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汲取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环境领域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从细胞、分子或种群等不同水平上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和生态分布等,并从微生物与物质循环的角度叙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还介绍了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并含有与其配套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本书内容全面,文字简明,概念清晰,书中各章节前均有 学习重点 ,章节后附有 建议阅读 本章小结 和 思考与实践 ,力求重点突出,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环境领域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为七篇,以能源微生物学为基础,从能源转化的微生物学角度,分析能源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和酶类,系统阐述了能源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相关科学以及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生物在污染控制与治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生物质预处理及水解微生物、沼气发酵微生物、乙醇发酵微生物、石油及煤炭微生物、产氢微生物、产电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工艺流程、应用实践和相关的实验技术等。全书集成了可再生能源及化石能源微生物转化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进展。 由于微生物学涉及学科多,知识面较广,所以本书本着简明扼要的宗旨,重点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本书主要可作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和生物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研究生及博士生的
全书共11章。绪论介绍动物生态学的产生、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动向。章介绍生态因子对动物的作用与动物的适应;第二至第四章介绍动物种群动态、相互关系及其遗传与进化;第五章介绍动物行为生态学;第六和第七章介绍动物群落生态学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八章介绍动物地理区划;第九和第十章介绍动物保护与生态安全;第十一章介绍动物生态学野外研究方法和分子生态学方法。为便于学习,各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并提供与动物生态学相关的主要中外文期刊名录和网站。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师范、综合性)生物学、动物科学、自然保护、生态学、环境科学、野生动物保护与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用书,也适合从事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
《欢迎走进微生物组:解密人类 第二基因组 的神秘世界》的创作灵感源自2015年至2016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展览 你体内的神秘世界:微生物组。它介绍了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尤其是生活在人体内、体表和环境中数万亿的微生物以及他们与人体发生疾病的关系。对于科学家和大众这都是一本非常有趣且新颖的书,它展示了研究人员所发现的微生物世界以及微生物在现代科学和医学中的潜在应用。书中描绘了人类和微生物之间漫长而错综复杂的共进化过程,告诉读者新颖的DNA测序技术如何为研究微生物和人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带来新的曙光。
组织《葡萄酒酿造微生物学》所需要的大量材料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第二版《葡萄酒酿造微生物学》的内容可分成三部分:葡萄和葡萄酒酿造微生物学(第1-4章),葡萄酒酿造与生产过程(第5-11章),实验室操作规范及流程(第12-19章)。由于各讨论的主题常常存在相互交叉,因此我们努力使各相关信息保持相对完整,以减少查找信息所遇到的困难。 部分,葡萄与葡萄酒酿造的微生物。阐述了葡萄醪、葡萄汁和葡萄酒中发现的微生物,即酵母、乳酸菌、醋酸菌以及霉菌等。这部分重点介绍了这些微生物的分类学、代谢、营养需求,以及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第二部分,葡萄酒酿造与生产过程。着重强调了该类微生物对酿酒师的实践意义。它包括对微生物管理一般性问题的讨论,以及对微生物生态学的深入探讨。该部分阐述了葡萄酒卫生学方面的一
《肠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将从肠道微生物组概述、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应用、宿主基因型对肠道菌群的主导作用、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塑造作用、其它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类疾病的关联、人体微生态体系失衡机制和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等八个章节系统阐述肠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联。
多毛类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本书专述中国海环节动物多毛纲叶须虫目,共2亚目15科67属153种。内容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综述研究史、形态描述、分类系统、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等。各论按作者首次提出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描述。包括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分类讨论,及叶须虫目的科、属、种的检索表。书后附有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拉丁名索引,使用方便。本书为动物学等学科的科研与教学人员,提供较系统的科学资料。
为适应我国高等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于2006年底启动了旨在提供给成人专科药学专业使用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编写工作。按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科知识特点及其自身内在的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逻辑性、先进性要求,在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同时,以强化学生基本素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经全体编委成员认真讨论,决定了本书的编排内容。尽管本书涉及两个学科内容,但基本做到了各章节内容紧密衔接,两学科知识互为照应。 全书共三十六章,至第九章为免疫学内容,第十至第三十六章为微生物学内容。免疫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为基础免疫学,兼顾了临床免疫学及免疫学应用。微生物学部分由三大知识模块构成:细菌学、病毒学及真菌学,同时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在后
本书主要论述了山西省主要山地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性。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区系地理成分、区系分布特点、群落类型、生活型、物种多样性保护对策等。 本书是研究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和生物资源调查的参考资料,可供从事植物学、尤其是苔藓植物学研究的相关人员及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还可供林学、医药、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科研、教学人
