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只此青绿》登上2022春晚舞台爆火全国,至今已演出超过600场,并走出国门,数次进行国际巡演,同名电影也于2024年10月上映,好评如潮。在专业领域,舞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青绿 已成为中式美学的代表之一。 本书收录舞剧《只此青绿》全部定妆棚拍照、舞台剧照、幕后设计手稿图,展示舞剧全部文学剧本,分享书法音乐设计师、非遗顾问、灯光舞美服化道等分工总设计师创作历程。 记录现象级舞剧的诞生,解读专业舞剧背后的文化创意,珍藏演员妆造和舞台精彩瞬间。
本书是罗周的第一部著作,内容丰富、厚重,包含《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创作谈、提纲札记以及代表剧目剧本。本书既包含被多次搬演于舞台的戏曲剧本,还有作者多年来的编剧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本书是高校 戏剧教育 专业的基础教材,这个专业旨在培养中小学戏剧教师。本书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出发,以范本为基础,从表演入手,帮助戏剧课老师学习鉴赏戏剧之美,学习戏剧教育的内容,领会舞台上的戏剧艺术和课堂上的戏剧教学的真谛。全书分成 戏剧的核心 戏剧教育的核心 戏剧与生活 表演悲剧正剧 表演各类喜剧 表演音乐剧 改编剧本 导言 制作 鉴赏与评论 语境与交融 回顾与展望 等十二章,并附有 形体台词基本功 和 课堂戏剧游戏 的教学提要。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基础教材。
戏画是以戏曲为绘画题材,与戏曲形态及其表演内涵紧密相联,是绘画特有的艺术品种,创造了戏曲二度创作的辉煌。 《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展现了关世俊所创作的百余幅戏画,含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秦腔、高安采茶戏、莆仙戏、吕剧、徽剧等各剧种,数量多,覆盖面广,对了解、欣赏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关世俊以戏入画、以画品戏,生动传神地记录了现当代戏曲名家、名段、名表演的精彩瞬间,为戏曲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丹青记录。既具可观可赏的艺术价值,亦具可借鉴思索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史研究中重要的 图像符号 。 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
本辑《单读》邀请戏剧编剧、导演陈思安担任特约编辑,首次引进、完整出版四部国外当代青年剧作者剧本:瑞士剧作家马蒂厄 贝尔托莱的《豪华,宁静》、英国剧作家艾玛 克劳的《缝纫小组》、英国剧作家阿里斯戴尔 麦克道尔的《X》和美国剧作家山姆 马克斯的《鸡笼》。 新世纪以来,新一代青年剧作家带着全新的问题意识,尝试革新戏剧文本写作的结构形式、语言风格、人物特性,创作了一批反常规的独特剧作。单读遴选了其中四部剧作,呈现前沿的戏剧实践,革新对戏剧的想象。 这四部剧作以批判的眼光正视真实生活,回应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困境: 死亡 与 自杀 之辩;高速发展的科技生活与普通人基本情感需求之间的对冲及相互改变;人类征服太空的渴望与故土覆灭的反思;个人成长与性别认同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外部精神控制与个体内在的争斗。 本
如何系统地掌握上口字、尖团字的专业知识,对于京剧演唱、创腔作曲、京胡伴奏、文学研究,乃至音乐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京剧上口字尖团字实用手册》从上口字、尖团字入手,系统概述京剧字音的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书精选76段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唱词(按十三辙名称顺序排列)标注 上口字、尖团字 ,使读者便于在作品中掌握具体用法。 同时,本书配套20个经典视频。 本书作为一本上口字、尖团字词典类工具书,对于京剧唱念的实践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马丁 普科纳在《戏剧理论的起源》一书中,探讨了戏剧与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旨在建立戏剧与哲学之间的新关系,挑战传统观点,并提出戏剧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论点。 第一章是柏拉图对话的诗学。 普科纳分析了柏拉图如何通过其对话录,如何使用戏剧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不仅是哲学探讨,也是戏剧作品,其中人物、场景和情节的构建都服务于哲学问题的展现。作者通过分析柏拉图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三种戏剧范畴,总结了柏拉图的戏剧诗学。 第二章是苏格拉底戏剧简史。 本章回顾了以苏格拉底为主题的戏剧作品,探讨了苏格拉底在戏剧中的形象如何随时间演变,以及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了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理解和诠释。 第三章是现代苏格拉底戏剧。作者从奥古斯都 斯特林堡、乔治 凯泽、奥斯卡 王尔德、萧伯纳、皮兰德娄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 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 中国 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戏剧理论范式,用戏曲自有的语汇去理解它的独特之处;要突破艺术和娱乐的狭义层面,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广阔空间,理解它何以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为当代读者讲中国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更是为了唤醒一种久远的文化记忆,寻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认同。
