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戏剧发生于酒神祭祀仪式,中国戏剧发生于傩仪。酒神祭祀仪式与傩仪的同一性,为中西戏剧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同一的仪式前提。仪式是以概括性、整体性符号表达集体性情感,艺术是以具体性、个别性符号表达个体性情感。艺术发生于仪式,作为艺术的戏剧发生于作为仪式的艺术。 中西戏剧从仪式向艺术转换的起点分别是宋元戏剧与古希腊戏剧。戏剧从仪式向艺术转换体现为仪式“魔力”转变为艺术“魅力”、仪式“净化”转变为艺术“教化”。促使仪式向艺术转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巨变导致集体性不安全感,使知识阶层与民众阶层具有同样的“补偿需要”,当社会恢复稳定,集体性“补偿需要”不再存在,戏剧就成为表达个体“移情需要”的形式,从而完成了从仪式向艺术的转换。 中国戏剧在完成从仪式向艺术的转换后并没有确立起独立的艺术形制
《穿越历史的圣女:论“贞德剧”与戏剧的历史化问题》主要围绕席勒的《奥尔良的姑娘》、萧伯纳的《圣女贞德》以及布莱希特的《屠宰场的圣约翰娜》这三部“贞德剧”展开论述,由此探究西方戏剧史三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并用历史和思想史的演变逻辑诠释戏剧史的内在规律。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该书揭示了西方戏剧创作形态中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发展趋势正是从自由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在戏剧艺术中的反映。
《舞台影视表演道具设计与制作》是一本较为全面地介绍戏曲、话剧、曲艺、歌舞、相声、小品等舞台表演道具设计、制作租赁和管理的专著。作者结合多年从业经验,针对不同表演艺术门类中所使用的道具,首先从其概念、分类、功能及与舞台美术的关系入手进行录音为全面的介绍,重点讲解传统道具的设计和制作有传统工艺,新材料的使用等,并提供大量实际设计制作案例加以分析演示,并延伸到剧团和影视道具的租赁、管理与使用。
流派艺术产生于中国戏曲非偶然,其影响力也是为深远的,而且始终处在一个创造、传承、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回顾历史的目的在于指导今人实践,《京剧流派传承论》力求为流派研究增加宏观的、动态的与现实的维度,为流派的薪火相传做出有益的探索。作为京剧研究者,无法直接去传承流派,但我们应该承担起理论建构与经验总结的使命。京剧流派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前辈艺术家是如何实现高水平传承的?流派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怎样的?当前流派艺术面临的危机有哪些?如何看待保护与传承的关系?在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怎样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高水平传承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怎样落实?……这些都是《京剧流派传承论》深入思考与研究的内容,高水平传承,需要及时而务实的理论支撑,我们应总结京剧流派发展的规律,