本书共分六章,章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论。第二章主要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设备。第三章主要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害化学试剂与放射性物质以及安全操作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提出了要求,并选取了典型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动物病原微生物以及医学病原微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第五章主要从组织和管理、管理责任、个人责任、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控制、安全计划、安全检查等23个要素提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要求。第六章主要对典型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动物病原微生物以及医学病原微生物编制了安全操作指南。后附录收录了我国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书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兽医部门、卫生部门等,以及高等院校、
本次修订根据目前的教学要求,新增实验6 个,改写20个,全书共有实验98 个。实验内容设计既重视基本操作的全面训练,又突出了新进展、新重点,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书内容涵盖显微镜技术,微生物形态观察,培养基配制,消毒与灭菌,生长繁殖的测定,菌种的分离、纯化、鉴定、保藏,遗传变异与育种,分子微生物学,病毒学与免疫学基本技术,以及与食品、发酵、环境、土壤和生物防治等有关的一些应用微生物学实验。书中有不少内容为作者独创或改进;对分子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厌氧菌实验技术的重视,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本书具有内容丰富、取材新颖、体系科学、图例简明、易教易学和特色明显等优点。可用作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以及食品
本教材共有十一章,主要内容:绪论,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食品微生物的营养,食品微生物的代谢,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食品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食品微生物的生态,免疫学技术及其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已成为发展新特性多肽和改造已有多肽性质的强大工具。虽然此项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但其仍然存在技术上的挑战,同时其新的应用和步骤也层出不穷。 本书是一本与时俱进、通俗易懂且兼容并包的噬菌体实验设计和操作指南,对于那些在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使用该项技术的读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研究工作者能够设计和完成噬菌体课题中所涵盖的各方面工作——从实验策略的设计、噬茵体库的构建到筛选的实施和结果的分析。本书提供了如下内容: ·如何计划一个成功的噬菌体展示实验? ·实验设备和试剂列表 ·实验步骤构建噬菌体库、进行亲和筛选、分析所筛选克隆亲和性 ·噬菌体展示常规应用 包括从肽库中筛选配体、构建和使用噬菌体抗体库以及使用cDNA库展示进行表达克隆 本书的一大特
《中国动物志·鸟纲》共分14卷,本卷为第七卷。内容包括夜鹰目、雨燕目、咬鹃目、佛法僧目和鴷形目等5目,共13科85种,另85个亚种。对所列的各种都记述其地理分布 (以在我国的繁殖范围为主)、鉴别特征、形态、分类、生态、经济意义等,并对分类上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亚种分化及亲缘关系方面,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讨论。书中共有分布图34张,彩色图4版。 本志所述的5目是到现阶段为止国内调查研究的汇总,为这些鸟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卷可供动物学教学及农林牧等生产部门的人员参考。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微生物学一直都是生命学科的先驱领域,微生物学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所取得辉煌的成就,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并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生命科学的诞生。微生物学课程将展示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揭示微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有助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教材编写人员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深感内容适合的教材将能快速导引初学者走进微生物学的王国。国内外已经出版多部优秀的微生物学教材,这些教材各具特色,本书编写人员阅读这些教材,从中获益匪浅。根据参编院校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编写人员注意吸收优秀教材的长处,选材避免与其他相近课程的重叠,努力突出基础微生物学内容,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微生物学的特点和魅力,熏陶和培养未来
本书参照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先进工艺和实用技术,结合作者在多种益生芽孢杆菌生产方面的理论研究、实验成果和实践体会,撰写而成。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为:绪论;芽孢杆菌分类与鉴定;益生芽孢杆菌的培养特性及发酵方法;益生芽孢杆菌的代谢;益生芽孢杆菌生理功能及生物防治机制;益生芽孢杆菌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本书可供从事芽孢杆菌乃至微生态制剂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同行们参考。
本书主要描述海洋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实验技巧。书中上篇介绍海洋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的经典常规技术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技术从海洋生物中获得海洋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应用实例;下篇介绍鉴定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过程中,有机化学工作者常用的“四谱”和相关化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列举了相当数量的综合实例,以帮助读者提高鉴定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能力,特别是提高使用“四谱”方法鉴定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综合能力。 本书可供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等单位研究海洋药物、海洋天然产物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毛欣欣编著的《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研究了大型海藻的外形及生境,并参考有关文献,加以文字描述,主要包括分类地位、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应用。全书共有286幅海藻彩色照片,这些照片全部是作者于2008~2011年在浙江15个岛屿和港湾采集时和标本制作后拍摄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本图集共收入大型海藻71属157种,其中绿藻8属23种,红藻48属109种,褐藻15属25种。 《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可对海藻分类学、水域生态学、水产养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可供大专院校生物专业、海洋专业、水产专业和资源专业师生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生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