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RADA)演员训练方法。该训练法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的身体记忆训练法、凯思·约翰斯通即兴表演法和亚历山大训练法为基础,注重声音的磨炼和身体的表现,培养演员对身体的掌控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一百多年来,RADA向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乃至影视行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演员,如费雯·丽、约翰·吉尔古德、安东尼·霍普金斯、拉尔夫·费因斯、汤姆·希德勒斯顿等。 全书从了解身体的构造开始,到把握与空间的关系,再到发声、理解台词、综合表演,整个训练过程理论与练习相互辅助,文字与示范图例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既适用于表演教师和影视戏剧导演,也可供演员自行练习。
作为一名广为人知的戏剧艺术家,贝克特通过一种特殊的戏剧手法表现了人类的悲惨和孤寂处境,他那些的戏剧作品改写了20世纪的戏剧史,成了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也引发了大量对其戏剧探索模式进行研究的文学批评作品。 《塞缪尔·贝克特的创作思想与戏剧革新》共分七章,章详细叙述贝克特的生平、不同创作阶段的作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梳理外对贝克特本人及对其作品的研究情况;第三章分析贝克特的创作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潮的关系。从第四章到第七章阐述的是贝克特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贝克特的荒诞艺术,静默艺术,广播剧和电视剧创作以及贝克特戏剧的舞台表演。
《油画艺术导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以油画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开篇,分析艺术理念与绘画技法的演变过程,揭示艺术家在模仿自然中创造的特性。同时,《油画艺术导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关注20世纪以来,油画在新艺术和当代多元艺术格局中的状况。根据研习油画的需要,对油画艺术实践的基本问题展开多角度的初步探讨,从艺术理论、技法实践和艺术创作等方面,为读者理清思路和解除困惑。以创造性作为主线索,在艺术与技术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既注重研究前人的作品,也关注个人艺术道路的发展。
上海木偶剧团继承了中国各类传统木偶的特点,发展了海派木偶艺术。它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木偶艺术在于不局限于表现传统戏曲,而是更多地吸取其他戏剧表演样式,如歌舞、儿童剧等。在表演手段上以杖头木偶为基础,又创造出许多新的木偶品种。代表作《春的畅想》《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在编导演、木偶设计、舞台灯光等各方面对传统木偶艺术都有重大突破,在外木偶艺术节上频频获得艺术奖项。本书对海派木偶戏的历史、现状、传承人、演出技艺、代表作品等作了全面介绍。
《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影戏剧本作法》包含了影戏剧本的方方面面,从戏剧与人生的关系开始讲起,引入戏剧的价值,进而讲到影戏剧本上需用的名词、影戏材料的收集和选择、剧情的结构、命名、说明与对话、取景、穿插、作者的修养、零碎问答等,甚至单拿出一个章节来进行详细的讲解,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对我们了解电影早期剧本有重要意义。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清丽妩媚见长,秉承了优雅的美学传统,带有浓重的文人气息,一言一动皆温文尔雅。诗歌和音乐构成昆曲的灵魂,音乐美妙婉转,唱词充满诗意。身为心理学教授,作者在欣赏昆曲时,极富创见性地借鉴了艺术心理学专业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深具启发意义。本书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对昆曲的独特理解和深入研究,既是对昆曲及其相关知识的介绍,亦是作者研究赏析昆曲经历的记录。
音乐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近年来在多所音乐院校开始开设音乐剧这门课程。但现在可以搜集到的音乐剧作品集多为西方作品的汇编,很少对中国的音乐作品进行系统地收集与整理,这无疑对课程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中国音乐剧(经典唱段选编1)》作者收录了将近40首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音乐剧选曲,其中包括《金沙》《蝶》《同一个月亮》《白蛇传》等音乐剧的唱段。曲目内容根据作者常年的音乐剧教学经验及同行间的探讨,并按照难易程度编写而成,适用于大中专院校音乐系音乐剧专业及选修音乐剧课程的学生以及大众音乐剧爱好者。
本书基于作者在早稻田大学长期讲授的“戏剧概论”精品课程酝酿而成,是了解日本及世界戏剧发展史概貌、探究戏剧艺术本质的重要专著,自1978年出版以来风行40载。全书从人类戏剧实践活动出发,以东西方比较学的角度切入,既在相互对照中找到了东西方戏剧各自外在表现形式的特性,又深入探讨了什么是戏剧、剧本与戏剧性、演技与演员、剧场与观众等戏剧的本质共性,其中关于观演关系中能量传播与耗散的戏剧“场”的理念尤具特色,也深具影响。书中还专设两章介绍了日本世界戏剧的发展史,并附有世界戏剧史年表,既有助于对照同时代日本与世界戏剧的关系,又可在世界历史的大范畴内了解戏剧自身的发展。
《表演的技术》一书是契诃夫毕生表演实践和教学的结晶。契诃夫表演训练法,强调以创造性的想象力代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绪记忆,借助外部表达通往演员的潜意识,以获得身心合一的演技。本书原稿于1942年以英文写成,至今已被译为俄、德、法、西、日等十几种语言,但主要是以简写本《致演员》的形式流传。此次中译本是契诃夫表演训练法的完整版本,在1942年原稿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围绕契诃夫独创的“激发表演灵感的图表”阐发其表演理念,并贯穿了87个技术练习,使表演者在实践中体验身心合一的境界。本书不只适合演员、导演,任何对表演有兴趣或有需求的人,都可以从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想象力和身体。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清丽妩媚见长,秉承了优雅的美学传统,带有浓重的文人气息,一言一动皆温文尔雅。诗歌和音乐构成昆曲的灵魂,音乐美妙婉转,唱词充满诗意。身为心理学教授,作者在欣赏昆曲时,极富创见性地借鉴了艺术心理学专业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深具启发意义。本书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对昆曲的独特理解和深入研究,既是对昆曲及其相关知识的介绍,亦是作者研究赏析昆曲经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