本书主要分为表演篇、音乐篇、舞美篇,具体涉及行当、四功、五法、锣鼓经、皮黄、曲牌、化妆、服装、盔箱、道具十个类别,针对很多作者直接经历或间接了解的真实案例,逐个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既有常识,又有趣闻;既有艺术规律讲解,又有美学探究。
为中文译本。迈克尔 契诃夫方法被认为是当今*影响力、*能激发潜能的演员训练方法。本书作者凭借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从思想,灵感,肢体以及舞台活动几个方面,从契诃夫的理论出发,引导书中学生及读者,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掌握该方法及其在舞台上的运用方式。
《姜涛导演笔记:实践斯式体系的教学与创作》作者将自己对教学与创作问题的思考整理成文,其中有的是阅读斯氏体系的体会,有的是关于导演教学的思考,有的是关于导演创作的记录,有的是阅读文章后写下的心得。 《姜涛导演笔记:实践斯式体系的教学与创作》先记录表演练习,通过表演练习进行训练,再通过对这些练习的分析,总结出一个又一个表演的基础元素。许多有关表演创作与训练的概念以及表演元素的理论内涵,都隐含在了表演本身与做练习时师生们的讨论当中。 《姜涛导演笔记:实践斯式体系的教学与创作》对导演和表演专业的学习者会有帮助。
《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14 17世纪中国古典戏剧:杂剧史纲》是一本戏曲艺术理论专著。全书由引言、四章正文、结论、参考书目,以及目录索引几部分构成。在前面三个章节中,作者将本书中所涉及的杂剧剧目分别划归三个阶段,即明早期、明中期和明晚期,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相应的主题情节进行分类,并在每章的最后得出这一时期戏剧作品创作的理论特色。书中所论及的约150部杂剧剧作全面介绍了14 17世纪中国杂剧的发展历程。
作者为著名的作家、红学家。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权威,同时更是昆曲的痴迷者与传承人,为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创办人。本书内容丰富,收录作者对昆曲经典曲目的研究和作者生前所写关于昆曲的散文,是昆曲爱好者和古典文学艺术研究者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本书涉及数十种中国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作者以散文笔法、导赏式评论,用文字营造戏曲演出的现场感,将读者带入戏曲的故事情节、声腔抒情之中;以独特的视角,搜剔挖掘,探幽发微,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书尽量避免学术式评论、教材资料式介绍,文字力戒做作矜持,追求不衫不履,自然松弛的状态,凸显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 辛辣而俊快、端庄又尖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一二处能令人怦然心动,使人读后,或有恍然大悟之感,或有对戏曲相见恨晚之叹,尤寄希望于对戏曲陌生者读后对中华戏曲产生敬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读者可在中国华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上欣赏书中涉及的经典戏曲音频。
本书从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行当、脸谱、戏装及服装、音乐、声腔、声韵、念白、道具、程式、特技、京剧基本功、京剧艺术特色等方面着手,设置了近160个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兼之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向读者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是一本为市面所稀见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既适合京剧专业人员进行宣传推广,又适合京剧爱好者(包括中小学生)学习领悟,还方便外国人阅读了解。 能在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京剧对外演出宣传时,为外国人了解京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著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封面题签,沪上著名画家潘之封面插画,著名京剧专家王家熙、徐幸捷、田恩荣专业审定,可谓名家毕至,联袂推荐。 总之,本书以微见著,可引导中外读者漫步京剧艺术殿堂,一窥其博大精深之奥妙。正是: 旦生净丑末,极态演
本书作者通过我国话剧历史的回顾,通过多篇纪念我国戏剧前辈的文章,通过对新时代以来许多重要演出的评论和对多位话剧艺术家论著的评介,对我国话剧进行了历史的、全局性的、通盘的研究和思考。近几十年来,更联系对我国传统戏剧的研究,联系境内外、国内外戏剧交流中涉及的新的戏剧品种进行研讨,并以研讨中新的课题丰富了我国戏剧教育的内容。虽然我国目前戏剧发展处于盛况中,但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书稿对戏剧研究和爱好者有着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文章内容饱满,条理清晰,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书收录著名作家、 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十大当代作家 肖复兴对京剧、昆曲等古典戏曲和当代话剧的欣赏笔记,插入作者看戏之余随手画的戏曲人物画,呈现戏里戏外的笔迹、画迹、心迹、足迹,展现中国古典戏曲之美。描绘作者如何通过传统戏曲,认识生活,了解历史,感受悲欢离合,共鸣喜怒哀乐,传承忠孝节义。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