飞过雪山也会折翅,青藏高原应该是天神栖居的地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矗立于世界之巅,是海拔、落差的自然保护区,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美称。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化使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该保护区的特点是由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的丰富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曾鲜为人知,光怪陆离的神奇色彩等待着被人类发现。 《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大量异彩纷呈的照片,展示了珠峰壮丽的景观及珍稀鲜活的高原精灵,体验这片属于野生动物的乐土与天堂所带来的和触动,揭秘那令人怦然心动的野性之美!
《内蒙古动物志(卷圆口纲鱼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内蒙古鱼类研究简史,内蒙古水系的形成、历史变迁及鱼类扩散,内蒙古鱼类区划等。各论包括内蒙古迄今所记录到的圆口纲和鱼纲114个种,记述了各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及每个种和亚种的学名、中文名、英文名、蒙文名、最初定名依据和主要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每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在内蒙古的地理分布,且配有分布图。《内蒙古动物志(卷圆口纲鱼纲)》可供大专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从事动物学、动物地理、动物资源、环境生物学等人员参考。
鞘翅目昆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为丰富的类群,目前已知约40万种,约占整个地球已记录生物种类的40%。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需要生物多样性的支撑,同时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始于物种。因此,对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环境安全、农林生产安全、人类健康和生存安全所必需的工作。 杨星科主编吴鸿、王义平、杨淑贞总主编的《天目山动物志(第7卷)(精)》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鞘翅目昆虫类群共计36科451属895种,其中第六卷包含豉甲科3属5种,步甲科42属78种,龙虱科4属7种,牙甲科3属4种,阎甲科1属1种,觅葬甲科1属1种,葬甲科4属7种,隐翅虫科25属91种,粪金龟科2属3种,皮金龟科1属1种,锹甲科14属37种,金龟科38属74种,花甲科l属2种,吉
本书主要收录了长江河口(E121°-E122°;N30.7°-N31.8°)潮间带及潮下带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26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13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动物73种,棘皮动物2种。 每种动物都配有照片(附标本采集地图),并从其中文名、拉西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其主要特征用粗体字表示)、常见度(分别用1-5个“”表示常见度)、分布与习性及经济意义等方面进行描述。 本书可作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工作者实地鉴定手册,亦可为大专院校相关师生及博物馆等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海南长臂猿是珍稀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旗舰种和伞护种。开展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研究,对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野外辨识和分类,以及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通过长期监测调查,收集了海南长臂猿采食的47科88属134种植物的原色照片,根据植物分布情况绘制了适宜分布图,介绍了植物物种的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并展示了相应的取食部位和取食月份。
《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是2005年出版的《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卷)的续集,共收录了66种我国重要水产生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学术成果,其中淡水鱼类16种,海水鱼类15种,甲壳类5种,贝类11种,藻类18种,两栖类1种。详细介绍了各种生物的基本档案,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征,养殖技术,目前种质保存状况等。书中收集的大量有关数据资料,对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水产生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可供从事水产生物学研究、水产养殖、遗传育种、野生动物保护等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谱》是中国部完全以潜水拍摄记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的图谱。全书图片采用潜水观察法拍摄,直观反映出珊瑚礁鱼类在原始生存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有利于人们认知南海极为珍贵的珊瑚生态系统,识别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类。拍摄团队历时两年,9次远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远赴南沙岛礁,下潜拍摄超过400人次,共拍摄水下照片20869张。本书从中精选出565张,涵盖54科160属408种珊瑚礁鱼类,是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可靠的记录,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观赏性,以及很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菩提十书”之《凤眼菩提》:有一种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每一粒上面都有美丽优雅的眼睛。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启示我们应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观照无常的人间。《凤眼菩提》是林清玄继《紫色菩提》后更深入探寻般若智慧的作品,让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遗憾。如果我都写完了,你们写什么?林清玄,我的下册就留给你写吧。——南怀瑾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