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牡丹亭·拾画》、《探庄》、《长生殿·酒楼》、《宝剑记·夜奔》、《牡丹亭·游园》、《牡丹亭·闹学》、《扈家庄》、《草庐记·花荡》、《孽海记·下山》等曲目。
《东北(北派)二人转曲谱分析/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是关于东北(北派)二人转曲谱的研究,东北二人转是非遗项目,北派二人转在表演艺术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传承、保护好北派二人转曲谱是关键。《东北(北派)二人转曲谱分析/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将北派二人转的曲谱做了细致的分析,使学习者能快、深理解曲谱,在表演时展现这一民间艺术的光彩。《东北(北派)二人转曲谱分析/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是作者几十年研究的成果,出版,是填补二人转研究空白的学术作。
本书包含易卜生自《社会支柱》以来的所有现代剧剧本的创作札记、剧本梗概、草稿及其它“未定稿”(如他自己所言)。它们由两位博学多才而尽心尽力的易卜生学者哈夫丹·科特和朱利乌斯·埃利阿斯编纂成集,并于1909年在斯堪迪纳维亚和德国出版。这里翻译的文章阐明了他思想的形成和技巧的发展。它们对于了解易卜生的思想进程——尤其是他事业中使他闻名于世的那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毛小雨、方宁主编的《东南亚戏剧概观》共分为四个部分。靠前部分介绍了东南亚戏剧的文化背景、起源、主要类型、表演传统、剧团和传承;第二部分介绍了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东南亚戏剧在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时期的戏剧发展,以及当代戏剧的现状;第三部分介绍了华语戏剧的发展史、主要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华语戏曲和华语话剧的概况;第四部分按国别介绍了东南亚各国戏剧的历史、传统与现状。东南亚各国的戏剧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影响和作用,活跃在舞台上的戏剧形式既有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也不乏西方戏剧影响下的现代戏剧作品,本书对于读者了解东南亚戏剧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
《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究(第5辑)》是“第七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入论文34篇,分别来自几个国家的艺术的教师和学者对音乐剧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究(第5辑)》探讨了音乐剧教学方面的新方法、动向,以及音乐剧创作的新研究成果,是音乐剧、舞美等等相关专业老师和研究者参考用书。
钱国桢编著的《中国戏曲音乐作品分析》是一本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的分析论文集,为戏曲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特别是音乐院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条戏曲音乐作品分析的途径,对我国戏曲音乐欣赏、民间音乐分析的教学实践及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选择了14篇戏曲音乐作品分析论文,按照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和本土腔的五种分类法进行编排。论文主要集中到对唱段的形态分析,从故事情节、图表分析、文字分析和演唱与表演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相关的剧作者、表演者、声腔剧种的形成、戏剧矛盾的进程、人物性格的体现以及对戏曲美学等的探讨都有所涉猎。对戏曲史的探讨不多,只有两篇本土腔论文作了些简要的介绍。
《当代西方舞台设计的革新》全面立体地介绍了西方舞台设计的发展,对西方戏剧舞台进入十九世纪后的持续发展变化过程,详尽地予以生动解说,并不失时机地注入作者独特的学术见解,是舞台设计专业入门书籍。
《昆曲大观·前世今生》以浓墨淡彩泼洒出高雅经典的昆曲穿越时光六百年的画卷。悲欣交集、命运多舛的昆曲人,沧海桑田、由盛而衰的昆曲史,交织成气壮山河、缠绵悱恻的动人绝唱。作者还原了历史,描绘了现实,展示了昆曲600年博大精深的艺术和卓越的魅力。
该书作者李延年先生从1992年开始在OOO艺术司从事杂技、曲艺、木偶、皮影方面的业务行政工作,从2008年开始任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大约从2001年开始杂技、曲艺、木偶、皮影方面的剧本创作,大部分木偶皮影剧为近几年来的剧作,十多部作品被搬上舞台,并在OO大型活动中获奖。 该书分两个大部分:剧作集和论文集。剧作集汇集了作者几十年来木偶皮影方面的剧作三十多个。其内容包括历史、现代、红色题材及民间故事、外国经典改编。论文集是作者关于木偶皮影方面的论文文稿及创作心得等。
此书是为学习舞台美术和导演的同学和研究者而写的。 “材料与空间”这一课题之初衷,源于我1994-1997 年就读中戏舞美系硕士研究生时候 对于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考。适合舞台美术专业特点的专业基础课该是什么样的呢? 而在中国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习导演的同学和研究者又怎么去系统地研习、认识舞台美术 呢?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作为“戏剧与影视学”中的重要专业和次级学科,相比艺术学门 类中的“美术学”尤其是“设计学”学科,专业基础课的建设还是存在不足的;简单地说, 就是还没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属的专业基础课。舞台美术的传统基础教学是平面绘画 类型的,比如素描、色彩,以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属于泛美术范畴;而很 多设计学专业均在此基础上建设了自己学科、专业专属的学科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舞
《昆曲大观·前世今生》以浓墨淡彩泼洒出高雅经典的昆曲穿越时光六百年的画卷。悲欣交集、命运多舛的昆曲人,沧海桑田、由盛而衰的昆曲史,交织成气壮山河、缠绵悱恻的动人绝唱。作者还原了历史,描绘了现实,展示了昆曲600年博大精深的艺术和卓越的魅力。
《灵魂拷问与诗化意象:王晓鹰导演艺术研究》所选文章主要是对王晓鹰三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作品的研究,分为研讨专论、剧目评说、早期关注、学生论文四部分,分别有重点地对王晓鹰导演的作品题材、风格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王晓鹰的创作方法和创作道路开展研讨。部分收录了几十篇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王晓鹰导演艺术的评价和研究性文章。第二部分收录了几十篇对王晓鹰执导的一些剧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第三部分是对王晓鹰早期作品的一些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一些学生关于王晓鹰作品的研究论文。四个部分充分研究了王晓鹰不同时期的导演风格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